巖土工程師考點:地基處理方法分類及應用


地基處理方法分類及應用范圍
軟土地基處理的基本方法主要有置換、夯實、擠密、排水、膠結、加筋、和熱學等方法。
常用地基處理方法的原理、作用及適用范圍如下。
1.換土墊層法
(1)墊層法其基本原理是挖除淺層軟弱土或不良土,分層碾壓或夯實土,按回填的材料可分為砂(或砂石)墊層、碎石墊層、粉煤灰墊層、干渣墊層、土(灰土、二灰)墊層等。干渣分為分級干渣、混合干渣和原狀干渣;粉煤灰分為濕排灰和調濕灰。換土墊層法可提高持力層的承載力,減少沉降量;常用機械碾壓、平板振動和重錘夯實進行施工。
該法常用于基坑面積寬大和開挖土方量較大的回填土方工程,一般適用于處理淺層軟弱土層(淤泥質土、松散素填土、雜填土、浜填土以及已完成自重固結的沖填土等)與低洼區域的填筑。一般處理深度為2~3m。適用于處理淺層非飽和軟弱土層、素填土和雜填土等。
(2)強夯擠淤法采用邊強夯、邊填碎石、邊擠淤的方法,在地基中形成碎石墩體。可提高地基承載力和減小變形。
適用于厚度較小的淤泥和淤泥質土地基,應通過現場試驗才能確定其適應性。
2.振密、擠密法
振密、擠密法的原理是采用一定的手段,通過振動、擠壓使地基土體孔隙比減小,強度提高,達到地基處理的目的。軟土地基中常用強夯法
強夯法利用強大的夯擊能,迫使深層土液化和動力固結,使土體密實,用以提高地基土的強度并降低其壓縮性。
3.排水固結法其基本原理是軟土地基在附加荷載的作用下,逐漸排出孔隙水,使孔隙比減小,產生固結變形。在這個過程中,隨著土體超靜孔隙水壓力的逐漸消散,土的有效應力增加,地基抗剪強度相應增加,并使沉降提前完成或提高沉降速率。
排水固結法主要由排水和加壓兩個系統組成。排水可以利用天然土層本身的透水性,尤其是上海地區多夾砂薄層的特點,也可設置砂井、袋裝砂井和塑料排水板之類的豎向排水體。加壓主要是地面堆載法、真空預壓法和井點降水法。為加固軟弱的粘土,在一定條件下,采用電滲排水井點也是合理而有效的。
(1)堆載預壓法在建造建筑物以前,通過臨時堆填土石等方法對地基加載預壓,達到預先完成部分或大部分地基沉降,并通過地基土固結提高地基承載力,然后撤除荷載,再建造建筑物。
臨時的預壓堆載一般等于建筑物的荷載,但為了減少由于次固結而產生的沉降,預壓荷載也可大于建筑物荷載,稱為超載預壓。
為了加速堆載預壓地基固結速度,常可與砂井法或塑料排水帶法等同時應用。如粘土層較薄,透水性較好,也可單獨采用堆載預壓法。
適用于軟粘土地基。
(2)砂井法(包括袋裝砂井、塑料排水帶等)在軟粘土地基中,設置一系列砂井,在砂井之上鋪設砂墊層或砂溝,人為地增加土層固結排水通道,縮短排水距離,從而加速固結,并加速強度增長。砂井法通常輔以堆載預壓,稱為砂井堆載預壓法。
適用于透水性低的軟弱粘性土,但對于泥炭土等有機質沉積物不適用。
(3)真空預壓法在粘土層上鋪設砂墊層,然后用薄膜密封砂墊層,用真空泵對砂墊層及砂井抽氣,使地下水位降低,同時在大氣壓力作用下加速地基固結。
適用于能在加固區形成(包括采取措施后形成)穩定負壓邊界條件的軟土地基。
(4)真空-堆載聯合預壓法當真空預壓達不到要求的預壓荷載時,可與堆載預壓聯合使用,其堆載預壓荷載和真空預壓荷載可疊加計算。
適用于軟粘土地基。
(5)降低地下水位法通過降低地下水位使土體中的孔隙水壓力減小,從而增大有效應力,促進地基固結。
適用于地下水位接近地面而開挖深度不大的工程,特別適用于飽和粉、細砂地基。
(6)電滲排水法在土中插入金屬電極并通以直流電,由于直流電場作用,土中的水從陽極流向陰極,然后將水從陰極排除,而不讓水在陽極附近補充,借助電滲作用可逐漸排除土中水。在工程上常利用它降低粘性土中的含水量或降低地下水位來提高地基承載力或邊坡的穩定性。
適用于飽和軟粘土地基。
4.置換法其原理是以砂、碎石等材料置換軟土,與未加固部分形成復合地基,達到提高地基強度的目的。
(1)振沖置換法(或稱碎石樁法)碎石樁法是利用一種單向或雙向振動的沖頭,邊噴高壓水流邊下沉成孔,然后邊填入碎石邊振實,形成碎石樁。樁體和原來的粘性土構成復合地基,以提高地基承載力和減小沉降。 適用于地基土的不排水抗剪強度大于20kPa的淤泥、淤泥質土、砂土、粉土、粘性土和人工填土等地基。對不排水抗剪強度小于20kPa的軟土地基,采用碎石樁時須慎重。
(2)石灰樁法在軟弱地基中用機械成孔,填入作為固化劑的生石灰并壓實形成樁體,利用生石灰的吸水、膨脹、放熱作用以及土與石灰的物理化學作用,改善樁體周圍土體的物理力學性質,同時樁與土形成復合地基,達到地基加固的目的。
適用于軟弱粘性土地基。
(3)強夯置換法對厚度小于6m的軟弱土層,邊夯邊填碎石,形成深度3~6m、直徑為2m左右的碎石拄體,與周圍土體形成復合地基。
適用于軟粘土。
(4)水泥粉煤灰碎石樁(CFG樁)是在碎石樁基礎上加進一些石屑、粉煤灰和少量水泥,加水拌和,用振動沉管打樁機或其它成樁機具制成的具有一定粘結強度的樁。樁和樁間土通過褥墊層形成復合地基。
適用于填土、飽和及非飽和粘性土、砂土、粉土等地基。
(6)EPS超輕質料填土法發泡聚苯乙烯(EPS)的重度只有土的1/50~1/100,并具有較好的強度和壓縮性能,用于填土料可有效減少作用在地基上的荷載,需要時也可置換部分地基土,以達到更好的效果。
適用于軟弱地基上的填方工程。
5.加筋法通過在土層中埋設強度較大的土工聚合物、拉筋、受力桿件等提高地基承載力、減小沉降、或維持建筑物穩定。
(1)土工合成材料土工合成材料是巖土工程領域中的一種新型建筑材料,是用于土工技術和土木工程,而以聚合物為原料的具滲透性的材料名詞的總稱。它是將由煤、石油、天然氣等原材料制成的高分子聚合物通過紡絲和后處理制成纖維,再加工制成各種類型的產品,置于土體內部、表面或各層土體之間,發揮加強或保護土體的作用。常見的這類纖維有:聚酰胺纖維(PA,如尼龍、錦綸)、聚酯纖維(如滌綸)、聚丙烯纖維(PP,如腈綸)、聚乙烯纖維(PE,如維綸)以及聚氯乙烯纖維(PVC,如氯綸)等。
利用土工合成材料的高強度、韌性等力學性能,擴散土中應力,增大土體的抗拉強度,改善土體或構成加筋土以及各種復合土工結構。土工合成材料的功能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排水作用、反濾作用、隔離作用和加筋作用。
適用于砂土、粘性土和軟土,或用作反濾、排水和隔離材料。
(2)加筋土把抗拉能力很強的拉筋埋置在土層中,通過土顆粒和拉筋之間的摩擦力形成一個整體,用以提高土體的穩定性。
適用于人工填土的路堤和擋墻結構。
(3)土層錨桿土層錨桿是依賴于土層與錨固體之間的粘結強度來提供承載力的,它使用在一切需要將拉應力傳遞到穩定土體中去的工程結構,如邊坡穩定、基坑圍護結構的支護、地下結構抗浮、高聳結構抗傾覆等。
適用于一切需要將拉應力傳遞到穩定土體中去的工程。
(4)土釘土釘技術是在土體內放置一定長度和分布密度的土釘體,與土共同作用,用以彌補土體自身強度的不足。不僅提高了土體整體剛度,又彌補了土體的抗拉和抗剪強度低的弱點,顯著提高了整體穩定性。
適用于開挖支護和天然邊坡的加固。
(5)樹根樁法在地基中沿不同方向,設置直徑為75~250mm的細樁,可以是豎直樁,也可以是斜樁,形成如樹根狀的群樁,以支撐結構物,或用以擋土,穩定邊坡。
適用于軟弱粘性土和雜填土地基。
6.膠結法在軟弱地基中部分土體內摻入水泥、水泥砂漿以及石灰等物,形成加固體,與未加固部分形成復合地基,以提高地基承載力和減小沉降。
(1)注漿法其原理是用壓力泵把水泥或其它化學漿液注入土體,以達到提高地基承載力、減小沉降、防滲、堵漏等目的。
適用于處理巖基、砂土、粉土、淤泥質粘土、粉質粘土、粘土和一般人工填土,也可加固暗浜和使用在托換工程中。
(2)高壓噴射注漿法將帶有特殊噴嘴的注漿管,通過鉆孔置入要處理土層的預定深度,然后將水泥漿液以高壓沖切土體,在噴射漿液的同時,以一定速度旋轉、提升,形成水泥土圓柱體;若噴嘴提升而不旋轉,則形成墻狀固結體。可以提高地基承載力、減少沉降、防止砂土液化、管涌和基坑隆起。
適用于淤泥、淤泥質土、人工填土等地基。對既有建筑物可進行托換加固。
(3)水泥土攪拌法利用水泥、石灰或其它材料作為固化劑的主劑,通過特別的深層攪拌機械,在地基深處就地將軟土和固化劑(水泥或石灰的漿液或粉體)強制攪拌,形成堅硬的拌和拄體,與原地層共同形成復合地基。
適用于淤泥、淤泥質土、粉土和含水量較高且地基承載力標準值不大于120kPa的粘性土地基。
7.冷熱處理法
凍結法通過人工冷卻,使地基溫度低到孔隙水的冰點以下,使之冷卻,從而具有理想的截水性能和較高的承載力。適用于軟粘土或飽和的砂土地層中的臨時措施。
最新資訊
- 2025年巖土工程師基礎知識點:地面沉降2025-09-10
- 2025年巖土工程師《基礎知識》考點:基坑圍護設計2025-09-01
- 2025年巖土工程師《基礎知識》考點:監測點要求2025-08-22
- 2025年巖土工程師《基礎知識》考點:砌體工程2025-08-11
- 2023年注冊巖土工程師基礎考試資料2024-09-20
- 2024年度全國注冊土木工程師(巖土)專業考試所使用的標準和法律法規2024-08-12
- 注冊巖土工程師備考要趁早 雙11好課限時優惠!直播間更有返現抽獎~2023-10-31
- 雙11預熱火熱進行中!超值好課助力你巖土工程師備考2023-10-31
- 2023年注冊巖土工程師基礎考試資料2023-09-22
- 2023年注冊巖土工程師基礎考試備考資料2023-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