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土工程師基礎輔導:土的工程分類及鑒別2


粘性土的現場鑒別方法$lesson$
土的名稱
干土的狀態
濕土的狀態
濕潤時用刀切
用手攆摸的感覺
粘著程度
濕土搓條情況
粘土
堅硬,用碎塊能打碎,碎塊不會碎落。
粘塑的,膩滑的,粘連的。
切面非常光華規則,刀刃有澀滯,有阻力。
濕土用手捻有滑膩感覺,當水分較大時極為粘手,感覺不到有顆粒存在。
濕極易粘著物體,干燥后不易剝去,用手反復洗才能去掉。
能搓成0.5毫米土條(長度不短于手掌)。手持一端不致斷裂。
亞粘土
用錘擊或手壓土塊容易碎開。
塑性的,弱粘連。
稍有光滑面,切面有規則
仔細捻摸感到有少量細顆粒,稍有滑膩感和粘滯感
能粘著物體,干燥后較易剝落。
能搓成0.5-2毫米的土條。
輕亞粘土
用錘擊或手壓土塊容易碎開。
塑性的,弱粘連。
無光滑面,切面比較粗糙。
感覺有細顆粒存在或粗糙,有輕微粘滯感覺或無粘滯感。
一般不粘著物體,干燥后,一碰即碎。
能搓成2-3毫米的土條。
人工回填土、淤泥、泥炭的現場鑒別方法 土的名稱
觀察顏色
夾雜物
形狀(構造)
侵入水中的現象
搓土條情況
干燥后強度
人工填土
無固定顏色
磚瓦、碎塊、垃圾、爐灰等
夾雜物呈現于外,構造復雜
大部分變成微軟淤泥其余部分為碎瓦、爐渣在水中單獨出現
一般能搓成3毫米土條但易斷,遇到雜質多時即不能搓成條
干燥后部分雜質脫落。故無定型,稍微一加力就破碎
淤 泥
灰黑色,有臭味。
池沼中有半腐朽的 細小動植物遺體,如草根,小螺殼等
夾雜物仔細觀察可以發現,構造呈層狀,但有時不明顯
外觀無顯著變化,在水面上出氣泡
一般淤泥質土接近與輕亞粘土,故能搓成3毫米土條(長至少3厘米),容易斷裂
干燥后體積顯著收縮,強度不大,錘擊時呈粉末狀,用手指能捻碎
黃 土
黃褐兩色的混合色
有白色粉末出現在紋理之中。
夾雜物常清晰顯現,構造上有垂直大孔(肉眼可見)
即行崩散,分成散的有顆粒集團,在水面出現很多白色液體。
搓條情況與正常的亞粘土類似。
一般黃土相當與亞粘土,干燥后強度很高,手指不易捻碎
2011年注冊巖土工程師成績查詢 2012年注冊巖土工程師論壇交流
最新資訊
- 2025年巖土工程師基礎知識點:地面沉降2025-09-10
- 2025年巖土工程師《基礎知識》考點:基坑圍護設計2025-09-01
- 2025年巖土工程師《基礎知識》考點:監測點要求2025-08-22
- 2025年巖土工程師《基礎知識》考點:砌體工程2025-08-11
- 2023年注冊巖土工程師基礎考試資料2024-09-20
- 2024年度全國注冊土木工程師(巖土)專業考試所使用的標準和法律法規2024-08-12
- 注冊巖土工程師備考要趁早 雙11好課限時優惠!直播間更有返現抽獎~2023-10-31
- 雙11預熱火熱進行中!超值好課助力你巖土工程師備考2023-10-31
- 2023年注冊巖土工程師基礎考試資料2023-09-22
- 2023年注冊巖土工程師基礎考試備考資料2023-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