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土工程師輔導資料:山區地質災害的預測和防治2
二、滑坡
1.滑坡的定義與組成要素
斜坡上的巖土體由于各種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軟弱面(或軟弱帶)整體地向下滑動的現象叫滑坡。俗稱"走上"、"垮山"、"地滑"、"土溜"等。
滑坡的主要組成要素有:
滑坡體一指滑坡的整個滑動部分,簡稱滑體;
滑坡壁一指滑坡體后緣與不動的山體脫離開后,暴露在外面的形似壁狀的分界面;
滑動面一指滑坡體沿下伏不動的巖、土體下滑的分界面,簡稱滑面;
滑動帶一指平行滑動面受揉皺及剪切的破碎地帶,簡稱滑帶;
滑坡床一指滑坡體滑動時所依附的下伏不動的巖、土體,簡稱滑床;
滑坡舌一指滑坡前緣形如舌狀的凸出部分,簡稱滑舌;
滑坡臺階一指滑坡體滑動時,由于各種巖、土體滑動速度差異,在滑坡體表面形成臺階狀的錯臺;
滑坡周界一指滑坡體和周圍不動的巖、土體在平面上的分界線;
滑坡洼地~指滑動時滑坡體與滑坡壁間拉開,形成的溝槽或中間低四周高的封閉洼地;
滑坡鼓丘一指滑坡體前緣因受阻力而隆起的小丘;
滑坡裂縫一指滑坡活動時在滑體及其邊緣所產生的一系列裂縫。位于滑坡體上(后)部多呈弧形展布者稱拉張裂縫;位于滑體中部兩側,滑動體與不滑動體分界處者稱剪切裂縫;剪切裂縫兩側又常伴有羽毛狀排列的裂縫,稱羽毛狀裂縫;滑坡體前部因滑動受阻而隆起形成的張裂縫,稱鼓張裂;位于滑坡體中前部,尤其在滑舌部位呈放射狀展布者,稱扇狀裂縫。
以上滑坡諸要素只有在發育完全的新生滑坡才同時具備,并非任一滑坡都齊全具有。
2.產生滑坡的主要條件與外界誘發作用的影響。
產生滑坡的主要條件:一是地質條件與地貌條件;二是內外營力(動力)和人為作用的影響。第一個條件與以下幾個方面有關:
(1)巖土類型:巖土體是產生滑坡的物質基礎。一般說,各類巖、土都有可能構成滑坡體,其中結構松散,抗剪強度和抗風化能力較低,在水的作用下其性質能發生變化的巖、土,如松散覆蓋層、黃土、紅粘土、頁巖、泥巖、煤系地層、凝灰巖、片巖、板巖、千枚巖等及軟硬相間的巖層所構成的斜坡易發生滑坡。
(2)地質構造條件:組成斜坡的巖、土體只有被各種構造面切割分離成不連續狀態時,才有可能向下滑動的條件。同時、構造面又為降雨等水流進入斜坡提供了通道。故各種節理、裂隙、層面、斷層發育的斜坡、特別是當平行和垂直斜坡的陡傾角構造面及順坡緩傾的構造面發育時,最易發生滑坡。
(3)地形地貌條件:只有處于一定的地貌部位,具備一定坡度的斜坡,才可能發生滑坡。一般江、河、湖(水庫)、海、溝的斜坡,前緣開闊的山坡、鐵路、公路和工程建筑物的邊坡等都是易發生滑坡的地貌部位。坡度大于10度,小于45度,下陡中緩上陡、上部成環狀的坡形是產生滑坡的有利地形。
(4)水文地質條件:地下水活動,在滑坡形成中起著主要作用。它的作用主要表現在:軟化巖、土,降低巖、土體的強度,產生動水壓力和孔隙水壓力,潛蝕巖、土,增大巖、土容重,對透水巖層產生浮托力等。尤其是對滑面(帶)的軟化作用和降低強度的作用最突出。
就第二個條件而言,在現今地殼運動的地區和人類工程活動的頻繁地區是滑坡多發區,外界因素和作用,可以使產生滑坡的基本條件發生變化,從而誘發滑坡。主要的誘發因素有:地震、降雨和融雪、地表水的沖刷、浸泡、河流等地表水體對斜坡坡腳的不斷沖刷;不合理的人類工程活動,如開挖坡腳、坡體上部堆載、爆破、水庫蓄(泄)水、礦山開采等都可誘發滑坡,還有如海嘯、風暴潮、凍融等作用也可誘發滑坡。
3.滑坡話動強度的主要因素
滑坡的活動強度,主要與滑坡的規模、滑移速度、滑移距離及其蓄積的位能和產生的功能有關。一般講,滑坡體的位置越高、體積越大、移動速度越快、移動距離越遠,則滑坡的活動強度也就越高,危害程度也就越大。具體講來,影響滑坡活動強度的因素有:
(1)地形 坡度、高差越大,滑坡位能越大,所形成滑坡的滑速越高。斜坡前方地形的開闊程度,對滑移距離的大小有很大影響。地形越開闊,則滑移距離越大。闊程度,對滑移距離的大小有很大影響。地形越開闊,則滑移距離越大。
(2)巖性 組成滑坡體的巖、土的力學強度越高、越完整,則滑坡往往就越少。構成滑坡滑面的巖、土性質,直接影響著滑速的高低,一般講,滑坡面的力學強度越低,滑坡體的滑速也就越高。
(3)地質構造 切割、分離坡體的地質構造越發育,形成滑坡的規模往往也就越大越多。
(4)誘發因素 誘發滑坡活動的外界因素越強,滑坡的活動強度則越大。如強烈地震、特大暴雨所誘發的滑坡多為大的高速滑坡。
總之,滑坡的活動強度是若干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4.影響滑坡的活動時間、空間分布的相關因素及其規律
滑坡的活動時間主要與誘發滑坡的各種外界因素有關,如地震、降溫、凍融、海嘯、風暴潮及人類活動等。大致有如下規律:
(1)同時性 有些滑坡受誘發因素的作用后,立即活動。如強烈地震、暴雨、海嘯、風暴潮等發生時和不合理的人類活動,如開挖、爆破等,都會有大量的滑坡出現。
(2)滯后性 有些滑坡發生時間稍晚于誘發作用因素的時間。如降雨、融雪、海嘯、風暴潮及人類活動之后。這種滯后性規律在降雨誘發型滑坡中表現最為明顯,該類滑坡多發生在暴雨、大雨和長時間的連續降雨之后,滯后時間的長短與滑坡體的巖性、結構及降雨量的大小有關。一般講,滑坡體越松散、裂隙越發育、降雨量越大,則滯后時間越短。此外,人工開挖坡腳之后,堆載及水庫蓄、泄水之后發生的滑坡也屬于這類。由人為活動因素誘發的滑坡的滯后時間的長短與人類活動的強度大小及滑坡的原先穩定程度有關。人類活動強度越大、滑坡體的穩定程度越低,則滯后時間越短。
滑坡的空間分布,主要與地質因素和氣候等因素有關。通常、下列地帶是滑坡的易發和多發地區:
(1)、江、河、湖(水庫)、海、溝的岸坡地帶,地形高差大的峽谷地區,山區、鐵路、公路、工程建筑物的邊坡地段等。這些地帶為滑坡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地形地貌條件;
(2)地質構造帶之中,如斷裂帶、地震帶等。通常、地震烈度大于7度的地區,坡度大于25度的坡體,在地震中極易發生滑坡;斷裂帶中的巖體破碎、裂隙發育,則非常有利于滑坡的形成;
(3)易滑(坡)的巖、土分布區。如松散覆蓋層、.黃土、泥巖、頁巖、煤系地層、凝灰巖、片巖、板巖、千枚巖等巖、土的存在,為滑坡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物質基礎;
(4)暴雨多發區或異常的強降雨地區。在這些地區,異常的降雨為滑坡發生提供了有利的誘發因素。
上述地帶的疊加區域,就形成了滑坡的密集發育區。如我國從太行山到秦嶺、經鄂西、四川、云南到藏東一帶就是這種典型地區,滑坡發生密度極大,危害非常嚴重。
5.人類活動誘發滑坡的主要因素
違反自然規律、破壞斜坡穩定條件的人類活動都會誘發滑坡。例如:
(1)開挖坡腳:修建鐵路、公路、依山建房、建廠等工程,常常因使坡體下部失去支撐而發生下滑。例如我國西南、西北的一些鐵路、公路、因修建時大力爆破、強行開挖,事后陸陸續續地在邊坡上發生了滑坡,給道路施工、運營帶來危害。
(2)蓄水、排水:水渠和水池的漫溢和滲漏,工業生產用水和廢水的排放、農業灌溉等,均易使水流滲入坡體,加大孔隙水壓力,軟化巖、土體,增大坡體容重,從而促使或誘發滑坡的發生。水庫的水位上下急劇變動,加大了坡體的動水壓力,也可使斜坡和岸坡誘發滑坡發生。支撐不了過大的重量,失去平衡而沿軟弱面下滑。尤其是廠礦廢渣的不合理堆棄,常常觸發滑坡的發生。
此外、劈山開礦的爆破作用,可使斜坡的巖、土體受振動而破碎產生滑坡;在山坡上亂砍濫伐,使坡體失去保護,便有利于雨水等水體的入滲從而誘發滑坡等等。如果上述的人類作用與不利的自然作用互相結合,則就更容易促進滑坡的發生。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類越來越多的工程活動破壞了自然坡體,因而近年來滑坡的發生越來越頻繁,并有愈演愈烈的趨勢。應加以重視。
6.滑坡發生前的異常(前兆)現象
不同類型、不同性質、不同特點的滑坡,在滑動之前,均會表現出不同的異常現象。顯示出滑坡的預兆(前兆)。歸納起來常見的,有如下幾種:
(1)大滑動之前,在滑坡前緣坡腳處,有堵塞多年的泉水復活現象,或者出現泉水(井水)突然干枯,井(鉆孔)水位突變等類似的異常現象。
(2)在滑坡體中,前部出現橫向及縱向放射狀裂縫,它反映了滑坡體向前推擠并受到阻礙,已進入臨滑狀態。
(3)大滑動之前,滑坡體前緣坡腳處,土體出現上隆(凸起)現象,這是滑坡明顯的向前推擠現象。
(4)大滑動之前,有巖石開裂或被剪切擠壓的音響。這種現象反映了深部變形與破裂。動物對此十分敏感,有異常反映。
(5)臨滑之前,滑坡體四周巖(土)體會出現小型崩塌和松弛現象。
(6)如果在滑坡體有長期位移觀測資料,那么大滑動之前,無論是水平位移量或垂直位移量,均會出現加速變化的趨勢。這是臨滑的明顯跡象。
(7)滑坡后緣的裂縫急劇擴展,并從裂縫中冒出熱氣或冷風。
(8)臨滑之前,在滑坡體范圍內的動物驚恐異常,植物變態。如豬、狗、牛驚恐不寧,不入睡,老鼠亂竄不進洞。樹木枯萎或歪斜等。
7.滑坡體穩定性的識別方法
在野外,從宏觀角度觀察滑坡體,可以根據一些外表跡象和特征,可粗略的判斷它的穩定性。
已穩定的堆積層老滑坡體有以下特征:
(1)后壁較高,長滿了樹木,找不到擦痕,且十分穩定;
(2)滑坡平臺寬大、且已夷平,土體密實,有沉陷現象;
(3)滑坡前緣的斜坡較陡,土體密實,長滿樹木,無松散崩塌現象。前緣迎河部分有被河水沖刷過的現象;
(4)目前的河水遠離滑坡的舌部,甚至在舌部外已有漫灘、階地分布;
(5)滑坡體兩側的自然沖刷溝切割很深,甚至已達基巖;
(6)滑坡體舌部的坡腳有清晰的泉水流出等等;
不穩定的滑坡體常具有下列跡象:
(1)滑坡體表面總體坡度較陡,而且延伸很長,坡面高低不平;
(2)有滑坡平臺、面積不大,且有向下緩傾和未夷平現象;
(3)滑坡表面有泉水、濕地,且有新生沖溝;
(4)滑坡表面有不均勻沉陷的局部平臺,參差不齊;
(5)滑坡前緣土石松散,小型坍塌時有發生,并面臨河水沖刷的危險:
(6)滑坡體上無巨大直立樹木。
(6)滑坡體上無巨大直立樹木。
需要指出,以上標志只是一般而言,較為準確的判斷,尚需做出進一步的觀察和研究。
8.滑坡災害發生時的躲避措施
當遇滑坡發生時,至少應當做到如下幾點:
(1)當處在滑坡體上時,首先應保持冷靜,不能慌亂。要迅速環顧四周,向較安全的地段撤離。一般除高速滑坡外,只要行動迅速,都有可能逃離危險區段。跑離時,向兩側跑為最佳方向。在向下滑動的山坡中,向上或向下跑都是很危險的。當遇無法跑離的高速滑坡時,更不能慌亂,在一定條件下,如滑坡呈整體滑動時,原地不動,或抱住大樹等物,不失為一種有效的自救措施。如1983年3月7日發生在甘肅省東鄉縣的著名的高速黃土滑坡--灑勒山滑坡中的幸存者就是在滑坡發生時,緊抱住滑坡體上的一棵大樹而得生。
(2)當處于非滑坡區,而發現可疑的滑坡活動時,應立即報告鄰近的村、鄉、縣等有關政府或單位。如群測群防站或縣、市、地區及省政府,均設有"國土資源局"。該機構應責無旁貸地擔當此項責任。并立即組織有關政府、單位、部隊、老師及當地群眾參加搶險救災活動。
(3)政府部門應立即實施應急措施(或計劃),迅速組織群眾撤離危險區及可能的影響區。并通知鄰近的河谷、山溝中的人們做好撤離準備,密切注視災情的漫延和轉化。如滑坡常在暴雨、洪水中轉化為泥石流災害(即次生災害)。注意、因滑坡可能危害到的某些生命線工程(如水庫、干線鐵路、干線公路、發電廠、通訊設備、干線渠道等)所引發的次生災害或第三次災害的發生,如火災、洪水等。注意調查滑坡是否有間歇性活動特點,盡可能確定其再次活動的可能性和時間。如果必要的話(需經有關老師或科技人員論證),應迅速設立觀測點(站)或觀測網,密切注視其變化動態,"亡羊補牢,猶未為晚"。
9.防治滑坡的主要工程措施
我國防治滑坡的工程措施很多,歸納起來可分為三類:一是消除或減輕水的危害;二是改變滑坡體的外形,設置抗滑建筑物;三是改善滑動帶的土石性質。其主要工程措施簡要分述如下:
(1)消除或減輕水的危害
A.排除地表水:排除地表水是整治滑坡不可缺少的輔助措施,而且應是首先采取并長期運用的措施。其目的在于攔截、旁引滑坡區外的地表水,避免地表水流入滑坡區內;或將滑坡區內的雨水及泉水盡快排除,阻止雨水、泉水進入滑坡體內。主要工程措施有:設置滑坡體外截水溝;滑坡體上地表水排水溝;引泉工程;做好滑坡區的綠化工作等。
B.排除地下水:對于地下水,可疏而不可堵。其主要工程措施有:
截水盲溝--用于攔截和旁引滑坡區外圍的地下水;
支撐盲溝--兼具排水和支撐作用;
仰斜孔群--用近于水平的鉆孔把地下水引出。
此外、還有盲洞、滲管、垂直鉆孔等排除滑坡體內地下水的工程措施。
C.防止河水、庫水對滑坡體坡腳的沖刷,主要工程措施有:在滑坡體上游嚴重沖刷地段修筑促使主流偏向對岸的"丁壩";在滑坡體前緣拋石、鋪設石籠、修筑鋼筋混凝土塊排管,以使坡腳的土體免受河水沖刷。
(2)改變滑坡體外形,設置抗滑建筑物
A.削坡減重:常用于治理處于"頭重腳輕"狀態而在前方又沒有可靠的抗滑地段的滑體,使滑體外形改善、重心降低,從而提高滑體穩定性。
B.修筑支擋工程:因失去支撐而滑動的滑坡或滑坡床陡,滑動可能較快的滑坡,采用修筑支擋工程的辦法,可增加滑坡的重力平衡條件,使滑體迅速恢復穩定。支擋建筑物種類有:抗滑片石垛、抗滑樁、抗滑擋墻等。
C.改善滑動帶的土石性質:一般采用焙燒法、爆破灌漿法等物理化學方法對滑坡進行整治。
由于滑坡成因復雜,影響因素多,因此需要上述幾種方法同時使用綜合治理,方能達到目的。
10.崩塌與滑坡的區別
崩塌與滑坡的區別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崩塌發生之后,崩塌物常堆積在山坡腳,呈錐形體,結構零亂,毫無層序;而滑坡堆積物常具有一定的外部形狀,滑坡體的整體性較好,反映出層序和結構特征。也就是說,在滑坡堆積物中,巖(土)體上下層位和新老關系沒有多大的變化,仍然是有規律的分布。
(2)崩塌體完全脫離母體(山體),而滑坡體很少有脫離母體的,多是部分滑體殘留在滑床之上。
(3)崩塌發生之后,崩塌物的垂直位移量遠大于水平位移量,其重心位置降低了很多;而滑坡不然,通常是水平位移量大于垂直位移量。多數滑坡體的重心位置降低不多,滑動距離卻很大。同時、滑坡下滑的速度一般比崩塌緩慢。
(4)崩塌堆積物表面基本上不見裂縫分布。而滑坡體表面,尤其是新發生的滑坡,其表面有很多具有規模性的縱橫裂隙。比如、分布在滑坡體中部兩側的剪切裂隙(呈羽毛狀);分布在滑坡體前部的橫張裂隙,其方向垂直于滑動方向,亦即受壓力的方向;分布在滑坡體中前部,尤其是以滑坡舌部為多的扇形張裂隙,或者稱為滑坡前緣的放射狀裂隙。
11.崩塌、滑坡的預報水平
近幾年來,我國非常重視對崩塌、滑坡的預報研究,并從不同角度,采取不同的方法,致力于該項具體的研究工作。盡管如此,始終未能突破準確預報崩塌、滑坡這個世界性的難題。目前、我國進行崩塌、滑坡預報研究的方法和所達到的預報水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中、長期趨勢預報。這是目前常采用的、成功率較高的方法,也是現階段預報和能力的主要標志之一。如湖北省秭歸縣新灘鎮大型滑坡預報成功,增強了同行們的信心。此后,在四川省巫溪縣中陽村滑坡、甘肅省的銀廠有色金屬公司采坑滑坡的預報中均收到很好的效果。對甘肅省金川露天礦上盤一區邊坡傾倒變形破壞機制的判別和穩定性預測;黃河劉家峽水電站庫岸蘇州崖滑坡穩定性評價及其發展趨勢的成功預報,都為滑坡預報研究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2)崩塌、滑坡形成機理及時間、空間分布規律的研究。在這方面我國的研究成果較多,研究水平也較高,為預報工作打下了基礎。
(3)定量預報。這是最困難的問題。目前正處于探索之中,采用的方法很多。有的利用各種氣象要素對滑坡進行預報;有的通過地表位移量變化進行預報;有的通過滑坡體內地下水情進行預報;,有的根據統計分析,灰色系統理論,還有通過力學平衡計算等進行預測預報。
(4)經驗預報。是目前最常用的預報方法。是體現預報水平和能力的另一重要標志。主要根據地質地貌及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條件,憑借經驗,結合宏觀前兆現象進行臨滑前的預報,即"成災預報"。在這方面我國已經收集總結了很多經驗。
綜上所述.雖然我國至今尚未能從根本上(即理論和實踐上)解決崩塌、滑坡的預報難題,但在實際工作中,已經在這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而且在減輕災害損失和人員傷亡方面已經見到了成效。
12.崩塌、滑坡的次生災害
崩塌、滑坡除直接成災外、還常常造成一些次生災害。最常見的次生災害是:為泥石流累積固體物質源,促使泥石流災害的發生;或者在崩、滑的過程中,在雨水或流水的參與下直接轉化為泥石流。例如、1989年7月9日,四川省南充地區華鎣市溪口鎮發生100萬立方米的滑坡,滑體在滑動過程中破碎解體,在大量暴雨和地表涇流的參混下旋即轉化為泥石流。泥石流順坡奔騰而下,流動達一公里,所經之處,農田、村莊全被摧毀。泥石流掩埋了紅巖煤礦,川煤12處、溪口糧店、溪口水泥廠等6個單位和數個村莊的全部房屋、建筑、生產設備和車輛,直接經濟損失600多萬元,死亡221人。
崩塌、滑坡另一常見的次生災害:堵河斷流,形成天然壩,引發上游回水使江河溢流,造成水災,或斷流成庫;一旦庫壩潰決,便形成泥石流或洪水災害。例如:1967年6月四川雅江縣唐古棟一帶發生大滑坡,滑體落入雅礱江,壘起一座高175-355米、長200米的天然攔河大壩,堵江斷流,并造成長達53公里的回水區。9天之后,大壩決口溢流,造成洪水泛濫的事故。
崩塌、滑坡體落入江河之中,可形成巨大涌浪,擊毀對岸建筑設施和農田、道路,掀翻或擊沉水中船只,造成人身傷亡和經濟損失;落入水中的土石有時形成急流險灘,威脅過往船只,影響或中斷航運;落入水庫中的崩塌、滑坡體可產生巨大涌浪,有時涌浪翻越大壩沖向下游形成水害。如1961年3月6日湖南省柘溪水庫庫岸發生一起重大的滑坡所引起的庫水翻壩事故災害,造成了巨大損失,死亡40余人。
13.崩塌、滑坡災害主要發生的區域特點。
我國崩塌、滑坡災害的類型和分布具有明顯的區域性特點。簡述如下:
(1)西南地區,含云南、四川、貴州、西藏四省(區)。為我國崩塌、滑坡分布的主要地區。該地區崩塌、滑坡的類型多、規模大、頻繁發生、分布廣泛、危害嚴重,已成為影響國民經濟發展和人身安全的制約因素之一。
(2)西北黃土地區,面積達60余萬平方公里,連續覆蓋五省(區)。以黃土崩塌、滑坡廣泛分布,為其顯著特點。
(3)東南、中南等山地和丘陵地區,崩塌、滑坡也較多,規模較小,以堆積層滑坡、風化帶破碎巖石滑坡及巖質滑坡為主。崩塌、滑坡的形成與人類工程經濟活動密切相關。
(4)在西藏、青海、黑龍江省北部的凍土地區,分布與凍融有關、規模較小的凍融堆積層的崩塌、滑坡。
(5)秦嶺--大巴山地區,也是我國主要崩塌、滑坡分布地區之一。堆積層滑坡大量出現,變質巖、頁巖地區容易產生巖石順層滑坡,對國民經濟損失產生一定的影響。尤其是該區的寶成鐵路,自通車以來沿線的崩塌、滑坡年年發生,給鐵路正常運營帶來很多麻煩。其中以堆積層滑坡為主,與修鐵路時開挖坡腳有密切關系。
14.滑坡次生災害的災情實例
1961年3月6日湖南省資水柘溪水庫庫岸發生了一起重大滑坡次生災害。當時水庫工程尚未竣工,正值施工期間,在大壩上游右岸1.5公里處的塘巖光發生了大滑坡。滑體約165萬立方米,土石以高達每秒25米的速度滑入深50余米的山區水庫,激起的涌浪漫過尚未建成的大壩頂部泄向下游,造成了巨大損失,死亡40余人。究其原因,有如下幾個方面:
(1)勘察人員對柘溪水庫庫岸的不良地質環境(即巖層傾向與庫岸坡傾向一致)認識不足;
(2)由于斷層節理的切割,使該處岸坡容易脫離山體成為潛在不穩定地段;
(3)對水庫蓄水的不利作用和影響缺乏認識;
(4)對連續8天降雨可能誘發滑坡災害毫無戒備。
總之,由于設有充分的認識自然規律,對可能導致滑坡的破壞因素沒有采取控制措施,以致發生了滑坡災害,這個教訓是應該吸取的。
更多內容訪問>> 注冊土木工程師(巖土)考試頻道 注冊土木工程師(巖土)考試論壇 巖土工程師課程試聽
·2010年注冊土木工程師(巖土)考試輔導招生簡章
·巖土工程師輔導現在報名任意專業知識贈送專業知識習題班
·老師輔導每天24小時不限時間隨時反復學習……
最新資訊
- 2025年注冊土木工程師(巖土)考試《專業知識》科目重點考點2025-10-17
- 2025年注冊土木工程師(巖土)基礎知識考點復習2025-10-17
- 2025年巖土工程師基礎知識點:地面沉降2025-09-10
- 2025年巖土工程師《基礎知識》考點:基坑圍護設計2025-09-01
- 2025年巖土工程師《基礎知識》考點:監測點要求2025-08-22
- 2025年巖土工程師《基礎知識》考點:砌體工程2025-08-11
- 2023年注冊巖土工程師基礎考試資料2024-09-20
- 2024年度全國注冊土木工程師(巖土)專業考試所使用的標準和法律法規2024-08-12
- 注冊巖土工程師備考要趁早 雙11好課限時優惠!直播間更有返現抽獎~2023-10-31
- 雙11預熱火熱進行中!超值好課助力你巖土工程師備考2023-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