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土工程師輔導:鋼筋混凝土建筑工程結構抗震思路(2)


三、保證結構延性能力的抗震措施
合理選擇了結構的屈服水準和延性要求后,就需要通過抗震措施來保證結構確實具有所需的延性能力,從而保證結構在中震、大震下實現抗震設防目標。系統的抗震措施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內容:
1.“強柱弱梁”:人為增大柱相對于梁的抗彎能力,使鋼筋混凝土框架在大震下,梁端塑性鉸出現較早,在達到最大非線性位移時塑性轉動較大;而柱端塑性鉸出現較晚,在達到最大非線性位移時塑性轉動較小,甚至根本不出現塑性鉸。從而保證框架具有一個較為穩定的塑性耗能機構和較大的塑性耗能能力。
2.“強剪弱彎”:剪切破壞基本上沒有延性,一旦某部位發生剪切破壞,該部位就將徹底退出結構抗震能力,對于柱端的剪切破壞還可能導致結構的局部或整體倒塌。因此可以人為增大柱端、梁端、節點的組合剪力值,使結構能在大震下的交替非彈性變形中其任何構件都不會先發生剪切破壞。
3.抗震構造措施:通過抗震構造措施來保證形成塑性鉸的部位具有足夠的塑性變形能力和塑性耗能能力,同時保證結構的整體性。
這一系統的抗震措施理念已被世界各國所接受,但是對于耗能機構卻出現了以新西蘭和美國為代表的兩種不完全相同的思路。首先,這兩種思路都是以優先引導梁端出塑性鉸為前提。
新西蘭的抗震研究者認為耗能機構宜采用符合塑性力學中的“理想梁鉸機構”,即梁端全部形成塑性鉸,同時底層柱底也都形成塑性鉸的“全結構塑性機構”。其具體做法是通過結構分析得到各構件組合內力值后,對梁端截面就按組合彎矩進行截面設計;而對除底層柱底以外的柱截面,則用人為增大了以后的組合彎矩和組合軸力進行設計;對底層柱底截面則用增大幅度較小的組合彎矩和組合軸力進行截面設計。通過這一做法實現在大震下的較大塑性變形中,梁端塑性鉸形成的較為普遍,底層柱底塑性鉸出現遲于梁端塑性鉸,而其余所有的柱截面不出現塑性鉸,最終形成“理想梁鉸機構”。為此,這種方法就必須取足夠大的柱端彎矩增強系數。
美國抗震界則認為新西蘭取的柱彎矩增強系數過大,根據經驗取了較小的柱彎矩增強系數,這一做法使結構在大震引起的非彈性變形過程中,梁端塑性鉸形成較早,柱端塑性鉸形成的相對較遲,梁端塑性鉸形成的較普遍,柱端塑性鉸形成的相對少一些,從而形成“梁柱塑性鉸機構”。
新西蘭抗震措施的好處在于“理想梁鉸機構”完全利用了延性和塑性耗能能力較好的梁端塑性鉸來實現框架延性和耗散地震能量,同時因為除底層柱底外的其它柱端不出現塑性鉸,也就不必再對這些柱端加更多的箍筋。但是這種思路過于受塑性力學形成理想機構概念的制約,總認為底層柱底應該形成塑性鉸,這樣就對底層柱底提出了較嚴格的軸壓比要求,同時還要用足夠多的箍筋來使柱底截面具有所需的延性,此外,底層柱底如果延性不夠發生破壞很容易導致結構整體倒塌。這些不利因素使該方法喪失了很大的優勢。
因此很多研究者認為不需要被塑性力學的機構概念所限制,只要能在大震下實現以下的塑性耗能機構,就能保證抗震設計的基本要求:
1.以梁端塑性鉸耗能為主;
2.不限制柱端塑性鉸出現(包括底層柱底),但是通過適當增強柱端抗彎能力的方法使它在大震下的塑性轉動離其塑性轉動能力有足夠裕量;
3.同層各柱上下端不同時處于塑性變形狀態。
我國的抗震措施中對耗能機構的考慮也基本遵循了這一思路,采用了“梁柱塑性鉸機構”模式,而放棄了新西蘭的基于塑性力學的“理想梁鉸機構”模式。
抗震設計中我們為了避免沒有延性的剪切破壞的發生,采取了“強剪弱彎”的措施來處理構件受彎能力與受剪能力的關系問題。值得注意的是,與非抗震抗剪破壞相比,地震作用下的剪切破壞是不同的。以梁構件為例,在較大地震作用下,梁端形成交叉斜裂縫區,該區混凝土受斜裂縫分割,形成若干個菱形塊體,而且破碎會隨著延性增長而加劇。由于交叉斜裂縫與塑性鉸區基本重合,垂直和斜裂縫寬度都會隨延性而增大??拐鹣赂鶕憾说氖芰μ卣?,正剪力總是大于負剪力,正剪力作用下的剪壓區一般位于梁下部,但由于地震的往復作用,梁底的混凝土保護層可能已經剝落,從而削弱了混凝土剪壓區的抗剪能力;交叉斜裂縫寬度比非抗震情況大,以及斜裂縫反復開閉,混凝土破碎更嚴重,從而使斜裂縫界面中的骨料咬合效應退化;混凝土保護層剝落和裂縫的加寬又會使縱筋的銷栓作用有一定退化??梢?,地震作用下,混凝土抗剪能力嚴重退化,但是試驗發現箍筋的抗剪能力仍可以維持。
當地震作用越來越小時,梁端可能不出現雙向斜裂縫,而出現單向斜裂縫,裂縫寬度發育也從大于非抗震情況到接近非抗震情況,抗剪環境越來越有利。此外,抗震抗剪要求結構構件應在大震下預計達到的非彈性變形狀態之前不發生剪切破壞。因為框架剪切破壞總是發生在梁端塑性鉸區,這就不僅要求在梁端形成塑性鉸前不發生剪切破壞,而且抗剪能力還要維持到塑性鉸的塑性轉動達到大震所要求的程度,這就需要更多的箍筋。同時,在梁端塑性變形過程中作用剪力并沒有明顯增大,也進一步說明這里增加的箍筋不是用來增大抗剪強度,而是為了提高構件在發生剪切破壞時所達的延性。
綜上所述,與非抗震抗剪相比,抗震抗剪性能是不同的,其性能與剪力作用環境,塑性區延性要求大小有關。我們可以采取以下公式來考慮抗震抗剪的強度公式:其中為混凝土抗剪能力,為箍筋抗剪能力,為由于地震作用導致的混凝土抗剪能力下降的折減系數,且隨著剪力作用環境、延性要求而改變。我國的抗震抗剪強度公式也以上面公式為基礎的,但是為設計方便,不同的烈度區取用了相同的公式,均取為0.6,與上面提到的混凝土抗剪能力隨地震作用變化而不同的規律不一致,較為粗略。
延性對抗震來說是極其重要的一個性質,我們要想通過抗震措施來保證結構的延性,那么就必須清楚影響延性的因素。對于梁柱等構件,延性的影響因素最終可歸納為最根本的兩點:混凝土極限壓應變,破壞時的受壓區高度。影響延性的其他因素實質都是這兩個根本因素的延伸。如受拉鋼筋配筋率越大,混凝土受壓區高度就越大,延性越差;受壓鋼筋越多,混凝土受壓區高度越小,延性越好;混凝土強度越高,受壓區高度越低,延性越好(但如果混凝土強度過高可能會減小混凝土極限壓應變從而降低延性);對柱子這類偏壓構件,軸壓力的存在會增大混凝土受壓區高度,減小延性;箍筋可以提高混凝土極限壓應變,從而提高延性,但對于高強度混凝土,受壓時,其橫向變形系數較一般混凝土明顯偏小,箍筋的約束作用不能充分發揮,所以對于高強度混凝土,不適于用加箍筋的方法來改善其延性。此外,箍筋還有約束縱向鋼筋,避免其發生局部壓屈失穩,提高構件抗剪能力的作用,因此箍筋對提高結構抗震性能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根據以上規律,在抗震設計中為保證結構的延性,常常采用以下措施:控制受拉鋼筋配筋率,保證一定數量受壓鋼筋,通過加箍筋保證縱筋不局部壓屈失穩以及約束受壓混凝土,對柱子限制軸壓比等。
更多內容訪問>> 注冊土木工程師(巖土)考試頻道 注冊土木工程師(巖土)考試論壇 巖土工程師課程試聽
·2010年注冊土木工程師(巖土)考試輔導招生簡章
·巖土工程師輔導現在報名任意專業知識贈送專業知識習題班
·老師輔導每天24小時不限時間隨時反復學習……
最新資訊
- 2025年巖土工程師基礎知識點:地面沉降2025-09-10
- 2025年巖土工程師《基礎知識》考點:基坑圍護設計2025-09-01
- 2025年巖土工程師《基礎知識》考點:監測點要求2025-08-22
- 2025年巖土工程師《基礎知識》考點:砌體工程2025-08-11
- 2023年注冊巖土工程師基礎考試資料2024-09-20
- 2024年度全國注冊土木工程師(巖土)專業考試所使用的標準和法律法規2024-08-12
- 注冊巖土工程師備考要趁早 雙11好課限時優惠!直播間更有返現抽獎~2023-10-31
- 雙11預熱火熱進行中!超值好課助力你巖土工程師備考2023-10-31
- 2023年注冊巖土工程師基礎考試資料2023-09-22
- 2023年注冊巖土工程師基礎考試備考資料2023-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