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土工程師輔導:大體積混凝土工程澆筑技術(2)


3.2.1.第一階段:兩臺混凝土輸送泵(另備用2臺),10輛罐車,另備用2輛,每個承臺獨立澆筑。
3.2.2.第二階段:自北向南采用斜面分層(分四層)澆筑,用“一個坡度、薄層澆筑,一次到頂”的方法。采用兩臺輸送泵(另備用2臺)布料,18輛罐車,另備用5輛。每臺輸送泵控制范圍6m.
3.2.3.第三階段:
3.2.3.1.底板從北向南順序澆搗,以4軸為界,每臺輸送泵控制范圍6m寬度澆筑前進。
3.2.3.2.中心承臺均覆蓋完成后,從D(C)軸中心筒體邊緣澆搗至A(I)軸。
3.2.3.3.余下部分均按每道6m寬度澆筑前進。
本階段采用兩臺輸送泵布料(另備用2臺),18輛罐車,另備用5輛。
3.3.混凝土振搗要及時,同時不漏振,但也不能過振,防止離析。
3.4.混凝土表面處理:
大體積混凝土表面水泥漿較厚,澆筑后3—4h內初步用水長刮尺刮平,初凝前用鐵滾筒碾壓2遍,再用木抹子搓平壓實,以控制表面龜裂,并按規定覆蓋養護。
4.混凝土內部溫度監測來源:
在核心筒大承臺范圍垂直埋設9根測桿(編號為A1—I1),另選 2個小承臺各埋入1根測桿(編號為A2、B2),每根測桿沿混凝土的厚度設5個測點(如圖b示意),合計11根測桿55個混凝土內部溫度測點;同時在混凝土外部設置氣溫測點2個,保溫材料溫度測點2個及養護水溫度測點1個,總計60個工作測點。另設60個備用用測點。所有工作測點都通過熱電偶補償導線與設置在測試房的微機數據采集儀相聯接,溫度監測數據由采集儀處理后自動打印輸出。現場溫度監測數據由數據采集儀自動采集并進行整理分析,每隔一小時打印輸出一次每個測點的溫度值及各測位中心測點與表層測點的溫差值,作為研究調整控溫措施的依據,防止混凝土出現溫度裂縫。
5.養護措施
5.1.第一階段施工完畢后,因承臺混凝土表面位于底板面層鋼筋以下60cm處,無法覆蓋保溫材料,于是在澆筑后4—5h采取間斷澆熱水的措施,盡量控制溫差。其間出現過溫差>25℃,及時采取了措施(水溫加高,并用碘鎢燈照射),溫差控制在25℃內。
5.2.第二階段與第三階段的施工間斷很短,幾乎連續澆筑。當第三階段混凝土澆搗后4—5h內(根據實踐表明,在混凝土初凝前及時覆蓋,效果更好。),表面抹面后,澆溫水保養后,表面及時鋪一層塑料薄膜,中間覆蓋1—2層麻袋(底板區域1層,承臺區域2層),上面再鋪一層塑料薄膜進行保溫。在養護期間,隨時檢查混凝土表面的干濕情況及溫差(內表溫差達23℃時就發警報),及時澆水保持混凝土溫潤。其間大承臺溫差大于25℃,采取了燈照和上搭2m高塑料保溫棚,將溫差控制在25℃內。
6.健全施工組織管理
在制訂技術措施和質量控制措施的同時,還落實了組織指揮系統,逐級進行了技術交底,做到層層落實,確保順利實施。
7.混凝土的監測結果
7.1.混凝土澆筑溫度為13~21℃,混凝土澆搗及養護期間環境溫度日平均為10.1~22.3℃。
7.2.小承臺下層部分:中心混凝土最高溫度為60.0℃,面層混凝土最高溫度為37.4℃,底層混凝土最高溫度為49.2℃。小承臺上層部分:中心混凝土最高溫度為49.2℃,面層混凝土最高溫度為48.4℃。大承臺區域:中心混凝土最高溫度為70.5℃,面層混凝土最高溫度為57.2,底層混凝土最高溫度為52.6℃。從監測結果可看出:一般地,混凝土厚度越厚,體積越大,其內部的水化熱溫度峰值就越高。
7.3.隨著混凝土厚度、體積的增大,其內部熱峰值出現齡期也相應延長:小承臺上層部分(混凝土厚度為0.6m)中心熱峰出現齡期為1天,小承臺下層部分(混凝土厚度為1.9m)中心熱峰出現齡期約為2天,大承臺區域(混凝土厚度為2.5m)中心熱峰出現齡期為3~3.5天。
7.4.小承臺的下層部分混凝土澆搗后,因商品混凝土的供應接不上,混凝土施工被迫停了一周時間。在上層部分混凝土澆搗前,由于下層部分臨時表面位于基礎面層鋼筋網下方0.6m處,無法覆蓋保溫材料,于是采取現場燒熱水間歇澆灑的養護措施以提高面層混凝土溫度,其內表溫差基本被控制在25℃以內。
7.5.小承臺的上層部分混凝土厚度薄(只有0.6m厚),表面又得到很好的保溫,因而內表溫差極低,基本在10℃以下,最大為13.2℃。
7.6大承臺區域混凝土也分上下兩層澆搗,但由于間歇時間極短(只有4~6小時),分層的影響不明顯。混凝土澆搗后很重視保溫養護工作,在前17天齡期內全區域的內表溫差均控制在25℃以內,因養護期間遇陰雨天氣,混凝土表面基本處于水養護狀態,保濕良好。
8.施工中應注意的問題
8.1.混凝土澆筑不應留冷縫,保證澆筑的交接時間,應控制在初凝前。
8.2.保證振搗密實,嚴格控制振搗時間,移動距離和插入深度,嚴防漏振及過振。
8.3.及時發出溫控警報,做好覆蓋保溫及保濕工作,但覆蓋層也不應過熱,必要時應揭開保溫層,以利于散熱。
8.4.保證混凝土供應,確保不留冷縫。
8.5.做好現場協調、組織管理,要有充足的人力、物力、保證施工按計劃順利進行。
9.結束語
經現場檢查,本基礎未發現溫度變形裂縫。實踐證明,在優化配合比設計,改善施工工藝,提高施工質量,做好溫度監測工作及加強養護等方面采取有效技術措施,堅持嚴謹的施工組織管理,完全可以控制大體積混凝土溫度裂縫和施工裂縫的發生,達到良好的自防水抗滲效果。另外,外加劑方面也可以糖類緩凝劑,養護分三個階段用3種水溫養護。
更多內容訪問>> 注冊土木工程師(巖土)考試頻道 注冊土木工程師(巖土)考試論壇 巖土工程師課程試聽
·2010年注冊土木工程師(巖土)考試輔導招生簡章
·巖土工程師輔導現在報名任意專業知識贈送專業知識習題班
·老師輔導每天24小時不限時間隨時反復學習……
最新資訊
- 2025年巖土工程師基礎知識點:地面沉降2025-09-10
- 2025年巖土工程師《基礎知識》考點:基坑圍護設計2025-09-01
- 2025年巖土工程師《基礎知識》考點:監測點要求2025-08-22
- 2025年巖土工程師《基礎知識》考點:砌體工程2025-08-11
- 2023年注冊巖土工程師基礎考試資料2024-09-20
- 2024年度全國注冊土木工程師(巖土)專業考試所使用的標準和法律法規2024-08-12
- 注冊巖土工程師備考要趁早 雙11好課限時優惠!直播間更有返現抽獎~2023-10-31
- 雙11預熱火熱進行中!超值好課助力你巖土工程師備考2023-10-31
- 2023年注冊巖土工程師基礎考試資料2023-09-22
- 2023年注冊巖土工程師基礎考試備考資料2023-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