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源勞動經濟法知識點:勞動力供給和需求


一、勞動力與勞動力供給
㈠勞動力與勞動力參與率的概念
勞動力――在一定年齡內,具有勞動能力與就業要求,從事或能夠從事某種職業勞動的全部人口,包括就業者和失業者。
勞動力參與率――勞動力在一定范圍內的人口的比率,是衡量、測度人口參與社會勞動程度的指標。
供給無彈性 Es=0 無論工資率如何變動,勞動力供給量固定不變。
供給有無限彈性 Es→∞ 工資率給定,勞動力供給量變動的絕對值大于0。
單位供給彈性 Es=1 在這種情況下,工資率變動的百分比與勞動力變動的百分比相同。
供給富有彈性 Es>1 勞動力變動百分比大于工資率變動百分比
供給缺乏彈性 Es<1 勞動力變動百分比小于工資率變動百分比
㈡勞動力參與率的生命周期:
1、15~19歲年齡組的青年人口勞動參與率下降。
2、婦女勞動參與率上升。
3、老年人口勞動率下降。
4、25~55歲男性勞動參與率保持較高程度,沒有什么變化。男性成年人是穩定的高水平勞動力供給主體,在家庭經濟內部的分工中處于最優先就業的位置。
㈢經濟周期與兩種勞動參與假說
經濟周期――經濟運行過程中繁榮與衰退的周期性交替。
兩種勞動參與假說――附加性勞動力假說與悲觀性勞動力假說
兩種假說的前提觀點是相同的――男性成年人的勞動力參與率與經濟周期不存在敏感的反應性。無論是否處于就業或非就業狀態,總停留在勞動力市場中。
附加性勞動力經濟假說認為:在經濟總水平下降的時候,由于衰退,一些一級勞動力(男性成年人)處于失業狀態。此時,為了保證家庭已有收入,二級勞動力(中年婦女)走出家庭,以期尋找工作。因此,二級勞動參與率與失業率存在著正向關系:失業率上升,二級勞動參與率提高。
悲觀性勞動力經濟假說認為:失業率上升,二級勞動參與率下降。
二、勞動力需求
勞動力需求――企業在某一特定時期內,在某種工資率下愿意并能夠雇用的勞動量。
勞動力需求的派生性――真實、具體、有效的社會消費需求→社會生產→對勞動要素的需求→單位從事產品或勞務的生產并完成銷售→得到利潤↑
在假設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勞動力需求與工資率存在著如下關系:工資率上升,勞動需求減少,工資率下降,勞動需求增加。
需求無彈性:Ed=0
需求無限彈性:Ed→∞
單位需求彈性:Ed=1
需求富有彈性:Ed>1
需求缺乏彈性:Ed<1
2012年人力資源管理師保過班套餐>>> 2012年人力資源管理師考試報名>>>
2012年人力資源管理師課程免費試聽>>> 2012年人力資源管理師課程報名>>>
最新資訊
- 2025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師三級考試重點2025-09-25
- 2025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師四級考試重點:四級備考核心內容梳理2025-09-24
- 2025人力資源管理重點筆記:助力高效復習的關鍵內容整理2025-09-18
- 2025人力資源管理基礎知識重點:核心概念與原理的全面總結2025-09-17
- 2025年一級人力資源管理重點知識,助力考生高效備考2025-09-16
- 人力資源管理師知識科普:如何申請勞動能力鑒定?2025-09-12
- 2025年四級人力資源管理考試重點,系統梳理與解讀2025-09-10
- 2025年三級人力資源管理考試重點:涵蓋高頻考點2025-09-10
- 2025年二級人力資源管理考試重點,高頻考點總結2025-09-09
- 2025年一級人力資源管理考試重點2025-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