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理人力資源管理師復習資料第三章(2)


7、什么是人力投資的動力?$lesson$
人力投資的動力,從個人角度看,取決于自身投資所付出的成本與取得的收益二者的比例。
8、勞動力需求的性質是什么?轉自環 球 網 校edu24ol.com
勞動力需求是由社會消費所引起的,是一種派生性需求,也稱為“引致需求”。
9、在勞動力供求關系中,如何理解供過于求類型?
供過于求類型,即勞動力的供給數量大于社會對需求數量。這種類型表現為社會的就業不足,存在著相當數量的失業人員或求業人員。這是對社會勞動力的閑置浪費。造成勞動力供過于求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資本缺乏、物質資源的供給數量不足,可能是由于人口和勞動力數量過多、增長過快,可能是由于生產停滯或者下降,與可能是由于技術進步,集約而排斥已尼吸納了的勞動力。總之,造成勞動力供過于求現象的原因是復雜的,解決方法也是多方面的。此外,它還不明顯地存在于“在職失業”“停滯性失業”“潛在失業”等狀態下。
10、勞動力供求平衡的標志是什么?
勞動力供求基本平衡的標志是:要求就業的人絕大部分都能夠得到就業崗位,不存在長期的大量缺乏人力的部門、行業。少量勞動力處于短期失業狀態,是經濟正常運行條件下不可避免的,這種現象的存在不能認為是對供求平衡狀態的打破,而是供求實現結合過程所要付出的代價。
11、什么是勞動力總量過剩?其形成的狀態有哪些?
總量過剩是勞動力供給數量的總額大于需求數量的總額,這是一般意義上的勞動力供過于求。
勞動力總量過剩形成下列不同的狀態:(1)正常就業;(2)顯在的公開性失業;(3)不充分就業;(4)潛在性失業;(5)隱蔽性失業。
12、造成勞動力結構過剩的原因有哪些?
造成勞動力結構過剩有以下四方面原因:
(1)某種教育發展過頭,生產出的勞動力品種(專業類別和等級)不是社會所需要的;
(2)產業結構的變動造成對勞動要素需求結構的改變,在夕陽產業中不免出現勞動者過剩;
(3)個人擇業行為過分,“高不成低不就”;
(4)人口老化、勞動力老化、知識更新,造成一部分勞動力退化和廢棄。
13、什么是就業?其標準有哪些?轉自環 球 網 校edu24ol.com
就業是勞動力與生產資料的結合,是社會求業人員走上工作崗位的過程與狀態。
國際勞工組織認為,凡在規定年齡內屬于下列情況者,均屬于就業者:(1)在規定期間內,正在從事有報酬或有收入的職業的人;
(2)有固定職業,但因疾病、事故、休假、勞動爭議、曠工,或因氣候不良、機器設備故障等原因暫停工的人;
(3)雇主或獨立經營人員,以及協助他們工作的家庭成員,其勞動時間超過正規工作時間的1/3以上者。
14、什么是總量性失業?其有哪些表現?
總量性失業,指勞動力供給數量大于社會對它的需求數量,即處于供過于求狀態的失業。它也可以稱為“需求不足性失業”。總量性失業的直接表現是大量求職人員找不到工作,一些已就業的人員被辭退;其間接表現則是就業人員過剩、人浮于事、開工不足、在職失業等。
當經濟處于長期停滯和危機狀態時,勞動力總量需求不足總量可能逐漸加劇,從而失業人數逐步擴大。當經濟周期波動明顯,勞動力需求時漲時落,造成失業率上下周期性變動時,這種失業可以稱為“周期性失業”。
總量性失業與宏觀經濟運行的景氣程度不高有一定聯系,因此,要立足于解決宏觀經濟總體的問題。具體來說,從根本上擴大經濟需求以增加派生的勞動需求,并進而解決一系列的具體問題,以開拓就業渠道,擴大勞動密集型經濟,消除不合理的供給,調動社會創業機制,緩解這一問題。
15、什么是結構性失業?其有哪些表現?
結構性失業,是在勞動力供求總量平衡的條件下,由于勞動力的供給與社會對它的需求之間結構不對應、不統一所造成的失業。在現實經濟生活中,結構性失業是失業中極其常見的現象,它表現為“有的人沒事干,有的事沒人干”。出現結構性失業問題的主要原因有兩種:一是求業人員不具備從事社會有需求的職業崗位的能力;二是求業人員對某項職業評價不高,不愿意從事該類工作。例如,在發達國家,一些新興的高科技行業,如航天、生物工程、軟件產業缺乏大批老師、工程師、同時勞動力市場上又存在大批無技能人員或雖然有技術但卻非航天、生物工程、軟件等行業需要的專門人才。又如,經濟發達國家的工人大量失業,同時社會上一些較差的工作卻無人去不由大批外國的移民工人甚至非法移民者填補空缺。
16、勞動力市場的含義有哪些?
“勞動力市場”有大小不同的三種含義。(1)勞動力市場是經濟要素配置場所。(2)勞動力市場是經濟交換關系。(3)勞動力市場是一種經濟運行體制。
17、什么是勞動力市場規則?
勞動力市場規則,可以概括為“公平”“等價”與“合法”。公平規則,即勞動力市場上要公平競爭,反對壟斷、欺詐、歧視等不正當競爭行為。等價規則,即供求雙方要等價交換,勞動者獲得公平的工資,雇主獲得能生產預期價值產品的人力資源。合法規則,即人力資源的交換要符合勞動法、勞動標準、政府的有關規章制度及要求,如最低工資法、禁止童工法、勞動保護法、并要訂立勞動合同等。
18、勞動力市場的管理應具備哪些特征?
勞動力市場的功能,是使用人單位和勞動者能夠自由地進行相互選擇,進而使雙方都取得效益,達到人力資源的有效配置。因此,勞動力市場的管理,應具備以下特征:(1)高效、開放、全方位不。(2)統一領導和分散管理相結合。(3)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兼顧。
19、就業服務是指什么?
就業服務也稱勞動服務可勞動就業服務,它是政府專職勞動管理部門對于求業人員提供的各項幫助和服務工作的總和。就業服務是就業體制市場化的產物。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和個人都具有擇業權,這就需要有一定的社會組織作為中介,為雙方服務,使他們的雙向選擇得以實現。
20、就業服務體系包含哪些內容?
勞動就業服務是政府的具體就業工作,我國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在長時期的勞動就業服務實踐中,形成一套勞動就業服務工作體系。這套體系的主要內容包括:進行失業登記;開展職業介紹;提供就業訓練;組織生產自救;發放失業救濟;開展職業技能鑒定;農村進城勞動力就業管理等。
更多信息請訪問:人力資源管理師頻道 人力資源管理師考試論壇
最新資訊
- 2025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師四級考試重點:四級備考核心內容梳理2025-09-24
- 2025人力資源管理重點筆記:助力高效復習的關鍵內容整理2025-09-18
- 2025人力資源管理基礎知識重點:核心概念與原理的全面總結2025-09-17
- 2025年一級人力資源管理重點知識,助力考生高效備考2025-09-16
- 人力資源管理師知識科普:如何申請勞動能力鑒定?2025-09-12
- 2025年四級人力資源管理考試重點,系統梳理與解讀2025-09-10
- 2025年三級人力資源管理考試重點:涵蓋高頻考點2025-09-10
- 2025年二級人力資源管理考試重點,高頻考點總結2025-09-09
- 2025年一級人力資源管理考試重點2025-09-09
- 2025年四級人力資源管理師知識點,高頻考點集錦2025-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