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項目安全生產管理教材解讀


命題考點三 建筑工程項目安全生產管理
【命題考點】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內容;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危險源辨識;建筑工程安全檢查內容;建筑工程安全檢查方法;建筑工程安全檢查標準;基礎工程安全隱患的防范;腳手架搭設安全隱患的防范;現澆混凝土工程安全隱患的防范;吊裝工程安全隱患的防范;高處作業安全隱患的防范;拆除工程安全隱患的防范;裝飾裝修工程安全隱患的防范;建筑機具的安全操作規程的要點;建筑工程常見安全事故的類型;建筑工程常見安全事故的原因;施工現場的環境保護;施工現場的衛生與防疫;建筑工程的文明施工;建筑工程職業病的防范;綠色建筑與綠色施工。【分析預測】
(1)根據材料中某具體工程的一些安全措施來分析判斷其是否正確,如不正確要改正。
(2)根據材料中所提供的信息,分析某一分項工程安全控制方面應注意的內容。
(3)在歷年的案例分析考題中,有關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內容每年都會涉及,有時與質量控制的內容結合考核。
環球網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過程中遇到任何疑問,請登錄環球網校一級建造師考試論壇,隨時與廣大考生朋友們一起交流!
編輯推薦:
【考題回顧】
【2010年度考試真題】
某辦公樓工程,建筑面積153000m2,地下2層,地上30層,建筑物總高度l36.6m,地下鋼筋混凝土結構,地上型鋼混凝土組合結構,基礎埋深 8.4m。施工單位項目經理根據《建設工程項目管理規范》(GB/T50326―2006),主持編制了項目管理實施規劃,包括工程概況、組織方案、技術方案、風險管理計劃、項目溝通管理計劃、項目收尾管理計劃、項目現場平面布置圖、項目目標控制措施、技術經濟指標等16項內容。風險管理計劃中將基坑土方開挖施工作為風險管理的重點之一,評估其施工時發生基坑坍塌的概率為中等,且風險發生后將造成重大損失。為此,項目經理部組織建立了風險管理體系,指派項目技術部門主管風險管理工作。項目經理指派項目技術負責人組織編制了項目溝通計劃。該計劃中明確項目經理部與內部作業層之間依據“項目管理目標責任書”進行溝通和協調;外部溝通可采用電話、傳真、協商會等方式進行;當出現矛盾和沖突時,應借助政府、社會、中介機構等各種力量來解決問題。工程進入地上結構施工階段,現場晚上11點后不再進行土建作業,但安排了鋼結構焊接連續作業。由于受城市交通管制,運輸材料、構件的車輛均在凌晨3~6點之間進出現場。項目經理部未辦理夜間施工許可證。附近居民投訴:夜間噪聲過大,光線刺眼,且不知曉當日施工安排。項目經理派安全員接待了來訪人員。之后,項目經理部向政府環境保護部門進行了申報登記,并委托某專業公司進行了噪聲檢測。項目收尾階段,項目經理部依據項目收尾管理計劃,開展各項工作。
【問題】
1.項目管理實施規劃還應包括哪些內容(至少列出三項)?
2.評估基坑土方開挖施工的風險等級。風險管理體系應配合項目經理部哪兩個管理體
系進行組織建立?指出風險管理計劃中項目經理部工作的不妥之處。
3.指出上述項目溝通管理計劃中的不妥之處,說明正確做法。外部溝通還有哪些常見方式?
4.根據《建筑施工場界噪聲限值》(GB12523―1990),結構施工階段晝間和夜間的場界噪聲限值分別為多少?針對本工程夜間施工擾民事件,寫出項目經理部應采取的正確做法。
5.項目收尾管理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管理工作?
【參考答案】
1.項目管理實施規劃還應包括的內容:總體工作計劃、進度計劃、質量計劃、職業健康安全與環境管理計劃、成本計劃、資源需求計劃、信息管理計劃。
2.(1)基坑土方開挖施工的風險等級為4級。
(2)風險管理體系應配合項目經理部的項目質量管理體系、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與環境管理體系進行組織建立。
(3)風險管理計劃中項目經理部工作的不妥之處:指派項目技術部門主管風險管理工作,沒有明確管理層人員的工作職責。
3.(1)上述項目溝通管理計劃中的不妥之處與正確做法。
1)不妥之處:項目經理與內部作業層之間依據“項目管理目標責任書”進行溝通和協調。正確做法:項目內部溝通應依據項目溝通計劃、規章制度、項目管理目標責任書、控制目標等進行。
2)不妥之處:當出現矛盾或沖突時借助政府、社會、中介機構等各種力量來解決。
正確做法:當出現矛盾或沖突時,采用協商、讓步、緩和、強制和退出等方法,使項目的相關方了解項目計劃,明確項目目標,并搞好變更管理。
(2)外部溝通的常見方式還有:聯合檢查、媒體宣傳和項目進展報告等。
4.(1)根據《建筑施工場界噪聲限值》(GB12523―1990),結構施工階段晝間和夜間的場界噪聲限值分別為70dB(A)與55dB(A)。
(2)針對本工程夜間施工擾民事件,項目經理部應采取的正確做法:辦理夜間施工許可證;應公告附近社區居民;給受影響的居民予以適當的精神補償;盡量采取降低施工噪聲的措施。
5.項目收尾管理主要包括的管理工作:竣工收尾、驗收、結算、決算、回訪保修、管理考核評價等。
【2009年度考試真題】
某施工總承包單位承擔一項建筑基坑工程的施工,基坑開挖深度12m,基坑南側距坑邊6m處有一棟6層住宅樓。基坑土質狀況從地面向下依次為:雜填土 0~2m,粉質土2~5m,砂質土5~10m,黏性土10~12m,砂質土12~18m。上層滯水水位在地表以下5m(滲透系數為0.5m/d),地表下 18m以內無承壓水。基坑支護設計采用灌注樁加錨桿。施工前,建設單位為節約投資,指示更改設計,除南側外其余三面均采用土釘墻支護,垂直開挖。基坑在開挖過程中北側支護出現較大變形,但一直未被發現,最終導致北側支護部分坍塌。事故調查中發現:
(1)施工總承包單位對本工程作了重大危險源分析,確認南側毗鄰建筑物、臨邊防護、上下通道的安全為重大危險源,并制訂了相應的措施,但未審批。
(2)施工總承包單位有健全的安全制度文件。
(3)施工過程中無任何安全檢查記錄、交底記錄及培訓教育記錄等其他記錄資料。
【問題】
1.本工程基坑最小降水深度應為多少?降水宜采用何種方式?
2.該基坑坍塌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從技術方面分析,造成該基坑坍塌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根據《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59―1999)中基坑支護安全檢查評分表的要求,本基坑支護工程還應檢查哪些項目?
4.施工總承包單位還應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才能避免類似基坑支護坍塌?
【參考答案】
1.本工程基坑最小降水深度應為7.5m。降水宜采用噴射井點降水方法。
2.該基坑坍塌的直接原因及造成基坑坍塌的主要因素。
(1)該基坑坍塌的直接原因是采用土釘墻支護,垂直開挖。
(2)從技術方面分析,造成該基坑坍塌的主要因素如下:
1)基坑(槽)開挖坡度不夠或通過不同土層時,沒有根據土的特性分別放成不同坡度,致使邊坡失穩而塌方。
2)在有地表水、地下水作用的土層開挖時,未采取有效的降水、排水措施,土層濕化,內聚力降低,引起塌方。
3)邊坡頂部堆載過大,或受外力振動影響,使邊坡內剪切應力增大,土體失穩而塌方。
4)土質松軟,開挖次序、方法不當而造成塌方。
3.根據《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59―1999)中基坑支護安全檢查評分表的要求,本基坑支護工程還應檢查的項目包括:施工方案、坑壁支護、排水措施、坑邊荷載、土方開挖、基坑支護變形監測和作業環境等。
4.施工總承包單位還應采取以下有效措施才能避免類似基坑支護坍塌:應采用臨時性支撐加固。挖土時,土壁要求平直,挖好一層,支一層支撐。基坑開挖應盡量防止對地基土的擾動。當用人工挖土,基坑挖好后不能立即進行下道工序時,應預留15~30cm一層土不挖,待下道工序開始再挖至設計標高。采用機械開挖基坑時,為避免破壞基底土,應在基底標高以上預留一層由人工挖掘修整。使用鏟運機、推土機時,保留土層厚度為15~20cm,使用正鏟、反鏟或拉鏟挖土時為 20~30cm。基坑開挖時,應對平面控制樁、水準點、基坑平面位置、水平標高、邊坡坡度等經常復測檢查。
【2007年度考試真題】
某 18層辦公樓,建筑面積32000m2,總高度71m,鋼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墻結構,腳手架采用懸挑鋼管腳手架,外掛密目安全網,塔式起重機作為垂直運輸工具。2006年11月9日在15層結構施工時,吊運鋼管時鋼絲繩滑扣,起吊離地20m后,鋼管散落,造成下面作業的4名人員死亡,2人重傷。
經事故調查發現:
(1)作業人員嚴重違章,起重機司機因事請假,工長臨時指定一名機械工操作塔式起重機,鋼管沒有捆扎就托底兜著吊起,而且鋼絲繩沒有在吊鉤上掛好,只是掛在吊鉤的端頭上。
(2)專職安全員在事故發生時不在現場。
(3)作業前,施工單位項目技術負責人未詳細進行安全技術交底,僅向專職安全員口頭交代了施工方案中的安全管理要求。
【問題】
1.針對現場傷亡事故,項目經理應采取哪些應急措施?
2.指出本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3.對本起事故,專職安全員有哪些過錯?
4.指出該項目安全技術交底工作存在的問題。
【參考答案】
1.針對現場傷亡事故,項目經理應采取的應急措施包括以下內容:
(1)迅速搶救傷員并保護好事故現場。
(2)組織調查組。
(3)現場勘查。
(4)分析事故原因,明確責任者。
(5)制訂預防措施。
(6)提出處理意見,寫出調查報告。
(7)事故的審定和結案。
(8)員工傷亡事故登記記錄。
2.本次事故的直接原因:作業人員違規操作、專職安全員未在現場進行指導。
3.對本起事故,專職安全員存在的過錯是沒有在現場對作業進行嚴格安全的指導。
4.安全技術交底工作應在正式作業前進行,不但要口頭講解,而且應有書面文字材料,并履行簽字手續,施工負責人、生產班組長、現場安全員三方各保留一份。而本案例中施工單位項目負責人沒有進行詳細安全技術交底,僅向專職安全員口頭交代了施工方案中的安全管理要求是不妥的。
【2006年度考試真題】
某市建筑公司承建的工貿公司職工培訓樓工程,地下1層,地上12層,建筑面積24000m2,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計劃竣工日期為2006年8月8日。
2000 年4月28日,市建委有關管理部門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59―1999)等有關規定對本項目進行了安全質量大檢查。檢查人員在詢問項目經理有關安全職責履行情況時,項目經理認為他已配備了專職安全員,而且給予其經濟獎罰等權力,他已經盡到了安全管理責任,安全搞得好壞那是專職安全員的事;在對專職安全員進行考核時,當問到“安全管理檢查評分表”檢查項目的保證項目有哪幾項時,安全員只說到了“目標管理”“施工組織設計”兩項;檢查組人員在進行質量檢查時,還發現第二層某柱下部混凝土表面存在較嚴重的“蜂窩”現象。檢查結束后檢查組進行了講評,并宣布部分檢查結果如下:
①該工程“文明施工檢查評分表”“‘三寶’、‘四日’防護檢查評分表”“施工機具檢查評分表”等分項檢查評分表(按百分制)實得分分別為80分、85分和80分(以上分項中的滿分在匯總表中分別占20分、10分和5分);
②“起重吊裝安全檢查評分表”實得分為0分;③匯總表得分值為79分。
【問題】
1.項目經理對自己應負的安全管理責任的認識全面嗎?說明理由。
2.專職安全員關于“安全管理檢查評分表”中保證項目的回答還應包括哪幾項?
3.該工程的混凝土表面的“蜂窩”現象應該知何處理?
4.根據各分項檢查,將評分換算成匯總表中相應分項的實得分。
5.本工程安全生產評價的結果屬于哪個等級?說明理由。
【參考答案】
1.項目經理對自己應負的安全管理責任的認識不全面。因為項目經理對合同工程項目的安全生產負全面領導責任,他應認真落實施工組織設計中安全技術管理的各項措施,嚴格執行安全技術措施審批制度,施工項目安全交底制度和設備、設施交接驗收使用制度。
2.專職安全員關于“安全管理檢查評分表”中保證項目的回答還應包括:安全生產責任制、分部工程安全技術交底、安全檢查、安全教育。
3.混凝土表面的“蜂窩”現象的處理方法如下:
(1)小蜂窩可先用水沖洗干凈,用1:2水泥砂漿修補;大蜂窩,先將松動的石子和突出顆粒剔除,并剔成喇叭口,然后用清水沖洗干凈濕透,再用高一級豆石混凝土搗實后認真養護。
(2) 孔洞處理需要與設計單位共同研究制訂補強方案,然后按批準后的方案進行處理。在處理梁中孔洞時,應在梁底用支撐支牢,然后再將孔洞處的不密實的混凝土鑿掉,要鑿成斜形(外口向上),以便澆筑混凝土。用清水沖刷干凈,并保持濕潤72h,然后用高一等級的微膨脹豆石混凝土澆筑、搗實后,認真養護。有時因孔洞大需支模板后才澆筑混凝土。
4.文明施工費實得分16分,“三寶”“四口”實得分是8.5分,起重吊裝實得分是4分。
5.安全等級是不合格。應大于80分(有一項得分為0分。當起重吊裝或施工機具檢查評分表未得分,且匯總表得分值在80分以下為不合格)。
環球網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過程中遇到任何疑問,請登錄環球網校一級建造師考試論壇,隨時與廣大考生朋友們一起交流!
編輯推薦:
【典型案例分析題】
案例分析題1
某六層住宅工程項目,建筑面積6500m2。施工人員在拆除頂層模板時,將拆下的10根鋼管(每根長3m)和扣件運到物料提升機吊盤上,5名工人隨吊盤一起從屋頂高處下降。此時,恰好操作該機械的操作工因上廁所離開崗位,一名剛剛招來兩天的木工開動了卷揚機。在物料吊盤下降過程中,鋼絲繩突然折斷,人隨吊盤下落墜地,造成1人死亡4人重傷的惡性后果。
【問題】
1.發生生產安全事故后,應怎樣進行事故現場處理?
2.簡要分析造成事故的原因。
【參考答案】
1.發生生產安全事故后,應嚴格保護事故現場,采取有效措施搶救人員和財產,防止事故擴大。需要移動現場物件時,應當做出標記和書面記錄,妥善保管有關物證,并在規定時間(24h之內)上報有關部門。
2.造成該起事故的主要原因是:違反了貨運升降機載人上下的安全規定、違反了卷揚機應由經過培訓且取得合格證的人員操作的規定、對卷揚機缺少日常檢查和維修保養。
案例分析題2
某工程為地上7層、地下1層的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該工程在進行上部結構施工時,某一天安全員檢查巡視正在搭設的扣件式鋼管腳手架,發現部分腳手架鋼管表面銹蝕嚴重,經了解是因為現場所堆材料缺乏標志,架子工誤將堆放在現場內的報廢腳手架鋼管用到施工中。
【問題】
1.腳手架事故隱患處理方式有哪些?
2.為防止安全事故發生,安全員應采取什么措施?
3.腳手架搭設完畢后,應由誰組織驗收?驗收的依據有哪些?
【參考答案】
1.腳手架事故隱患的處理方式如下:
(1)停止使用報廢鋼管,將報廢鋼管集中堆放到指定地點封存,安排運出施工現場。
(2)指定專人進行整改以達到規定要求。
(3)進行返工,用合適腳手架鋼管置換報廢鋼管。
(4)對隨意堆放、挪用報廢鋼管的人員進行教育或處罰。
(5)對不安全生產過程進行檢查和改正。
2.為防止安全事故發生,安全員應該采取的措施如下:
(1)馬上下達書面通知,停止腳手架搭設。
(2)封存堆放在現場內的報廢腳手架鋼管,防止再被混用。
(3)向有關負責人報告。
3.腳手架搭設完畢后,由項目負責人(或項目經理)組織驗收。驗收依據是施工方案和相關規程。
案例分析題3
某市建筑集團公司承擔一棟20層智能化辦公樓工程的施工總承包任務,層高3.3m,其中智能化安裝工程分包給某科技公司施工。在工程主體結構施工至第18層、填充墻施工至第8層時,該集團公司對項目經理部組織了一次工程質量、安全生產檢查。部分檢查情況如下:
(1)現場安全標志設置部位有:現場出入口、辦公室門口、安全通道口、施工電梯吊籠內。
(2)雜工班外運的垃圾中混有廢棄的有害垃圾。
(3)第15層外腳手架上有工人在進行電焊作業,動火證是由電焊班組申請,項目責任工程師審批。
(4)第5層磚墻砌體發現梁底位置出現水平裂縫。
(5)科技公司工人在第3層后置埋件施工時,打鑿磚墻導致墻體開裂。
【問題】
1.指出施工現場安全標志設置部位中的不妥之處。
2.對施工現場有毒有害的廢棄物應如何處置?
3.本案例中電焊作業屬幾級動火作業?指出辦理動火證的不妥之處,寫出正確做法。
4.分析墻體出現水平裂縫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
5.針對打鑿引起墻體開裂事件,項目經理部應采取哪些糾正和預防措施?
【參考答案】
1.施工現場安全標志設置部位中的不妥之處有:辦公室門口、施工電梯吊籠內。
2.對施工現場有毒有害的廢棄物應分類送到專門的有毒有害廢棄物中心消納。
3.(1)本案例中電焊作業屬于二級動火作業。
(2)辦理動火證的不妥之處:動火證由電焊班組申請,由項目責任工程師審批。辦理動火證的正確做法:二級動火作業由項目責任工程師組織擬定防火安全技術措施填寫動火申請表,報項目安全管理部門和項目負責人審查批準。
4.(1)墻體出現水平裂縫的原因如下:
1)磚墻砌筑時一次到頂。
2)砌筑砂漿飽滿度不夠。
3)砂漿質量不符合要求。
4)砌筑方法不當。
(2)墻體出現水平裂縫的防治措施如下:
1)墻體砌至接近梁底時應留一定空隙,待全部砌完后至少隔7d(或靜置)后,再補砌擠緊。
2)提高砌筑砂漿的飽滿度。
3)確保砂漿質量符合要求。
4)砌筑方法正確。
5)輕微裂縫可掛鋼絲網或采用膨脹劑填塞。
6)嚴重裂縫拆除重砌。
5.針對打鑿引起墻體開裂事件,項目經理部應采取的糾正和預防措施如下:
(1)立即停止打砸行為,采取加固或拆除等措施處理開裂墻體。
(2)對后置埋件的墻體采取無損影響不大的措施。
(3)對分包單位及相關人員進行批評、教育,嚴格實施獎罰制度。
(4)加強工序交接檢查。
(5)加強作業班組的技術交底和教育工作。
(6)盡量采用預制埋件。
環球網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過程中遇到任何疑問,請登錄環球網校一級建造師考試論壇,隨時與廣大考生朋友們一起交流!
編輯推薦:
最新資訊
- 2025年一建考前半小時,這些分數不拿就虧大了!2025-09-19
- 重要!2026年一級建造師考試教材對比解析匯總2025-09-18
- 2025年一級建造師法規考前直播答疑,9月17日晚7點開始2025-09-17
- 快看!2025年一級建造師管理《公式匯總》大盤點2025-09-16
- 2025年一建經濟《高頻公式匯總①》大盤點!2025-09-15
- 速領!2025年一級建造師《工程經濟》必背3頁紙2025-09-14
- 2025年一級建造師工程法規必背3頁紙免費下載,考生速點2025-09-13
- 提分神器!2025年一級建造師《機電實務》3頁必背資料2025-09-12
- 必備!2025年一級建造師《公路實務》3頁精華資料免費下載2025-09-12
- 考生速戳!環球老師2025年一級建造師考前直播答疑安排2025-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