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級建筑師考試《建筑經濟施工》考點:鋼筋工程


鋼筋工程
㈠建筑用鋼筋的種類
1.按生產工藝分有:熱軋鋼筋、冷拉鋼筋、冷拔鋼筋、熱處理鋼筋、鋼絞線等;
2.按化學成分分有;碳素鋼筋、低合金鋼鋼筋;
3.按外形分有:光圓鋼筋、螺紋鋼筋、人字紋、月牙紋鋼筋等;
4.按強度分有:Ⅰ級、Ⅱ級、Ⅲ級、Ⅳ級。鋼筋的強度標準值應具有≥95%的保證率。
㈡鋼筋現場檢驗
鋼筋進場時,應按國家現行相關標準的規定抽取試件作力學性能、重量偏差檢驗。
檢查數量:按進場的批次和產品的抽樣檢驗方案確定。
檢驗方法:檢查產品合格證、出廠檢驗報告、進場復驗報告。
1.外觀檢查
鋼筋表面不得有裂縫、癤疤和折疊,鋼筋表面的凸塊不允許超過螺紋高度,外形尺寸應符合規范規定。鋼筋應平直、無損傷,表面不得有裂紋、油污、顆粒狀或片狀老銹。
2.力學性能和重量偏差的檢驗
鋼筋調直后應進行力學性能和重量偏差的檢驗,其強度應符合有關標準的規定。盤卷鋼筋和直條鋼筋調直后的斷后伸長率、重量負偏差應符合P174表23―9的規定。
檢查數量:同一廠家、同一牌號、同一規格調直鋼筋,重量≤30t為一批;每批見證取3件試件。
檢驗方法:3個試件先進行重量偏差檢驗,再取其中2個試件經時效處理后進行力學性能檢驗。檢驗重量偏差時,試件切口應平滑且與長度方向垂直,且長度≥500mm;長度和重量的量測精度分別應≥1mm和1g(采用無延伸功能的機械設備調直的鋼筋,可不進行本條規定的檢驗)。
對有抗震設防要求的結構,其縱向受力鋼筋的性能應滿足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對按一、二、三級抗震等級設計的框架和斜撐構件(含梯段)中的縱向受力鋼筋應采用HRB335E、HRB400E、HRB500E、HRBF335E、HRBF400E、HRBF500E鋼筋,其強度和最大力下總伸長率的實測值應符合下列規定:
⑴鋼筋的抗拉強度實測值與屈服強度實測值的比值≥1.25;
⑵鋼筋的屈服強度實測值與屈服強度標準值的比值≤1.30;
⑶鋼筋的最大力下總伸長率≥9%。
3.化學成分檢驗
當發現鋼筋脆斷、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學性能顯著不正常等現象時,應對該批鋼筋進行化學成分檢驗或其他專項檢驗。
㈢鋼筋冷加工
1.冷拉。是在常溫下通過卷揚機或其他液壓設備,以超過鋼筋屈服強度的應力拉伸鋼筋,使之產生一定的塑性變形,經時效反應以達到調直鋼筋和提高鋼筋強度的目的。
⑴單控:只控制冷拉率的施工方法。HPB235級鋼筋的冷拉率宜≤4%,HRB335級、HRB400級和RRB400級鋼筋的冷拉率宜≤1%。
⑵雙控:不僅控制冷拉率,而且同時控制冷拉應力不得超過規定值。鋼筋用作預應力筋時宜采用雙控。
2.冷拔。是在常溫下,將直徑6~8mm的Ⅰ級光圓鋼筋,通過特制鎢合金拔絲模具進行強力拉拔,鋼筋軸向被拉伸,徑向被壓縮,鋼筋產生較大塑性變形,抗拉強度提高。通過幾次拉拔后其強度可提高50%~90%。
冷拔總壓縮率,是光圓鋼筋拔成冷拔鋼絲時的橫截面縮減率。總壓縮率越大,抗拉強度提高越多,而塑性降低越多。總壓縮率不宜過大,因此應控制總壓縮率。一般φ8mm的鋼筋可拔制成φb5mm的鋼絲;φ6.5mm的鋼筋可拔制成φb3mm或φb4mm的鋼絲。冷拔低碳鋼絲是經過多次冷拔而成。每一次冷拔壓縮率(d0/d)為1.1~1.15。
㈣鋼筋加工、連接、安裝與保管
1.鋼筋加工
包括調直、除銹、下料切斷、接長、彎曲成型。
⑴鋼筋調直方法主要根據設備條件決定:對于直徑<12mm的盤圓鋼筋,一般用鉸磨卷揚機、調直機調直;大直徑鋼筋可用卷揚機、彎曲機、平直板扳直。
⑵鋼筋除銹方法有:鋼絲刷、砂堆上往復拉擦、噴砂除銹,要求較高時還可用酸洗除銹。
⑶切斷鋼筋方法有:手動剪斷器,用于切斷φ
⑷接長鋼筋一般用綁扎、焊接、機械連接方法。常用的焊接方法有:閃光對焊(接觸焊)、電弧焊、電渣壓力焊、氣壓焊。機械連接方法有:管擠壓連接法、螺紋連接法。
⑸鋼筋彎曲成型有兩種方法:一般在工作平臺上手工彎曲成型;對大量鋼筋加工可用鋼筋彎曲機加工。受力鋼筋的彎鉤和彎折應符合下列規定:
①HPB235級鋼筋末端應作180°彎鉤,其彎弧內直徑≥2.5d,彎鉤的彎后平直部分長度≥3d;
②當設計要求鋼筋末端需作135°彎鉤時,HRB335級、HRB400級鋼筋的彎弧內直徑≥4d,彎鉤的彎后平直部分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
③鋼筋作≤90°的彎折時,彎折處的彎弧內直徑≥5d。
⑹箍筋除焊接封閉環式箍筋外,箍筋的末端彎鉤形式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①箍筋彎鉤的彎弧內直徑除應滿足上述規定外,尚應≥受力鋼筋直徑;
②箍筋彎鉤的彎折角度:對一般結構,≥90°;對有抗震等要求的結構,為135°;
③箍筋彎后平直部分長度:對一般結構,宜≥5d;對有抗震等要求的結構,≥10d。
2.鋼筋的連接
⑴鋼筋的焊接和機械連接
在施工現場,應按國家現行標準的規定抽取鋼筋機械連接接頭、焊接接頭試件作力學性能檢驗。
當受力鋼筋采用機械連接接頭或焊接接頭時,設置在同一構件內的接頭宜相互錯開。鋼筋的接頭宜設置在受力較小處。同一縱向受力鋼筋不宜設置兩個或兩個以上接頭。接頭末端至鋼筋彎起點的距離≥10d。
縱向受力鋼筋機械連接接頭及焊接接頭連接區段的長度為35d(d為縱向受力鋼筋的較大直徑)且≥500mm,
同一連接區段內,縱向受力鋼筋的接頭面積百分率應符合下列規定:
①在受拉區宜≤50%。
②接頭不宜設置在有抗震設防要求的框架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區;當無法避開時,對等強度高質量機械連接接頭,≤50%。
③直接承受動力荷載的結構構件中,不宜采用焊接接頭;當采用機械連接接頭時,≤50%。
⑵鋼筋的綁扎連接
1)鋼筋的綁扎
綁扎鋼筋用鋼絲規格是20~22號鍍鋅鋼絲或20~22號鋼絲(火燒絲)。綁扎樓板鋼筋網片時,一般用單根22號鋼絲;綁扎梁柱鋼筋骨架時,則用雙根22號鋼絲。
鋼筋的接頭宜設置在受力較小處。同一縱向受力鋼筋不宜設置兩個或兩個以上接頭。同一構件中相鄰縱向受力鋼筋的綁扎搭接接頭宜相互錯開。綁扎搭接接頭中鋼筋的橫向凈距≥d,且≥25mm。
2)鋼筋的搭接
同一構件中相鄰縱向受力鋼筋的綁扎搭接接頭宜相互錯開。綁扎搭接接頭中鋼筋的橫向凈距≥d,且≥25mm。
鋼筋綁扎搭接接頭連接區段的長度為l.3l1(l1為搭接長度),同一連接區段內,縱向受拉鋼筋搭接接頭面積百分率應符合下列規定:
①對梁類、板類及墻類構件,宜≤25%。
②對柱類構件,宜≤50%。
③當工程中確有必要增大接頭面積百分率時,對梁類構件,≤50%;對其他構件,可根據實際情況放寬。
縱向受力鋼筋的最小搭接長度應按下列規定:
①當縱向受拉鋼筋的綁扎搭接接頭面積百分率≤25%時,其最小搭接長度應符合表23-10的規定。
鋼筋類型 |
混凝土強度等級 | ||||
C15 |
C20~C25 |
C30~C35 |
≥C40 | ||
光面鋼筋 |
HPB235 |
45d |
35d |
30d |
25d |
帶肋鋼筋 |
HPB335 |
55d |
45d |
35d |
30d |
HRB400、RRB400 |
|
55d |
40d |
35d |
注:兩根直徑不同鋼筋的搭接長度,以較細鋼筋的直徑計算。
②當縱向受拉鋼筋搭接接頭面積百分率>25%時,其最小搭接長度應按表23-10中的數值乘以相應的修正系數。
③在梁、柱類構件的縱向受力鋼筋搭接長度范圍內,應按設計要求配置箍筋。應符合下列規定:
a.箍筋直徑≥搭接鋼筋較大直徑的0.25倍;
b.受拉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5倍,且≤100mm;
c.受壓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10倍,且≤200mm;
d.當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直徑>25mm時,應在搭接接頭兩個端面外100mm范圍內各設置兩個箍筋,其間距宜為50mm。
3.鋼筋的安裝
⑴鋼筋安裝位置的允許偏差和檢驗方法
項 目 |
允許偏差(mm) |
檢驗方法 | ||
綁扎鋼筋網 |
長、寬 |
±10 |
鋼尺檢查 | |
網眼尺寸 |
±20 |
鋼尺量連續三檔,取最大值 | ||
綁扎鋼筋骨架 |
長 |
±10 |
鋼尺檢查 | |
寬、高 |
±5 | |||
受力鋼筋 |
間距 |
±10 |
鋼尺量兩端、中間各一點,取最大值 | |
排距 |
±5 | |||
保護層厚度 |
基礎 |
±10 |
鋼尺檢查 | |
柱、梁 |
±5 | |||
板、墻、殼 |
±3 | |||
綁扎箍筋、橫向鋼筋間距 |
±20 |
鋼尺量連續三檔,取最大值 | ||
鋼筋彎起點位置 |
20 |
鋼尺檢查 | ||
預埋件 |
中心線位置 |
5 | ||
水平高差 |
+3,0 |
鋼尺和塞尺檢查 |
注:①檢查預埋件中心線位置時,應沿縱、橫兩個方向量測,并取其中的較大值
②表中梁類、板類構件上部縱向受力鋼筋保護層厚度的合格點率應達到90%以上,且不得有超過表中數值1.5倍的尺寸偏差。
⑵鋼筋保護層厚度
受力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縱向受力的普通鋼筋及預應力鋼筋,其混凝土保護層厚度(鋼筋外邊緣至混凝土表面的距離)≥鋼筋的公稱直徑。
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的混凝土結構,最外層鋼筋的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表23-12的規定;設計使用年限為100年的混凝土結構,最外層鋼筋的保護層厚度≥表23―12中數值的1.4倍。
混凝土保護層的最小厚度C(nm) 表23―12
環境類別 |
板、墻、殼 |
梁、柱、桿 |
環境類別 |
板、墻、殼 |
梁、柱、桿 |
一 |
15 |
20 |
三a |
30 |
40 |
二a |
20 |
25 |
三b |
40 |
50 |
二b |
25 |
35 |
|
|
|
注:①混凝土強度等級≤C25時,表中保護層厚度數值應增加5mm;
②鋼筋混凝土基礎宜設置混凝土墊層,基礎中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應從墊層頂面算起,且≥40mm。
當有充分依據并采取下列措施時,可適當減小混凝土保護層的厚度。
①構件表面有可靠的防護層。
②采用工廠化生產的預制構件。
③在混凝土中摻加阻銹劑或采用陰極保護處理等防銹措施。
④當對地下室墻體采取可靠的建筑防水做法或防護措施時,與土層接觸一側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可適當減少,但≥25mm。
當梁、柱、墻中縱向受力鋼筋的保護層厚度>50mm時,宜對保護層采取有效的構造措施。當在保護層內配置防裂、防剝落的鋼筋網片時,網片鋼筋的保護層厚度≥25mm。
4.鋼筋的保管
鋼筋進場后,必須分批、分等級、牌號、直徑、長度掛牌堆放;盡量放入倉庫或料棚內保管;堆放應離開地面20cm,以防銹蝕;防止與酸、鹽、油類物品存放在一起。
編輯推薦:
最新資訊
- 2026年一級建筑師《設計前期與場地設計》考點:城鄉規劃2025-09-24
- 2026年一級建筑師《設計前期與場地設計》高頻考點:民用建筑選址2025-09-07
- 2026年一級建筑師《設計前期與場地設計》高頻考點:基地出入口2025-08-21
- 2026年一級注冊建筑師高頻考點:建筑控制線2025-08-17
- 免費直播:2025年一級建筑師考試真題及解析(5.17考試)2025-05-20
- 一級建筑師大設計太難?別錯過這個考霸筆記!2025-04-29
- 2025年一級建筑師《建筑材料與構造》考點:電梯、自動扶梯和自動人行道2025-04-26
- 2025年一級建筑師考點:既有建筑維護與改造2025-04-25
- 2025年一級建筑師《建筑材料與構造》考點:臺階與坡道2025-04-21
- 2025年一級建筑師《建筑材料與構造》考點:樓梯的細部尺寸2025-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