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設計知識:近現代城市規劃理論


近現代城市規劃理論
城市規劃理論是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而發展的。近代和現代城市規劃理論,是在工業革命之后,城市急劇膨脹,城市矛盾日益尖銳。如居住擁擠、環境惡化、交通堵塞等問題,直接危害人民生活和社會發展。為解決這些矛盾,在歐美先后提出了種種城市規劃思想、理論。
(一)空想社會主義的城市與“田園城市”理論
空想社會主義的城市規劃理論是針對資本主義城市的城鄉對立而提出的改革方案。其中有:
(1)托馬斯、摩爾在16世紀提出的“烏托邦”;
(2)康帕內拉在1602年著作的《太陽城》;
(3)傅立葉以名為“法朗吉”生產者聯合會為單位的組織社會化大生產等;
(4)羅伯特•歐文在19世紀初提出建立“新協合村”。
他們的學說,把城市當作一個社會經濟范疇,并為適應新的生活而變化。
1898年英國人霍華德提出“田園城市”理論。在他的著作《明天――一條引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中,提出“城市應與鄉村結合”,他以一個“田園城市” 的規劃圖解方案,具體闡述其理論,希望徹底改良資本主義的城市形式,指出了在工業條件下,城市與適宜的居住條件之間的矛盾,大城市與自然隔離的矛盾。他提倡社會改革,用城鄉一體的新社會結構形態來控制城市膨脹,對人口密度、城市經濟、城市綠化提出了見解。田園城市規模為人口3萬人,占地400hm2。外圍2000hm2的永久性農田綠地。
霍華德的理論比傅立葉、歐文等人的空想進了一步,他把城市當作一個整體,聯系城鄉關系,提出適應現代工業的城市規劃問題,對人口密度、城市經濟、城市綠化提出了見解,對現代城市規劃學科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今天的規劃界一般都把霍華德的田園城市方案的提出作為現代城市規劃的開端。
(二)衛星鎮規劃的理論與實踐
20世紀初,大城市的惡性膨脹,使如何控制及疏散大城市人口成為突出的問題。霍華德的追隨者思維、美國規劃師恩維等提出了在大城市外圍建立衛星城市,是疏散人口,控制城市規模的理論。先后在歐洲一些國家建造了第一代衛星鎮,這是居住性的“臥城”;第二代是半獨立性的衛星城,除居住外,還有一些工業企業和服務設施,部分居民可就地工作;二次世界大戰后,第三代衛星城多為獨立式的,其規模由5-8萬人,擴大到25―40萬人,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可以就地解決。
(三)《雅典憲章》
1933年國際現代建筑協會(CIAM)在雅典開會,中心議題是城市規劃,制定了《一個城市規劃大綱》,后稱為《雅典憲章》。這個大綱集中反映了當時“ 現代建筑”學派的觀點。大綱首先提出城市要與其周圍影響地區作為一個整體來研究,城市規劃的目的是解決居住、工作、游憩與交通四大活動功能的正常運行。
(四)《馬丘比丘》宣言
1978年12月,一批著名的建筑師、規劃師在秘魯的利馬集會,對《雅典憲章》的實踐做了評價,認為《雅典憲章》的某些原則是正確的,而且將繼續起作用,如把交通看成是城市基本功能之一,道路應按功能性質進行分類,改進交叉口設計等,但認為其規劃追求功能分區的辦法,忽略了城市中人與人之間多方面的聯系,而應創造一個綜合的多功能的生活環境。會后發表了《馬丘比丘宣言》,其中還提出了生活環境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問題。
鄰里單位與小區規劃與社區規劃
(五)鄰里單位與小區規劃與社區規劃
20世紀30年代開始在美國,不久在歐洲相繼提出“鄰里單位”’的居住區規劃理論。
“鄰里單位”思想要求在較大的范圍內統一規劃居住區,使每一個“鄰里單位”成為組成居住區的細胞。開始時,首先考慮的是幼兒上學不穿越馬路,“鄰里單位”內部和外部的道路有一定的分工,防止“外部交通”在“鄰里單位”內部穿越。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歐洲一些城市的重建和衛星城市的規劃建設中,“鄰里單位”思想更進一步得到應用、推廣,并且在它的基礎上發展為“小區規劃”理論,試圖把小區作為一個居住區構成的“細胞”,將其規模擴大,不限于以一個小學的規模來控制,由交通干道或其他天然或人工的界限為界,劃分小區成為居住區構成的基本單元,把居住建筑、公共建筑、綠地等進行綜合安排,一般的生活服務可在小區內解決。
20世紀60年代,城市規劃領域中對城市的社會問題的認識逐漸提高,居住區規劃設計不再局限于住宅和設施等物質環境,而是將解決居住區內的社會問題提高到重要位置。社區規劃的概念逐步取代了小區規劃的提法,規劃師的責任重心更趨多元化,給與了社會問題,尤其是社區中的弱者以更多關心。
(六)有機疏散理論
為解決城市膨脹而產生的“城市病”,伊利爾•沙里寧在1934年發表的《城市――它的發展、衰敗與未來》一書中提出了有機疏散理論。他從生物有機體的細胞成長現象中受到啟示,認為把擴大的城市范圍劃分為不同的集中點所使用的區域,這種區域內又可分為不同活動所需要的地段。他是把無秩序的集中變為有秩序的分散,把密集地區分為一個個的集鎮或地區,彼此之間用綠化帶分隔,以便城市居民接近大自然。
(七)區域規劃和國土規劃
城市的發展和城市問題的復雜化,使人們認識到不能就城市論城市,必須從區域、國土的范圍來研究有關社會、經濟、資源、交通等各方面問題。從地區著眼,對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生產力分布進行整體思考和規劃調節。西方區域規劃理論從20世紀后期發展起來,英國蓋迪斯提出了集合城市(組團城市)和區域規劃概念。美歐一些國家實行了經濟區規劃,大城市也把區域作為一個經濟單位、社會單位和城市體系來研究,并進行了大城市地區的規劃。
(八)理性主義規劃理論及其批判
1960~1970年的西方城市規劃操作的指導理論可以用三個詞來概括:系統、理性和控制論。
理性主義規劃理論認為,規劃方案是對城市現狀問題的理性分析和推導的必然結果。大堆復雜的數理模型對城市發展的實際意義讓人無法理解。除了對理性主義的工作方法的批判外,還有針對理性主義理論在規劃過程中多局限于物質形態,對城市中的社會問題關心太少。
(九)城市規劃學科的新發展
通過深入的科學研究,科學地預測未來,不斷地及時地調節和完善城市規劃。規劃學科的發展主要表現在如下方面:
1.宏觀研究的擴展與微觀研究的深入
城市規劃,在宏觀上從形體擴展到社會、經濟及城市之間、城鄉之間與城市體系的宏觀問題;在微觀上深入研究住房、就業、交通、社會服務等問題。
2,交叉科學研究城市問題
各種學科的交叉,豐富更新本學科的理論與實踐、更廣泛地應用新的科學技術手段。如系統論、控制論、信息論及計算機、遙感遙測等新觀念、新技術在城市規劃中應用等。
3.重視城市規劃的時間要素
通過城市的產生、發展、興衰的變化規律,研究歷史與現狀。上一世紀60年代以來,世界范圍內社會、經濟的戰略思想轉變和更新,對城市規劃的理論和實踐提出了新的要求。
4.可持續發展的概念
1987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委員會發表了《我們共同的未來》,全面闡述了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核心是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之間的協調發展,它的影響已成為全球共識和指導各國社會經濟發展的總原則。它具有現代意義的發展觀,它所追求的是社會、經濟和環境目標的協調統一,給后人的生存與發展留有余地。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帶來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但也造成廣泛的“城市病”,面對錯綜復雜的城市問題,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想要求轉變建筑與城市規劃的狹義認識和傳統理論,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要研究社會、經濟、環境、資源、文化等方面的綜合發展目標,納入到統一的城鄉發展規劃中來,落實到物質環境的建設上,從而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
5.人居環境科學
是為建筑更符合人類理想的聚居環境,在20世紀下半葉國際上逐漸發展起來的一門綜合性學科。它以包括鄉村、集鎮、城市等在內的所有人類聚居環境為研究對象,著重研究人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強調把人類聚居作為一個整體,從政治、社會、文化、技術等方面,全面地、系統地、綜合地加以研究,促使人居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使人類生存環境越來越美好。
6.建設生態城市
是為了擺脫城市負面困擾,使人們充分享受城市的優越條件,近幾年來提出的一種新型城市系統。根據生態學理論,人們認識到自然環境是一個龐大、復雜的生態系統,人類本身是其中一個組成部分,只有保持系統各部分的平衡,人類生存的載體及其本身才能持續發展。城市發展要有利于環境生態、要與自然環境和諧發展,是正確的最高標準。建設生態城市,按照生態學的規律來規劃城市、建設城市和改造城市。
我國城市發展迅猛,設市城市600多個,建制鎮1萬多個,城市人口占全國人口30%以上,城市規劃工作自建國后40多年在我國經濟建設和城市建設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城市規劃學科理論逐步走向成熟,1989年12月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了我國的《城市規劃法》,用法律形式肯定了城市規劃在國家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理順了規劃編制和管理過程中各方面的關系,明確了規劃的內容與方法,強化了管理程序和權限,這是我國城市規劃建設管理進程中的重要里程碑,進入了以法治市的軌道。
(十)當代城市規劃思想方法的變革
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變化是思想方法變革的基礎。
1.由單向的封閉思想方法,轉向復合發散型的思想方法。包括系統內外的多條思維和反饋。
2.由靜態最終理想狀態的思想方法轉向動態過程的思想方法。
3.由剛性規劃的思想方法轉向彈性規劃的思想方法。剛性思想缺乏多種選擇性,彈 性規劃表現在規模、時效期和用地形態上的必要彈性等。
4.由指令性的思想方法,轉向引導性的思想方法。指令思想是把城市規劃看做控制發展的樞紐;引導性是強調規劃在城市發展過程的引導作用。
例:
1.1898年英國人霍華德提出了什么理論( B)。
A.“衛星城市”;
B.“田園城市”
C.“廣畝城市”;
D.“現代城市
2.為解決城市膨脹而產生的“城市病”,伊利爾•沙里寧在1934年發表的《城市――它的發展、衰敗與未來》一書中提出了(D)
A.有限發展理論;
B.鄰里單位理論;
C.理性主義規劃理論;
D.有機疏散理論
最新資訊
- 2026年一級建筑師《設計前期與場地設計》高頻考點:民用建筑選址2025-09-07
- 2026年一級建筑師《設計前期與場地設計》高頻考點:基地出入口2025-08-21
- 2026年一級注冊建筑師高頻考點:建筑控制線2025-08-17
- 免費直播:2025年一級建筑師考試真題及解析(5.17考試)2025-05-20
- 一級建筑師大設計太難?別錯過這個考霸筆記!2025-04-29
- 2025年一級建筑師《建筑材料與構造》考點:電梯、自動扶梯和自動人行道2025-04-26
- 2025年一級建筑師考點:既有建筑維護與改造2025-04-25
- 2025年一級建筑師《建筑材料與構造》考點:臺階與坡道2025-04-21
- 2025年一級建筑師《建筑材料與構造》考點:樓梯的細部尺寸2025-04-15
- 2025年一級建筑師《建筑材料與構造》考點:樓梯的有關問題2025-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