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設計知識:城市發展、功能、城市化


城市發展、功能、城市化
一、近代的城市發展
1)城市工業的發展與人口的聚集
工業化吸收了大量非農業人口,使之轉化為城市人口,城市擴展也吞并了周圍的農業用地,失去土地的農民流入城市,成為工人,這些都加速了工業化。
2)城市布局的變化
工業發展,產業的部類也曾多,工業需要大量的原料,產品要運輸至外地,原料及產品均需要儲運,就出現了城市倉儲用地。
城市人口的聚集,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需求的多樣化,應運而產生了許多新類型的商業及公共建筑。經濟活動的增加、金融機構的產生,城市中又出現了商務貿易活動的地區。
火車、輪船的出現,并成為城市對外交通運輸的主要工具,鐵路、車站、碼頭均有著自己的用地要求,也大大改變了城市的結構布局。
城市用地的類型也有增加,出現了港口貿易城市,礦業城市、交通樞紐城市,或以某種產業為主的城市等,原來得一些大城市則發展成為工業、商業、金融、貿易等綜合功能的經濟中心。
3)城市與環境
城市越大,市民接觸自然環境的距離愈遠,城市擴展過程,就是自然環境變為人工環境的過程,城市成為人類改造自然最為徹底的地方,也使城市居民減少或喪失了原有的與自然密切接觸的種種優點和樂趣。
4)科學技術發展帶來城市的聚集效益及高質量的城市生活
科技的發展,促進了市政工程及城市公用設施的發展,自來水、電燈、電話、煤氣、公共汽車、電車、地下鐵道、污水處理系統等技術上不斷改進,使城市的物質生活達到很高的水平,學校、劇院、圖書館、博物館、娛樂設施的集中也使城市的文化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3)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城市發展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歐亞大陸許多國家城市受到戰火的嚴重破壞,戰后一段時間,城市都面臨恢復重建,許多城市都制定了重建及發展的城市規劃,其中也不乏一些創新的思路。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在一些發達國家,由于城市中心居住環境的惡化,也由于汽車交通的發達,出現了郊遷的現象,包括住宅區及一些工業企業,原來的城市中心地區出現衰退現象。
二、城市規劃
1.學科的形成及組成
產業革命導致世界范圍內的城市化,大工業的建立和農村人口向城市集中促使城市規模擴大。現代城市規劃學科主要由城市規劃理論、城市規劃實踐、城市建設立法三部分組成。
2.定義
城市規劃是對一定時期內城市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土地利用、空間布局以及各項建設的綜合部署、具體安排和實施管理。其目的是為城市社會的生存和發展建立一個良好時空秩序,以滿足市民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日益發展的需要。
3.學科性質
城市規劃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科學技術、建筑、地理、歷史、環境、美學、藝術等方面內容。城市規劃是一門綜合學科。
城市規劃理論是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而發展的,因此,城市規劃是一門動態的發展中的學科。
三、城市的功能作用
1.政治方面的作用
促成意志的統一,權力的加強和集中。
2.經濟方面的作用
集約效應(超過預計的加和性的聯合效應)。城市在物質上、勞力上、生產技術上等是一種高度的聚合,產生集約效應。
3.社會作用
是城市促進了大社會的形成,生活的社會化,進入到法理社會,社會組織力量的強化,社會性的大大加強,是人類社會的一大進步。
4.文化方面的作用
城市,人類文明的載體,歷史在城市中的沉淀,包括物質的、精神的,就行成了城市文化,城市對文化的作用,體現為凝聚、傳遞、儲存、更新。
四、城市化
1.涵義
城市化一般簡單地解釋為農業人口及土地向非農業的城市轉化的現象及過程,具體的分析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人口職業的轉變
產業結構的轉變
土地及地域空間的變化。
城市化水平也從一個方面表現為社會發展的水平,表示工業化的程度。
2.表現特征
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不斷上升。
產業結構中,農業、工業及其他行業的比重彼此消長,不斷變化。
城市化水平與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成正比。
城市化水平高,不僅是建立在二、三產業發展的基礎上,也是農業現代化的結果。
3.歷史進程
城市化的歷史進程大體分為三個階段:
初期階段――生產力水平尚低,城市化的速度較緩慢,較長時期才能達到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30%左右。
中期階段――由于經濟實力明顯增加,城市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長的時間內,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就達到60%以上。
穩定階段――農業現代化的過程已基本完成,農村的剩余勞動力已基本轉化為城市人口,城市中工業的發展,技術的進步,一部分工業人口又轉向第三產業。
各國的發展歷程不盡相同,英國在19世紀末進入穩定期,美國在20世紀初城市化進程加快,現已穩定,我國至20世紀末尚處于初期階段,在21世紀城市化速度將加快。
五、中國城市化道路
中國的城市化道路如何走?有兩點應該的共識
一是不能走一些國家曾經出現的情況,即大量農村人口,或失去土地的農村人口,或棄農進程的人口,盲目的流入大城市;二是要走具有中國特色的小城鎮的道路,這可以比作要在河流的支流修建小水庫,攔洪蓄水,以免直接沖向大江河,形成災害。
由于我國東部和中西部地區,在發展水平上存在較大的差異,城市化的道路也有區別,東部地區以發展鄉鎮工業,外資企業等發展小城鎮,而西部地區目前還應以發展中小城市為主,增加這些地區的二、三產業,增加其對小城鎮的輻射擴散影響,為發展鄉鎮工業及小城鎮創造條件。
例:
1.現代城市的含義,主要包括的因素有:(D)
A.人口數量;
B.產業結構;
C.行政管轄
D.規劃特點
2.城市發展大致上可以分為(B)個社會發展階段
A.1;
B.2;
C.3;
D.4
3.我國預計于2020年城市化人口占總人口(B)
A.30%;
B.45-50%;
C.50-60%;
D.60-65%
最新資訊
- 2026年一級建筑師《設計前期與場地設計》高頻考點:民用建筑選址2025-09-07
- 2026年一級建筑師《設計前期與場地設計》高頻考點:基地出入口2025-08-21
- 2026年一級注冊建筑師高頻考點:建筑控制線2025-08-17
- 免費直播:2025年一級建筑師考試真題及解析(5.17考試)2025-05-20
- 一級建筑師大設計太難?別錯過這個考霸筆記!2025-04-29
- 2025年一級建筑師《建筑材料與構造》考點:電梯、自動扶梯和自動人行道2025-04-26
- 2025年一級建筑師考點:既有建筑維護與改造2025-04-25
- 2025年一級建筑師《建筑材料與構造》考點:臺階與坡道2025-04-21
- 2025年一級建筑師《建筑材料與構造》考點:樓梯的細部尺寸2025-04-15
- 2025年一級建筑師《建筑材料與構造》考點:樓梯的有關問題2025-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