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必修課】如何對心理咨詢的效果進行客觀研究


考試報名:2014年上半年各地報名入口匯總|20歲申請代報名
課程推薦:2014年一對一雙證班|零基礎保過|1v1直播自習室
如果對心理咨詢的效果進行客觀研究,應做以下工作:
設對照組。除咨詢組之外,還需有一個未經咨詢的組作為對照。對照組在動機、年齡、性別、問題類型及嚴重程度和病程長短等方面,都要與咨詢組相似。
隨機安排。求助者應隨機地被分配到咨詢組及非咨詢組,最好是兩組人不知道誰正在接受咨詢。用藥物治療時,這樣做并不難,即讓一組服真藥,另一組則給安慰劑。可是這種雙盲法在運用行為療法和精神分析療法時,幾乎無法仿效。這種情況下,最好跟那些未咨詢的求助者說,他們被安排在下一批,還要等幾個月。
客觀評分。對料想到可能發生變化的行為應事先講清楚。咨詢前、咨詢中及咨詢后,對那些關鍵性的變化(如焦慮、性欲、社會能力等)必須用可靠的技術評價,并由客觀的觀察者進行。求助者和咨詢師的報告并不一定可靠。
考慮勝任能力。應由最有能力的咨詢老師選用最適合的咨詢方法。這樣一旦咨詢失敗,既不可能埋怨咨詢師沒經驗,也不會責備咨詢方法不合適。
進行隨訪。咨詢開始3~6個月后、咨詢結束時、數年之后,都要對療效進行評價,這樣才能說明心理咨詢的近期療效和遠期療效。
盡管從理想的角度說應符合以上研究條件,但現實中還沒有一種研究能完全符合上述理想標準,因為求助者不是做實驗用的動物;隨機挑選的對照組不能推遲到兩年以后再治,即使推遲幾個月也難;人與人之間相比,或不正常的行為之間相比,是很困難的;同時,通過咨詢而發生的確切變化也不可能完全講清楚。然而,至今所積累的研究證據還是能說明心理咨詢有效性的。
進一步的研究認為,所有的心理咨詢方法均有效,但只有根據具體的求助者和具體的心理問題慎重地選用最合適的咨詢方式方法,才能發揮它們最大的效果。Lfiborsky等人1975年回顧了發表的大量文獻,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評價心理咨詢,他們的研究包括了行為療法、心理動力學療法、醫藥療法等。他們發現,所有的療法均起作用,但它們對不同的心理問題所起的作用不同。例如,行為主義療法比求助者中心療法更適用于治療恐怖癥,對心身疾病最有效的療法則是心理動力學療法加藥物。為此,尋求某種咨詢方法所對應的適應癥或某種問題的最佳解決方法,是許多咨詢師努力的目標,也是提高咨詢效果的重要保證。目前還沒有哪一種方法總是優于其他方法的,更沒有一種方法是可以包打天下的,即使所有的心理咨詢方法加起來,再配以一流的心理咨詢老師,也總會有些問題是解決不了的。
另一方面,由于不同的咨詢方法常會產生相同的效果,因而研究不同方法均起作用的共同因素,對提高咨詢效果、把握咨詢實質就很有意義。其實,各種形式的心理咨詢問的共同性遠遠超過其表面差異。英國S.Brook(1986)曾指出,通常決定咨詢效果的主要是各種原理和方法的共同功能,而不是它們不同的內容。這些共同功能使求助者擺脫孤立感,重新燃起希望之火,提供新的信息作為認識性和經驗性學習的基礎,激發情緒,使求助者產生支配成功的體驗,應用他所學到的東西――所有這些交織在一起,振奮人心,從而幫助求助者重新樹立起信念。也可以從以下三方面來分析制約心理咨詢有效性的因素:一是一般性有效因素,如求助者希望改善自身狀況動機,對工作人員的信心,因得到幫助而產生的希望,以及工作人員的關切等;二是特殊性有效因素,即針對性的咨詢;三是求助者本身的潛在適應能力與生長、復愈的能力。在一個完整的過程中,這三方面的因素是同時作用的。
所以,如果一個咨詢師的方法不能使求助者獲益,不一定是理論、方法的過錯,而可能是求助者不能適應咨詢師所采取的方法或咨詢師應用方法不當所致。不同的咨詢方法有其適應癥;尋求某種方法所對應的適應癥或某種問題的最佳解決方法是許多咨詢師致力的目標。只有根據具體人和事,慎重地選用最適合的方法,才能發揮最大效益。
編輯推薦:
報考指南|備考經驗|疑難問答|交流論壇|各級別歷年真題大匯總|免費在線模考
最新資訊
- 別再到處找題了!心理咨詢師歷年真題完整版,一鍵獲取!2025-09-17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為什么我們總愛“隨大流”?2025-09-16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容易焦慮的人,常常陷入這個習慣2025-09-15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別被小事氣炸!教你克服“野馬效應”2025-09-13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在職場中感到不開心該怎么辦?如何緩解?2025-09-12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職場實用心理學訓練營2025-09-11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在心理咨詢中,如何處理來訪者的情感反應?2025-09-10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如何在職場中運用心理學技巧提升個人魅力?2025-09-09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如何判斷分裂型人格障礙的情感需求?2025-09-08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什么是焦慮型人格障礙?2025-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