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二級心理咨詢師知識復習:沙盤游戲的形成過程


沙盤游戲形成的過程簡介
沙盤游戲理論與操作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前十年,其時H?G?Wells觀察自己兩個兒子在地板上玩縮微模具,他發現數次自發性的游戲之后,孩子們身上一直存在的問題消失了,而且他們與其他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也得到了很好的改善。他受到了極大啟發,在進一步觀察與研究基礎上寫成了《地板上的游戲》一書。在該書中,Wells將這種游戲的意義描述為,它不但使孩子們每天都在一起玩得很開心,而且還為他們以后的生活建立了一種廣闊的、激勵人心的思維模式,走向未來的人將會從幼兒園的地板上獲得新的力量[3]。20年后,瑪格麗特?洛溫菲爾德(Margaret Lowenfeld),倫敦的一位兒童精神病學家試圖尋找一種方法以幫助兒童更好地表達“無法用言語表達”的內在情感或者身心狀態。她記得曾經讀過Wells的《地板上的游戲》,于是便在診所游戲室的架子上增添了一些縮微模具。見到這些模具的第一個孩子就將它們拿到游戲室內的沙盒上,開始在沙子上玩弄這些模具。因此可以說是一個兒童“發明”了這項后來被洛溫菲爾德稱為“游戲天地技術”的技術(Lowenfeld,1979)。洛溫菲爾德為兒童的情感和精神狀態的表達提供了一種可以客觀記錄與分析的方法[4]。當多拉?卡拉夫,瑞士的榮格分析學家獲悉流行于英國的這項工作時,她便去了倫敦,悉心向洛溫菲爾德學習。卡拉夫很快發現,該技術不僅可以幫助兒童表達畏懼和憤怒,而且也鼓勵與創造轉化和自性化的過程,能量的轉化和自性化是榮格分析心理學理論體系中的核心概念。為了與游戲天地技術區別開來,卡拉夫將她在前人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理論與操作命名為“沙盤游戲”(Kalff,1980)。隨著研究的深入,卡拉夫認識到沙盤游戲過程具有自然治療特征。在此過程中,原型、象征和內在精神世界很容易表現出來,在一個自由、安全的氛圍中表現這些客觀存在可以促進整體性意象的形成,進而為自性的展現創造機會。卡拉夫進一步認為在沙盤中展示自性非常必要,因為自性是自我發展與加強的基礎。當自我?自性之間的聯系建立起來后,個體在整體上就會表現得更加平衡與得體[5]。卡拉夫在歐洲、美國和日本等地舉辦了無數次演講、研究和培訓班。通過這種實際接觸,卡拉夫創設了一個遍布世界各地的應用沙盤游戲治療的心理治療團體。1985年,來自五個不同國家的榮格分析學家和卡拉夫一起創辦了國際沙盤游戲治療協會,美國沙盤治療協會(STA)創立于1988年。1991年《沙盤游戲治療雜志》正式創刊。目前,國際上有幾十個沙盤游戲治療組織和專業研究機構,沙盤游戲治療早已作為一種獨立的心理治療體系而存在,并且發揮著積極的影響與作用。
2013年下半年心理咨詢師考試成績查詢專題 網校代報名服務! 2014上半年各地報名時間
最新資訊
- 別再到處找題了!心理咨詢師歷年真題完整版,一鍵獲取!2025-09-17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為什么我們總愛“隨大流”?2025-09-16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容易焦慮的人,常常陷入這個習慣2025-09-15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別被小事氣炸!教你克服“野馬效應”2025-09-13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在職場中感到不開心該怎么辦?如何緩解?2025-09-12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職場實用心理學訓練營2025-09-11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在心理咨詢中,如何處理來訪者的情感反應?2025-09-10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如何在職場中運用心理學技巧提升個人魅力?2025-09-09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如何判斷分裂型人格障礙的情感需求?2025-09-08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什么是焦慮型人格障礙?2025-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