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文學作家用小說為孩子進行心理咨詢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認識已經被提到相應的高度,書店里,研究青少年心理的書籍屢見不鮮,但是用文學的筆法關注青少年心理咨詢、用小說的方式詮釋心理咨詢的卻前所未見,大連兒童文學作家于立極填補了這個空白。
新年伊始,“中國首部寫給孩子的心理咨詢小說”《美麗心靈》由中國少兒出版社出版,在讀者中和書界都引起關注。給特定群體――孩子寫心理咨詢小說,這個創意因何而起?如何將專業性很強的心理咨詢用青少年容易并且樂于接受的語言表述出來?
日前,記者就此專訪了大連兒童文學作家于立極。
“十六年磨一劍” 首創青少年心理咨詢小說
于立極有長時間在高校工作的經歷,目前是大連外國語大學校報編輯部主任。接觸心理咨詢最初源自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那時他在大連醫科大學工作,辦公室與曾任大連醫科大學校長、遼寧省衛生廳廳長、心理學家姜潮博士的辦公室一墻之隔。姜潮博士當時常常在報紙上刊發一些心理醫生手記,在電臺普及心理衛生常識。一件件心理咨詢案例引起了于立極的興趣。他稱姜潮“溫和幽默,很有智慧,是他老師般的言傳身教,把我引入了心理咨詢這個奇妙而又神圣的領域。”
與心理咨詢的緣分還不僅于此。當年,于立極家對門鄰居也是一位心理醫生,兩家關系處得很好,于立極常常到那位心理醫生家聊天兼求教。言傳身教加耳濡目染,于立極開始把研究的興趣轉向心理咨詢。他閱讀了大量心理學書籍,試著開展心理咨詢實踐,還在報紙上開設了心理醫生手記專欄。在此期間,他成為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會員。
于立極本身是位早慧的作家,他13歲學習寫作,18歲在雜志上發表處女詩作。在大學期間,他創作的短篇小說《綠太陽》獲得大連市首屆優秀兒童文學獎。作家對生活特有的敏銳,讓他將心理咨詢的視角定格于青少年群體。他注意到,在心理醫生的案頭,從來不乏青少年心理疾患的病例,而且,業界也認識到,絕大多數成年人罹患的心理疾患追根溯源,或多或少有青少年時期的投影。作家于是萌生了用小說的形式讓孩子了解什么是心理問題,什么是心理疾病,如何預防心理疾病的創意,首創了青少年心理咨詢小說這種新的文學樣式。
上世紀90年代末,于立極的第一篇青少年心理咨詢小說《自殺電話》發表在《兒童文學》雜志上,小說以“構思奇特、表現手法新穎”被評為1998年度“全國最受孩子歡迎的作品”,獲得《兒童文學》年度優秀作品獎。第二篇《指尖上的紅梅》(原題《生命之痛》)獲得冰心新作獎,第三篇、第四篇、第五篇……于立極的青少年心理咨詢小說逐漸形成了自己獨有的風格,作品受到小讀者的喜愛,還得到日本兒童文學老師水上平吉的高度評價,水上平吉甚至親自把于立極的心理咨詢系列小說翻譯成日文版。
成功讓于立極有了創作長篇的想法。今年年初,裝幀精美的“中國首部寫給孩子的心理咨詢小說”《美麗心靈》由中國少兒出版社出版。“確切地說,這部小說創作經歷了漫長的十六年時光。”于立極這樣說。“十六年磨一劍”可見作家創作態度之嚴謹。
為體驗生活 他走上蹦極臺
《美麗心靈》全書十萬字,小說用一個個尋求心理幫助的現代故事,揭示了時下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面臨的焦灼和困惑。“這部小說寫得很艱難,直面一個個心理問題,一層層剝開孩子的內心創傷,對我來說也是一種煎熬。但是,心理問題與其躲躲閃閃,不如直接攤開,用血和疼痛給讀者直面未來的勇氣和力量。”于立極說。
如果說對于矛盾沖突,若是留心,作家并不難發掘的話,那么如何解決這些沖突卻是需要些功夫的,沒有專業的心理咨詢無益于解決沖突,不僅可能束手無策,還有可能跑偏,以至于誤導讀者。而作為文學作品,又要求作家必須用文學的語言,尋找適合青少年的文學語言闡釋艱深的專業術語,這是寫作中最難的。但是,作家卻以特有的智慧,一次次巧妙地借女主人公之手解決了這些疑難雜癥,讀罷不禁令人拍手叫絕。
在書中,有這樣一段情節:兩個男孩因為都暗中喜歡一個女孩而結怨,矛盾激化后,其中性格內向、語言木訥的一方因受到欺辱,怨憤難平而萌生殺機。這時,書中的女主人公妙手支招,兩個男孩最終以相約蹦極的方式較量膽量,宣泄了憤懣之后,一場醞釀之中的危機被化解。于立極說,受“移情”手法啟發,用一種生命極限體驗消解患者殺機,連心理醫生也連連夸贊。
于立極家附近就有一個蹦極臺,為了準確描寫“蹦極”的情節,他親自走上高高的蹦極臺體驗生活。“您蹦了嗎?”記者問。于立極坦誠的回答:“沒有,我嘗試站在臺子上,但是最終還是沒有跳下去。”帶著臺上的強烈感受,他采訪了數位蹦過極的人,“那滋味如同死了一回。”親歷者們的描述不僅讓于立極號準了“蹦極”者的心理脈動,也對用這種方式處理矛盾的合理性有了依據 。
采訪于立極,訪談的話題其實很散。不惑之年的他,一臉明朗清澈的笑容,他笑稱,少時他是家中獨苗,一直是“乖寶寶”型的男孩子,父母一度發愁,擔心他長大不能適應社會、難以生存。沒想到,一直保有的這份“稚氣、單純”讓他擁有了隨時通往青少年心靈花園的鑰匙。
知情人說,于立極在藝術上是個多面手,油畫、篆刻、書法均有一定功力。于立極還愛好武術,曾在大連、北京兩地認真拜師學藝。2007年在魯迅文學院學習期間,因為早起練拳,被同學們稱為“魯院的一道風景”。作為大連大學客座教授,于立極還受邀給大學生們上《兒童文學》《應用文寫作》《漢語言與文化》《美術》《太極拳》《書法》等課程,日程表排得滿滿的。日前,他受邀在寒假為大連中小學生作了一場題為《從心靈開始成長》的公益講座。當投影儀上出現了一張手持長槍、身著對襟白衫的“武林人士”的照片時,小讀者們齊聲說“是成龍”,于立極像個大孩子似的笑了,他說,那是他自己。他用自己習練武術的經歷告訴小讀者,在成長過程中如何面對“勇敢”這個人生課題。
最新資訊
- 教育部通知:全面加強學生心理健康管理,心理咨詢師迎來新機遇2025-09-04
- 情緒自救時代,心理咨詢師正在成為“心靈擺渡人”2025-09-04
- 一文解釋:學校心理咨詢師每天做什么2025-08-30
- 心理咨詢師核心就業領域大盤點,這些地方最缺人才!2025-08-28
- 心理咨詢師的核心就業領域有哪些?這篇文章告訴你2025-08-27
- 心理咨詢一小時多少錢?2025年最新收費標準出爐2025-08-05
- 2025年心理咨詢師月收入多少?看視頻了解行業實情2025-07-28
- 如何成為一名心理咨詢師?考證后能從事哪些行業?2025-07-23
- 2025年9月心理咨詢師考證政策調整!最新變化解讀2025-07-22
- 資深心理咨詢師分享:為什么你總陷入內耗?從根源解決的5個方法2025-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