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育:夫妻關系對孩子心理的影響


夫妻與孩子三者之間應該是一個穩定的等邊三角形的關系,三個人分別是三角形的三個頂點。也就是說,三者之間的情感距離應該是相等的。這樣的關系,才會平衡,才有利于孩子的心理成長。如果夫妻之間關系過于緊密,孩子被疏遠,被冷落,那么孩子就會孤獨,失落,缺少安全感。長大后容易情緒低落,對人缺乏信任,習慣于與人保持距離。而目前常見的一種家庭關系是:丈夫忙于工作應酬,居家時間太少,夫妻關系冷淡,而母子關系過于親密。這種家庭模式的弊端也不可小視。父親“存而不在”,會帶來不完整的家庭教育;妻子感情失落,會通過對孩子的過度關注來獲得補償。這樣的模式,多會加重孩子的“戀母情結”,易形成依賴型人格特點,獨立性差,難以適應新環境。
夫妻關系教會孩子待人接物的方式。家庭就是孩子的小社會,父母之間的相處,就是孩子的一門潛移默化的“修養課”。孩子在這里,本能地對父母模仿學習,形成自己與人相處的方式。夫妻恩愛,相互尊重,孩子也多彬彬有禮,富于愛心。在和睦家庭成長起來的孩子,多有穩定的安全感,歸屬感,性格多樂觀,自信,誠實,遇到困難,多采用積極的應對方式。如果夫妻關系緊張,家庭矛盾多,一方或雙方有不良生活習慣,或品行不端,這種不良的榜樣會對孩子形成反面教育。家庭中吵鬧,冷戰,充滿負性情緒,孩子會壓抑,恐懼,自卑,或形成對立,仇恨情緒,甚或暴力傾向。嚴重者,孩子在家庭之外尋求慰藉,出現早戀,染上網癮等等。
夫妻關系是孩子將來婚姻模式的啟蒙。家庭中夫妻關系的狀態,會在孩子的潛意識當中留下印記,影響到他(她)將來對待異性的方式,以及對待婚姻的態度。如果父母的夫妻關系給孩子留下的都是“戰爭”一般的記憶,也許他(她)會拒絕走入“圍城”,即使走入,也沒有好的”經驗”可循,或者會再次延續父母的不良模式。如果沒有足夠的理性和進一步的學習,很難有一個好的婚姻質量。
父母應該是教育孩子的主體,是養育孩子成長的主要擔當者。當前,有不少的年輕父母,出于各種各樣的原因,把孩子寄養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家,從心理學角度講,這種做法欠妥。一方面,老人對待孩子的方式,多寵愛,少理性,重養育而輕教育,更多的精力是放在對孩子生活的照顧上,而在性格的培養及文化的啟蒙方面,多有欠缺。另一方面,若父母與兒女缺少足夠的溝通交流,就難以建立密切的親情關系。終歸,父母會更長久地伴隨孩子的成長,而親情的缺失,親子之間的疏遠,隔閡,將是雙方一生難以彌補的缺憾。
年輕的夫妻們一旦有了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存在,意識到夫妻關系可能對孩子形成的影響,應該主動創造良好的家庭氛圍,不可不負責任,不加控制地釋放自己的負性情緒,以免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最新資訊
- 別再到處找題了!心理咨詢師歷年真題完整版,一鍵獲取!2025-09-17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為什么我們總愛“隨大流”?2025-09-16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容易焦慮的人,常常陷入這個習慣2025-09-15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別被小事氣炸!教你克服“野馬效應”2025-09-13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在職場中感到不開心該怎么辦?如何緩解?2025-09-12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職場實用心理學訓練營2025-09-11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在心理咨詢中,如何處理來訪者的情感反應?2025-09-10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如何在職場中運用心理學技巧提升個人魅力?2025-09-09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如何判斷分裂型人格障礙的情感需求?2025-09-08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什么是焦慮型人格障礙?2025-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