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心理咨詢師"發展心理學知識"精講:皮亞杰的心理發展觀


6、遺傳與環境相互作用論的觀點是什么?
在心理發展中,遺傳與環境之間是相互依存、相互聯系的制約關系;是相互滲透、相互轉化的互動關系;遺傳與環境的相互作用受到個體主觀能動性的影響。其代表人物是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他認為人的認識既不是來源于主體之外的客體,也不是來源于獨立于客體的主體,而是來源于主體與客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即來源于機體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主客體相互作用是主體相對于客體而做出的能動作用。相互作用論注重的是遺傳和環境在心理發展中以什么關系發生作用,深入到可能性與現實性之間的復雜關系,企圖揭示其間的內在機制。
7、簡述皮亞杰的心理發展觀。
皮亞杰認為,心理發展實質上是主體對客體環境的適應;適應的本質在于主體與環境的平衡;他認為心理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經驗,而是起源于動作,即動作是認識的源泉,是主客體相互作用的中介;心理發展的過程是主體自我選擇、自我調節的主動建構過程。從哲學的高度,皮亞杰認為他屬于內因外因相互作用的發展觀。
8、守恒的含義是什么?
守恒的含義是指不論事物的形態如何變化,兒童都知道其本質是不變的。
9、艾里克森的人格發展八個階段劃分的標準是什么?
艾里克森的人格發展學說既承認性本能和生物因素的作用,同時更強調文化和社會因素的作用;認為現代人的一切心理上的變態都是人的本性需要和社會要求不相適應乃至失調所致;人在克服心理與社會的矛盾和危機時,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個體的心理社會經驗;從本質上講,社會環境決定了與任何特定階段相聯系的危機能否獲得積極的解決。
艾里克森將社會要求在個體心理中引起的緊張和矛盾稱為心理社會危機。他根據個體在不同時期的心理社會危機的特點,將個體發展過程劃分為8個階段:
嬰兒前期(0~2歲)獲得信任感,克服懷疑感,(希望的品質)、嬰兒后期(2~4歲)獲得自主感,克服羞恥感,(意志的品質)
幼兒期(4~7歲)獲得主動感,克服內疚感(目標的品質)、 童年期(7~12歲) 得勤奮感,克服自卑感(能力的品質)
青少年期(12~18歲)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亂(誠實品質)成年早期(18~25歲)獲得親密感,避免孤獨感(愛的品質)
成年中期(25~50歲)獲得繁衍感,避免停滯感(關心品質) 成年后期(50歲以后)獲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感(智慧賢明品質)
10、簡述三元交互決定論的內容。
是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班杜拉認為,在人的心理機能中,人的內部因素、行為和環境影響三者之間互為決定因素,三個決定因素之間是一種連續不斷的交互作用。與傳統的行為主義相比,明顯地重視人的因素在行為中的決定作用。
最新資訊
- 別再到處找題了!心理咨詢師歷年真題完整版,一鍵獲取!2025-09-17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為什么我們總愛“隨大流”?2025-09-16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容易焦慮的人,常常陷入這個習慣2025-09-15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別被小事氣炸!教你克服“野馬效應”2025-09-13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在職場中感到不開心該怎么辦?如何緩解?2025-09-12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職場實用心理學訓練營2025-09-11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在心理咨詢中,如何處理來訪者的情感反應?2025-09-10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如何在職場中運用心理學技巧提升個人魅力?2025-09-09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如何判斷分裂型人格障礙的情感需求?2025-09-08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什么是焦慮型人格障礙?2025-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