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心理學聽課筆記系列:第六章記憶(1)


第六章記憶
1.記憶的分類:
(1)情景記憶和語義記憶。
情景記憶:人們根據時空關系對某個事件的記憶;
語義記憶:人們對一般知識和規律的記憶,與特殊的地點、時間無關。
(2)外顯記憶和內隱記憶。
外顯記憶:指在意識的控制下,過去經驗對當前作業產生的有意識的影響;
內隱記憶:指個體在無法意識的情況下,過去經驗對當前作業產生的無意識的影響。
(3)感覺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
感覺記憶:當客觀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覺信息在一個極短的時間內保存下來;
短時記憶:感覺記憶和長時記憶的中間階段,保持時間大約為5秒到2分鐘;
長時記憶:指信息經過充分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頭腦中長時間保留下來。
(4)程序性記憶和陳述性記憶。
程序性記憶:指如何作事情的記憶,包括對知覺技能、認知機能和運動機能的記憶;
陳述性記憶:指對有關事實和事件的記憶,他可以通過語言傳授而一次性獲得。
2.記憶是一個過程
記憶是一個過程,包括信息編碼、存儲和提取三個基本過程。信息編碼:是個體對外界信息進行形式轉換的過程,包括對外界信息進行反復的感知、思考、體驗和操作。存儲:是把感知過的事物、體驗過得情感、做過的動作、思考過得問題等,以一定的形式保持在人們的頭腦中;提取:是指從長時記憶中查找已有的信息的過程。
3.記憶的腦學說理論:
(1)整合論:美國心理學家拉胥里提出。認為:記憶是整個大腦皮層活動的結果,它和腦的各個部分都有關系,而不是皮層某個特殊部位的機能。他用實驗的方法破壞動物大腦皮層的不同區域,發現大腦皮層破壞的區域越大,記憶的喪失就越嚴重。
(2)定位論:法國醫生布洛卡提出腦機能定位論。認為:腦的機能是由大腦的一些特定區域負責的,記憶當然也不例外。
(3)SPI理論:功能模塊。SPI是串行(Serial)、并行(Parallel)、獨立(Independent)的縮寫。這種理論認為,記憶系統是由多個執行特定功能的記憶模塊構成的。信息以串行的加工方式進入記憶系統,在一個記憶模塊中的編碼依賴于某些其他功能模塊中信息加工是否成功。也就是說,一個記憶模塊的輸出提供給另外模塊的輸入。信息以并行的方式存儲在各個特定的記憶模塊中,提取一個子系統的信息不會牽連其他的子系統,各個子系統之間是相對獨立的。
最新資訊
- 2025年心理咨詢師考試考點記憶:心理健康到底有多重要2025-09-25
- 別再到處找題了!心理咨詢師歷年真題完整版,一鍵獲取!2025-09-17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為什么我們總愛“隨大流”?2025-09-16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容易焦慮的人,常常陷入這個習慣2025-09-15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別被小事氣炸!教你克服“野馬效應”2025-09-13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在職場中感到不開心該怎么辦?如何緩解?2025-09-12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職場實用心理學訓練營2025-09-11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在心理咨詢中,如何處理來訪者的情感反應?2025-09-10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如何在職場中運用心理學技巧提升個人魅力?2025-09-09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如何判斷分裂型人格障礙的情感需求?2025-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