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眼看社會:“去個性化”:在人群中迷失


俗話說:“人多膽子壯,恃眾好逞強。”你本來是一個性格內向的人,但是中國申奧成功后,在學校慶祝游行的人群中,你和同學們一起大喊大叫,互相擁抱;一位平素老實文靜的朋友,被公安機關拘留了,原因是參與打群架,失手將人致傷。
津巴多關于“去個性化”的實驗
1969年,心理學家津巴多試圖發現,擺脫正常社會約束和從事極端否定的行為的去個性化是如何產生的,也就是說,為什么一些平時很老實的人,在一群瘋狂的人當中也會變得瘋狂。他做了一個有趣的電擊實驗。
津巴多召集了一些女大學生作為被試,對她們說:實驗要求對隔壁一個女大學生進行電擊,不需要負任何道義上的責任,完全是為了科學實驗的需要。通過鏡子被試們可以看到那個被自己電擊的女大學生。實際上這個女大學生是津巴多的助手,她并沒有真正受到電擊。但當被試按下電鈕時,她假裝大喊大叫,流淚求饒,以使那些作為被試的女大學生們相信,她真的非常痛苦。
被試分為兩組。第一組被試都穿上了帶頭罩的白大褂,每個人只露出了兩只眼睛,因而彼此間誰也不認識。主持人請她們實施電擊時也不叫她們的名字,整個實驗在昏暗中進行。這種情景被津巴多稱為“去個性化的條件”。
第二組被試穿著平常的衣服,每個人胸前都有一張名片掛著。在實驗時,主持人很有禮貌地叫著每個人的名字。房間里的照明很好,每個人彼此都能看得很清楚。這一情景稱為“個性化”。
津巴多預言說:在去個性化條件下的被試將比在個性化條件下的被試在按電鈕時將表現出較少的約束。結果證實了他的預言。去個性化小組比個性化小組按電鈕的次數多達將近兩倍,并且每一次按下電鈕的持續時間也較長。
更有意思的是津巴多在又一次實驗前安排被試們聽一段錄音,內容是津巴多與兩位將要被“電擊”的女大學生的談話。這個談話表明二者具有不同的人格特點,其中一個十分可愛,樂于助人,而另一個則很自私自利,讓人厭惡。
同樣在去個性化條件和個性化兩種情景下讓被試實施電擊,結果非常有趣。在去個性化條件下,不管面對的是可愛的人還是令人討厭的人,被試都去按電鈕。津巴多在實驗報告中寫道:這些可愛的,在正常情況下態度溫柔的女學生,幾乎在每一次有機會時,都會按一下電鈕,而根本不管被電擊的是一位可愛的或者可惡的人,而且她們一點也不為之感到緊張或內疚。
相反,在個性化條件下,被試們就非常有鑒別力,他們按被電擊者的人格決定自己按電鈕的次數和時間長短。
匿名+責任模糊=沖動?
津巴多認為,去個性化產生的環境具有兩個特點:一是匿名性。即個體意識到自己的所作所為是匿名的,沒有人認識自己,所以個體毫無顧忌地違反社會規范與道德習俗,甚至法律,作出一些平時自己一個人決不會作出的行為。二是責任模糊。當一個人成為某個集體的成員時,他就會發現,對于集體行動的責任是模糊的或分散的。參加者人人有份,任何一個個體都不必為集體行為而承擔罪責,由于感到壓力減少,覺得沒有受懲罰的可能,沒有內疚感,從而使行為更加粗野、放肆。有的成員甚至覺得他們的行動是允許的或在道德上是正確的,因為集體作為一個統一體參加了這一行動。津巴多還認為,一旦失個性化開始并聚集力量,就難以逆轉或是停止。
對于“去個性化”這一心理現象,我們要善于辯證地分析看待,既要利用其積極的一面,又要克服其消極的一面。如果你是一個比較內向、膽小、孤僻的人,你希望改變自己的性格,你就可以多參加一些熱鬧的、激烈的活動,在一哄而上的人群中,你也會不由自主地席卷入其中,很可能平靜下來之后,你會驚訝于自己的表現,發覺自己性格中原來也有外向、開朗的一面。而如果你是一個群體的管理者,建議你事先一定搞好統籌安排,令所屬人員每個人清楚有關規章制度,明白各自應承擔的責任與義務,防止他們產生法不責眾的僥幸心理,做到賞罰明確,才能使你這班人井然有序,臨危不亂,避免許多無謂的紛爭,始終保持較高的工作效率及質量。
最新資訊
- 2025年心理咨詢師考試考點記憶:心理健康到底有多重要2025-09-25
- 別再到處找題了!心理咨詢師歷年真題完整版,一鍵獲取!2025-09-17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為什么我們總愛“隨大流”?2025-09-16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容易焦慮的人,常常陷入這個習慣2025-09-15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別被小事氣炸!教你克服“野馬效應”2025-09-13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在職場中感到不開心該怎么辦?如何緩解?2025-09-12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職場實用心理學訓練營2025-09-11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在心理咨詢中,如何處理來訪者的情感反應?2025-09-10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如何在職場中運用心理學技巧提升個人魅力?2025-09-09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如何判斷分裂型人格障礙的情感需求?2025-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