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心理咨詢師二級專項練習題:社會心理學(6)


5.下面哪一項屬于海德的樸素心理學所認為的行為發生原因(A)
A 情境歸因 B 防御性歸因 C 內在原因 D 外在原因
海德認為對別人的行為予以歸因解釋時,一般遵循兩大原則:其一,認為別人行為的發生原因來自情境因素,如個體的周圍環境、與個體相互作用的其他人對個體行為的強制作用、外加獎賞或懲罰、運氣、任務的難易等,這叫做情境歸因(situationalattribution)。情境歸因屬個人自己之外的因素,故又稱情境歸因為外向歸因(externalattribution)。其二,將別人行為發生的原因歸之于個體本身的特點或其所具的條件,如人格、品質、動機、情緒、心境、態度、能力、努力以及其他一些個體所具備的特點等,這叫做個人傾向因(dispositionalattribution).因為個人傾向屬于個人的自身因素,故而又稱內向歸因(internalattribution)。
6.凱利的歸因理論認為如果認知者與認知對象存在著密切的利害相關關系,則認知者對他人行為失敗的原因往往傾向于做(C)
A 情境歸因 B 內在歸因 C 個人傾向原因 D 外在歸因
1967年,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凱利(H.E.Kelley)發表《社會心理學的歸因理論》,繼相應推斷理論之后提出三維歸因理論,也稱為三度理論,對海德的歸因理論進行又一次擴充和發展。凱利將歸因現象區分為兩類:一類是能夠在多次觀察同類行為或事件的情況下的歸因,稱為多線索歸因;另一類則是依據一次觀察就做出歸因的情況,稱為單線索歸因。凱利認為,人們對行為的歸因總是涉及三個方面的因素(1)客觀刺激物;(2)行動者;(3)所處關系或情境;其中,行動者的因素是屬于內部歸因,客觀刺激物和所處的關系或情境屬于外部歸因。對上述三個因素的任何一個因素的歸因都取決于下列三種行為信息:
1、區別性(distinctiveness):指行動者是否對同類其它刺激做出相同的反應,他是在眾多場合下都表現出這種行為還是僅在某一特定情境下表現這一行為。例如,一名今天遲到的員工是否經常表現得自由散漫、違反規章紀律。如果行為的區分性低,則觀察者可能會對行為作內部歸因;如果行為的區分性高,則活動原因可能會被歸于外部。
2、一貫性(consistency):指行動者是否在任何情境和任何時候對同一刺激物做相同的反應,即行動者的行為是否穩定而持久。例如,如果一名員工并不總是上班遲到,她有7個月從未遲到過,則表明這是一個特例,行為的一貫性較低;而如果她每周都遲到兩三次,則說明行為的一貫性高。行為的一貫性越高,觀察者越傾向于對其作內部歸因。
3、一致性(consensus):指其他人對同一刺激物是否也做出與行為者相同的方式反應。如果每個人面對相似的情境都有相同的反應,我們說該行為表現出一致性。比如,所有走相同路線上班的員工都遲到了,則遲到行為的一致性就高。從歸因的觀點看,如果一致性高,我們對遲到行為進行外部歸因。如果走相同路線的其他員工都準時到達了,則應認為該員工的遲到行為的原因來自于內部。
凱利認為這三個方面信息構成一個協變的立體框架,根據上述三方面的信息與協變,可以將人的行為歸因于行動者、客觀刺激物或情境。
最新資訊
- 環球網校2025年心理咨詢師每日一練(9月19日)2025-09-19
- 環球網校2025年心理咨詢師每日一練(9月18日)2025-09-18
- 環球網校2025年心理咨詢師每日一練(9月17日)2025-09-17
- 環球網校2025年心理咨詢師每日一練(9月16日)2025-09-16
- 環球網校2025年心理咨詢師每日一練(9月15日)2025-09-15
- 環球網校2025年心理咨詢師每日一練(9月12日)2025-09-12
- 環球網校2025年心理咨詢師每日一練(9月11日)2025-09-11
- 環球網校2025年心理咨詢師每日一練(9月10日)2025-09-10
- 2025年心理咨詢師《基礎心理學知識》每日一練(9月9日)2025-09-09
- 2025年心理咨詢師《基礎心理學知識》每日一練(9月8日)2025-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