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心理學重要人物介紹:荊其誠


人物生平
(1926.3.3-2008.9.28)
荊其誠先生是國際著名的心理學家,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推動中國心理學改革開放、走向世界的杰出代表人物。
荊先生1926年3月出生于沈陽,幼年遷居北平。他于1942年考入北平輔仁大學心理學系;1947年大學畢業后,繼續在輔仁大學人類學研究院就讀,兼任心理學系助教;1950年獲碩士學位后,到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籌備處工作。自1951年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成立起,荊先生一直在心理研究所工作至今,其間:1983-1987年任心理研究所副所長,1980-1985年任心理所研究職稱評審委員會主任,1985-1995年任心理所學術委員會主任。鑒于先生對心理科學的貢獻,2005年他的母校――現中國臺灣輔仁大學授予他榮譽博士學位。
荊先生總是從科學發展的規律和社會環境的大視野,審視心理學發展的理論問題,對心理學的發展史和心理學的理論問題有很多獨到的見解。先生不僅理論功底深厚,而且在專用儀器方面有很多創新,曾與同事一起親自設計和制造實驗儀器,運用獨創的方法進行有關知覺的現場和實驗室研究,取得了重要的研究結果。在20世紀60年代初期,先生和他的同事們就完成了一系列相當出色的大小和距離知覺的研究。80年代,先生進行了視覺功能和顏色視覺的研究,對于中國照明標準和中國顏色體系的制定起到了重要作用。前者如《中國青年觀察者的視覺功能》,后者有《中國顏色體系研究》。這些研究在中國都是開創性的,為心理學、光學、建筑、紡織、電影電視等眾多專業領域所公認。為此,先生曾三次獲得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三等獎(1979、1980、 1995)。先生與同事和司馬賀(Herbert A. Simon,也譯作西蒙)教授等合作,在中國最早開展了認知心理學的研究。在20世紀80年代初,先生最早提出對中國獨生子女進行發展心理學的研究,對中國獨生子女政策及其對中國人口發展的影響進行了分析和預測,對中國獨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社會化等問題也都有深入的探討,其系統性的研究可謂獨樹一幟。 2006年編輯出版的《荊其誠心理學文選》,薈萃了先生自20世紀中葉至今約半個世紀發表的40篇論著,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心理學發展不同階段的時代特色。
荊先生學貫中西。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后,自中國大陸到西方國家訪問的第一批心理學家之一。早在改革開放初期的 1978年,他出席了澳大利亞心理學會的年會,成為新中國成立后最早接觸西方心理學的中國心理學代表團的成員。1979年,作為中美建交后第一位訪問美國的中國大陸心理學家,先生又到美國紐約出席了美國心理學會的年會,并在會上作報告。之后,他在美國密歇根大學講學和工作一年。在此期間,他訪問了美國科學院、美國科學基金會、美國心理學會,以及十余所美國大學,結識了眾多的美國知名心理學家,向他們介紹了中國心理學的成就。
1980年秋,荊先生隨團參加在德國萊比錫舉行的第二十二屆國際心理學大會,并和陳立先生一起作為中國代表出席國際心理科學聯合會(International Union of Psychological Science,簡稱IUPsyS,“國際心聯”)代表大會。此次大會經投票,一致同意中國心理學會作為第四十四名國家會員加入國際心聯。先生于1984 年當選為國際心聯的執委,在連續擔任兩屆執委后,他于1992年當選為國際心聯副主席,任職到1996年。在上世紀80年代,國外心理學家對中國的心理學狀況很不了解,存有許多疑問,先生憑借他淵博的心理學知識和純熟駕馭英語的能力,在各種國際會議和學術刊物上廣泛地介紹了中國心理學的發展狀況,為中國心理學走向世界做出了巨大貢獻。
1980年以后的十余年中,荊先生與各國心理學家進行了廣泛的交往,先后訪問了英國、法國、比利時、意大利、瑞士、澳大利亞、日本、泰國、新加坡等十多個國家。1995年,荊先生在廣州主持國際心聯的亞太地區心理學大會。此時中國心理學已經取得了蓬勃的發展,其國際影響日益擴大。1996年國際心聯表決通過由中國心理學會于2004年在北京承辦第28屆國際心理學大會。先生擔任第28屆國際心理學大會主席。2004年在北京舉辦的國際心聯大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為此,國際心聯推選他為終身榮譽執委,并授予第28屆國際心理學大會特殊貢獻獎狀。這次大會對中國心理學的發展及其在國際上的地位有著深遠的影響。
荊先生對中國心理學的貢獻頗多:他參加中國心理學會的活動62年;他于1984-1989年間任中國心理學會理事長,1999年獲中國心理學會終身成就獎,2004年被選為中國心理學會的會士;他于上世紀改革開放的70年代末參與了中國大陸第一個心理學系――北京大學心理學系的創建工作,并擔任該系的副主任;他在上世紀80年代初,參與了中國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合作項目――創建中國兒童發展中心的談判與啟動活動,成立了中國兒童發展中心,并任該中心的第一任副主任。二十多年來,先生在國際上建立了廣泛的合作項目,出席并召開各種國際學術會議,溝通國際心理學和中國心理學的交流。正如諾貝爾獎獲得者司馬賀(Herbert A. Simon)教授贊譽的那樣,荊先生“是中國的學術交流大使,對中國和世界心理學的貢獻遠遠超出了他所發表的論著”。
荊先生的成就載譽國內和國際學術界。他曾是北京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1979-1983),國內眾多一流大學的兼職教授及顧問教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1984-1997)。先生曾擔任民盟中國科學院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三屆和第四屆全國委員會委員(1986-1994),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全國顏色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主任、主任(1988-1996),第七屆和第八屆中國人民政協協商會議科技委員會委員(1988-1998)。他是澳大利亞拉?托普(La Trobe)大學杰出訪問學者(Distinguished Visitor,1985),美國芝加哥大學會士(Henry Luce Fellow,1986-1987),美國行為科學高級研究中心會士(1988-1989),美國密歇根大學訪問教授(1992-1993),美國紐約科學院院士(1996),中國香港心理學會榮譽會士(1998),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會員(1999),美國心理學會(APS)國際會士(2001),國際應用心理學會(IAAP)會士(2006)等。最值得一提的是,先生于1995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后改稱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是該科學院院士中第一位心理學家, 并先后任生物科學和社會、經濟科學院士評選委員會委員(1998-2006)。
荊先生榮獲了諸多獎項,如美國密歇根大學榮譽科學家獎狀(1995),中國科學院優秀老師獎(1996),中國科協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榮譽稱號(2001),內滕國際育兒獎(2002),美國心理學協會(APA)國際榮譽獎(2003),第28屆國際心理學大會特殊貢獻獎(2004),中國流行色協會杰出貢獻獎(2005),美國兒童發展研究會(SRCD)2007年度兒童發展杰出貢獻獎等。
荊先生具有強烈的愛國情懷,以他堅定的信仰、執著的追求,始終站在學科發展的潮頭。先生不僅是中國心理學的領軍大師,也是中國心理學的一座豐碑。
研究成果
荊其誠從事視知覺及心理發展研究,發表百余篇論文,出版十余部專著,如《色度學》,《人類的視覺》,《中國大百科全書》等。由于他對心理學事業發展和科研成就卓著,貢獻突出,因而首批獲得國務院特殊貢獻津貼。
他早期對構造主義等心理學派分別作過理論探討,后轉入視知覺的系統研究,揭示了雙眼距離知覺恒常性的調解規律。他最早在國內開展色度學研究,出版第一部《色度學》專著。他與王大珩院士主持完成《中國顏色體系》課題,對解決工業實踐的顏色標定問題作出成績。近年來,他從事中國獨生子女心理發展及認知發展的跨文化研究。荊其誠致力于開拓心理學的國際交流與合作,為中國心理學走向世界作出了貢獻。荊其誠三次獲科技進步三等獎,優秀博士老師獎,中國心理學會終身成就獎。
部分著作
《荊其誠心理學文選》 傅小蘭編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
《現代心理學發展趨勢》 荊其誠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9
《簡明心理學百科全書》 荊其誠 湖南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
《中國大百科全書:心理學》 潘菽,荊其誠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1991
《Progres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Around the World》 Jing QC et al. edited. Hove: Psychology Press. 2006.
《China's Reform and Challenges for Psychology》 Jing QC,Zhang,HC In: J G Adair,D Belanger,K L Dion eds.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Vol. 1: Social,personal and cultural aspects. Hove: Psychology Press,1998. 271-291
《International Psychology》 Jing QC In: K Pawlik,M R Rosenzweig eds. The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psychology.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2000
最新資訊
- 2025年心理咨詢師考試考點記憶:心理健康到底有多重要2025-09-25
- 別再到處找題了!心理咨詢師歷年真題完整版,一鍵獲取!2025-09-17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為什么我們總愛“隨大流”?2025-09-16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容易焦慮的人,常常陷入這個習慣2025-09-15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別被小事氣炸!教你克服“野馬效應”2025-09-13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在職場中感到不開心該怎么辦?如何緩解?2025-09-12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職場實用心理學訓練營2025-09-11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在心理咨詢中,如何處理來訪者的情感反應?2025-09-10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如何在職場中運用心理學技巧提升個人魅力?2025-09-09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如何判斷分裂型人格障礙的情感需求?2025-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