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心理咨詢師三級考試重要考點:社會心理學(9)


第四節:社會動機與社交情緒
第一單元 社會動機概述
一、社會動機的概念:
1 、動機:是引起、推動、維持與調節個體行為,使之趨向一定目標的心理過程或內在動力。
2 、分類:自然動機:是指由人的自然屬性、自然需要引起的動機。
社會動機:是指由人的社會屬性、社會需要引起的動機。
3 、社會動機是人的社會行為的直接原因。
二、動機過程:
需要→心理緊張→動機→行動→目標→需要滿足、緊張消除→新的需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動機的功能:1、激活功能
2 、指向功能
3 、調節功能
四、動機強度與活動效率的關系:
1 、大致呈到U 型曲線,即中等強度的動機,活動效率最高
2 、每種活動都存在動機的最佳水平,并隨活動的性質不同而有所不同,而且
有個體差異。
3 、比較簡單的任務中,活動效率隨動機的提高而上升;
4 、隨著任務難度的增加,最佳動機水平有逐漸下降的趨勢。
第二單元 主要的社會動機――親合動機、成就動機、權力動機、侵犯動機、利他動機
一、親合動機:
1 、親合(合群):是個體害怕孤獨,希望和他人在一起的一種心理傾向。是人際吸引的最低層次。
2 、親合的起源:起源于依戀,產生的因素:先天因素的影響親子間的相互強化
3 、親合的作用:1)滿足個體某些社會性需要
2 )獲得信息
3 )減輕心理壓力
4 )親合可使個體避免窘境。
4 、影響親合的因素:1)情境因素:如:群體在面臨外界壓力的情境
社會隔離(剝奪)者
2 )情緒因素:如:恐懼恐懼情緒越強烈,親合傾向越明顯
高焦慮者的親合傾向較低
3 )出生順序:
二、成就動機:
1 、定義:成就動機是個體追求自認為是重要的有價值的工作,并使之達到完善狀態的動機。是一種基本的社會動機。
2 、成就動機的重要性:
1 )個體的發展,有賴于一定水平的成就動機。
2 )經濟的快速成長,全社會較高水平的成就動機也非常關鍵。
3 、抱負水平:
1 )定義:是個體從事某種實際工作前對自己可能達到的成就目標的主觀估計。
2 )意義――代表個體的一種主觀愿望:與個體實際成就可能有差距;
與成就動機有密切聯系;
與個體已往成敗經驗有關。
4 、影響成就動機的因素:1)目標的吸引力
2 )成功與失敗的主觀概率
3 )個體為實現目標施展自己才干的機會
5 、培養成就動機應注意的問題:
1 )家庭教養方式:
(1)對兒童的自律訓練的嚴格程度與兒童成就動機呈正相關
(2 )和諧的家庭氛圍,指導、勸告式的引導可以使兒童的成就動機發
展較好
2 )強調成就、追求成就的社會氛圍
三、權力動機:
1 、定義:權力動機是個體希望影響和控制他人的心理傾向。
2 、麥克利蘭:個體都有影響或控制他人且不受他人控制的需要,滿足這類需要的心理傾向具有動力性質,這就是權力欲或權力動機。
3 、權力需要是權力動機的決定因素。不同人對權力的渴望程度是不一樣的。
4 、溫特認為存在兩種權力動機――積極的權力動機
消極的權力動機――表現為害怕失去權力
5 、引起權力動機的因素――首先是社會控制的需求
其次是對無能的恐懼
四、侵犯行為:
1 、定義:侵犯行為(侵犯、攻擊行為)是個體有意傷害他人的行動。侵犯是由侵犯動機引起的。
2 、侵犯的構成:
1 )傷害行為:包括身體傷害和言語傷害
2 )侵犯動機(侵犯意圖):是侵犯行為的原因;
3 )社會評價:違反與破壞社會規范和社會準則的侵犯具有反社會性質。
狹義的侵犯專指反社會的侵犯。
4 )親社會的侵犯:維持社會規范與準則的傷害行為;
5 )被認可的侵犯:指介于親社會行為和反社會行為之間的傷害行為。
6 )廣義的侵犯:包括反社會的侵犯、親社會的侵犯、被認可的傷害行為
3 、侵犯的原因:
1 )本能論的解釋:
(1)弗洛伊德的觀點:
侵犯是性本能的一部分――避害趨利;生本能與死本能:死亡本能受到求生欲望的妨礙,因而對內的破壞轉向外部,以侵犯形式表現出。侵犯沖動作為一種心理能量必須宣泄出來否則于身心健康不利
(2 )洛倫茨的觀點――習性學:
A 、侵犯是一種本能,是具有生物保護意義的本能,其生存意義很重要。
B 、認為侵犯是人類生活不可避免的;
C 、為了避免侵犯及其“升級”,應該采取耗散侵犯本能的辦法,如發展冒險性體育活動。
2 )挫折―侵犯學說(多拉德):
(1)挫折的定義:挫折,既指阻礙個體達到目標的情境又指行為受阻時個體產生的心理緊張狀態。
(2 )挫折與侵犯互為因果。
(3 )多拉德認為:侵犯永遠是挫折的一種后果;
侵犯行為的發生,總是以挫折的存在為條件。
(4 )挫折―侵犯學說的三個主要觀點:
* 侵犯強度同目標受阻強度呈正相關。
* 抑制侵犯的力量與該侵犯可能受到的預期懲罰強度呈線性關系
* 如果挫折強度一定,預期懲罰越大,侵犯發生的可能性則越
小;如果預期懲罰一定,則挫折越大,侵犯越可能發生。
(5 )減少侵犯:轉移侵犯性動機;
發泄法。
(6 )對多拉德理論的批評:
米勒:挫折與侵犯不一定是因果關系受挫折后,有許多反應;許多侵犯行為并不來自于挫折;
伯克威茨:只有在憤怒條件下,挫折與侵犯才有關系。
3 )社會學習論的觀點――由班杜拉提出:認為侵犯行為是習得的
機制:是聯想、強化、模仿
重要結論:兒童單憑觀察就可學習侵犯行為,不論是否看到侵犯行為的榜樣人物是否受到懲罰。
4 、侵犯的影響因素:1)情緒喚起水平
2 )道德發展水平
3 )自我控制能力
4 )社會角色與群體
5 )大眾傳媒的影響
五、利他行為:
1 、定義:個體有益于他人、公眾和社會,又不期待任何回報的行為。
2 、利他行為的性質:
1 )利他是一種親社會行為
2 )與助人相比,利他的層次更高,不企求回報,利他者認為這是其出自內心的義務。
3 )利他行為是由利他動機引起的,其特征是以完全有利于他人為目標。
3 、利他的原因:
1 )社會生物學觀點――主張先天因素的作用
2 )社會規范論的觀點:
(1)交互性規范:人應該幫助那些曾幫助過自己的人。
(2 )社會責任規范:社會期待人們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3 )利他是一種社會交換:利他者的付出是幫助他人,其收益是自我價值的提高和焦慮的減小
4 、利他行為的影響因素:
1 )外部因素:
(1)自然環境:
(2 )社會情境:他人在場:責任擴散效應,對利他行為有負面影響;
示范效應;
情境的社會性意義:判斷是否是緊急情況。
時間壓力;
利他的對象的特點:與利他者相似的人、
未傷害過利他者、
有吸引力的人。
2 )利他者的心理特征:
心境:心情愉悅時對他人及事物往往有積極看法,容易產生利他行為。
內疚:內疚時傾向于做些好事加以補償。
人格:社會責任感與利他行為呈正相關,移情能力與自我監控能力也與利他行為呈正相關。
3 )利他技能
最新資訊
- 2025年心理咨詢師考試考點記憶:心理健康到底有多重要2025-09-25
- 別再到處找題了!心理咨詢師歷年真題完整版,一鍵獲取!2025-09-17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為什么我們總愛“隨大流”?2025-09-16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容易焦慮的人,常常陷入這個習慣2025-09-15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別被小事氣炸!教你克服“野馬效應”2025-09-13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在職場中感到不開心該怎么辦?如何緩解?2025-09-12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職場實用心理學訓練營2025-09-11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在心理咨詢中,如何處理來訪者的情感反應?2025-09-10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如何在職場中運用心理學技巧提升個人魅力?2025-09-09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如何判斷分裂型人格障礙的情感需求?2025-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