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基礎心理學章節筆記:第九節第五單元


第五單元 人格理論
一、人格結構的動力理論――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理論(三層次,相互聯系,有機整體)
本我(最低層次):遵循快樂的原則,反映了人的生物本能(原始的人)
自我(中間層次):遵循現實性原則,認得的執行者(現實的人)
朝我(最高層次):遵循道德的原則,意志本我,監督自我(道德的人)
二、人格結構的類型理論:榮格的內―外向人格理論
瑞士新精神分析學家榮格《心理類型理論》將人格分為內向型和外向型
三、人格特質理論:奧爾波特(美國)、卡特爾、艾森克的人格特質人格大五因素模型
把特質看著決定個體行為的基本特性,是構成人格的基本因素,也是評價人格的基本單位
(一)G.W.奧爾波特的人格特質理論(創始人):任何特質都是獨特性和普遍性的統一
特質分為兩類:共同特質和個人特質
關于個人特質:首要特質(影響個體各方面行為的特質):表現為行為傾向
中心特質(決定一個人一類行為、代表一個人的主要傾向的特質)
次要特質(特殊場合下表現出來,不太重要)
(二)卡特爾(英國)的人格特質理論(因素分析法):共同特質和個別特質;表面特質(通過外部行為表現出來)和根源特質(特殊場合下表現出來,不太重要)
有些特質是人格中的動力出來
(三)艾森克(德國)的人格結構維度理論(因素分析法):
1、對人格的描述更為全面、系統,他反對把人格定義抽象化,認為人格是生命實際表現出來的行為模式的總和,主張用特征群,主張采用類型的概念,實際上指的是更高層次或更具一般性的特質,把人格類型描述和特質有機結合起來,從充發揮了兩種模式的特點。
2、人格特質的三個基本維度(類型)―《艾森克人格問卷)(EPQ)
(1)內外傾維度:內傾(比外傾者更高的皮層喚醒水平,尋求安靜);外傾(E)(需要高強度刺激才能提高喚醒水平)。大多數人位于兩者之間
(2)神經質(N):穩定和不穩定
(3)精神質(不是指精神病):得分高,自我中心;得分低,溫柔善良
艾森克劃分出來的四種人格類型:正好和希波克拉底的四種氣質類型相吻合
(四)人格五因素模型(因素分析法)(科斯塔和麥克雷,20世紀80年代)
提出人格大五或人格五因素(FFM),編制NEO讓那個調查表(測量五因素的工具)
人格五因素包括:神經質(N)、外傾性(E)、經驗開放性(O)、宜人性(A)、認真性(C)
最新資訊
- 2025年心理咨詢師考試考點記憶:心理健康到底有多重要2025-09-25
- 別再到處找題了!心理咨詢師歷年真題完整版,一鍵獲取!2025-09-17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為什么我們總愛“隨大流”?2025-09-16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容易焦慮的人,常常陷入這個習慣2025-09-15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別被小事氣炸!教你克服“野馬效應”2025-09-13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在職場中感到不開心該怎么辦?如何緩解?2025-09-12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職場實用心理學訓練營2025-09-11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在心理咨詢中,如何處理來訪者的情感反應?2025-09-10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如何在職場中運用心理學技巧提升個人魅力?2025-09-09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如何判斷分裂型人格障礙的情感需求?2025-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