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詢師理論之咨詢心理學第二節第四單元


這種理論指導下的心理咨詢,沒有行為主義那種標準化的操作過程。它實質上是求助者和咨詢師之間,以存在-人本主義的人生哲學為準繩,圍繞著求助者的心理問題,進行“平等、自由地”討論。通過這種討論,使求助者接受人本主義哲學理念。創立這種咨詢手段的人堅信,只要相信了這種人生哲學,就能解脫自身的一切苦悶,無限的“潛能”便可進發出來,推動求助者直逼“自我實現”的頂巔,獲得“自我高峰體驗”。
運用這類心理咨詢方法的咨詢師,必須是這種“主義”的信奉者。當然,在臨床咨詢中,咨詢師自己,也必須力求扮演成“人本主義者”,比如,要力求對求助者“五條件地關注”,咨詢必須充滿“自由”、“平等”、“關注”、“溫暖”、“真誠”的氣氛,等等。作為咨詢技巧,必須渲染這種氣氛,必須能夠熟練地使用它們,以便盡快地建立起“咨詢關系”。建立起這種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咨詢關系”,對咨詢十分重要。當求助者進入并體驗到“無條件地被關注”時,當這種人際關系(即人本主義的“心理咨詢關系”)建立起來之后,據說,這種“自由”、“平等”、“關注”、“溫暖”、“真誠的”,“無條件關注”的“咨詢關系”,就成為心理咨詢的制高點。只要是將求助者引入這種關系中,使其深深體驗著“無條件的關注”、平等、溫暖、真誠,求助者自然就可以接受“自我實現”的觀念、認定“自我潛能是無限的”、“潛能無論在生理或心理方面都有本能性的完善化趨勢”、相信自我存在價值、接納自我的弱點等等,整個人本主義哲學理念,便被求助者不知不覺地接受。當然,事情遠非如此簡單,如若求助者也有自己固有的觀念,或許,求助者的固有觀念與咨詢師的觀念相左,又當如何呢?此時,咨詢師無論如何也不能莽撞,不能直接地批評求助者,而是通過巧妙的和恰當的反駁或沖擊,改變求助者的想法,最終,使他的思想納入人本主義的理念框架。
一百多年前,德國產生了費爾巴哈的人本主義哲學,原本是反對宗教的;20紀中期,美國產生了馬斯洛和羅杰斯的人本主義,但它卻是反對科學的。他們不認為美國的社會問題是與霸權主義和冷戰有關,而“認為20世紀社會的許多問題都是科學技術與老師政治蔓延滋長所引起。”。
至于臨床操作,他們向求助者宣傳關于“存在”、“意志自由”、“價值觀念”、“人的潛能”以及“自我實現”等等的哲學概念。除了心理咨詢以及管理心理學行業,人本主義心理學并不為大多數其他心理學家所接受,但是由于他在美國產生,而美國的心理學影響較大,所以很快便形成了勢力。這種勢力既然波及到中國,便不能不引起中國心理學家們的注意。為此,我們直接引用美國著名理論心理學家的評論,幫我們理解這一理論的特點。
美國理論心理學家J. P. 查普林在他的專著《心理學的體系和理論》中,對產生于美國的存在-人本主義心理學的總體評價是:“人本心理學家試圖建立一種主觀經驗心理學,目的在于探索存在、意志自由、價值觀念和人的潛能等問題,不是在一種分析的、科學的意義上,而是指向個人的解放,擺脫那些阻礙個人發展的文化羈絆。自然,這一觀點已在關心人性改善事業的個人和團體中得到支持,如在交朋友小組中,沉思與意識擴張的倡導者中,并在某種程度上在神秘主義者中都有支持者。人本主義基本上仍然是一種同存在主義哲學緊密相聯的立場或觀點,并因此也仍然停留在實驗心理學范圍以外。”
2013年心理咨詢師保過班套餐>>> 2013年心理咨詢師一對一雙證保過套餐>>>
2013年心理咨詢師課程免費試聽>>> 2013年心理咨詢師課程報名>>>
最新資訊
- 別再到處找題了!心理咨詢師歷年真題完整版,一鍵獲取!2025-09-17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為什么我們總愛“隨大流”?2025-09-16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容易焦慮的人,常常陷入這個習慣2025-09-15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別被小事氣炸!教你克服“野馬效應”2025-09-13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在職場中感到不開心該怎么辦?如何緩解?2025-09-12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職場實用心理學訓練營2025-09-11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在心理咨詢中,如何處理來訪者的情感反應?2025-09-10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如何在職場中運用心理學技巧提升個人魅力?2025-09-09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如何判斷分裂型人格障礙的情感需求?2025-09-08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什么是焦慮型人格障礙?2025-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