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雙江:關于父親的心理學研究


人民日報日前撰文稱“此刻的李雙江,一定承受著數倍于普通父親的煎熬。”呼吁大眾理解李雙江所受之委屈。文章通篇讀來,人民日報非但矯情,更讓人嚼著根本不懂什么是父親。在這不得不科普一下關于父親的心理學研究。
父親,關乎孩子的人格
美國心理學家研究發現,一個人是否能夠取得成就約三成取決于后天努力,七成取決于父母親及家庭塑造。作為孩子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同樣一句肯定的話父親說出來對孩子的影響大于母親。母親對孩子的影響主要是孩子能否成為一個獨立的人,而父親則是塑造孩子對生命的看法,關系到人格的形成。
從這個角度來看,李雙江被批,一點不冤枉。
父親是如何影響孩子的?
父親對孩子影響力的大小主要取決于3個因素:
1. 父親的人格;
2. 父親的社會地位;
3. 父親在家庭中的地位。
一般而言,父親的優點是心胸開闊,實踐范圍相對母親要廣泛一些,在一些重大問題上比較理智,看得長遠。成熟的父親負責任,敢于擔當,應變能力較強。父親在家庭中的作用主要是兩個:一是建立良好的家風和有彈性且人性化的家庭規則,二是做好家庭關系構建的導演。父親不必像母親那樣事事都關心到,但在關鍵時候必須能夠緩解家庭矛盾,化解沖突。
長期以來,我們總是習慣強調母愛的力量,強調母愛的崇高,事實上,父愛的力量同樣偉大。就像一只鳥兩只翅膀、一個人兩條腿一樣,母愛和父愛缺一不可,無法替代。
美國《父母》雜志總結出父親的獨特之處:
1.父親跟母親的作用是不同的;
2.父親更愛與孩子玩鬧游戲;
3.父親對孩子的推動作用更大;
4.父親使用的語言更復雜;
5.父親對孩子的約束更多;
6.父親使孩子更社會化,為他走進現實世界做準備;
7.介紹并示范男人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和行為;
8.父親支持妻子;
9.父親更會幫助孩子發揮潛能。
很多心理學家認為,生活中的證據證明,父親對孩子的成長十分重要,平均來說,結了婚的父親與孩子在一起的時間比未婚父親與孩子在一起的時間要多得多。一個男人結了婚之后會變得工作比以前更努力。許多相關的實證研究表明,生活在父母雙全的家庭里的孩子要比失去父親的孩子在各個方面都更加優秀。美國一項調查顯示,一個從小就不與父親生活在一起的男孩比與父親生活在一起的男孩犯罪的概率高2倍;而一個與未婚或離婚媽媽生活在一起的女孩,比起與親生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女孩十幾歲就做媽媽的概率要高5倍。同樣,生活在單親家庭或與繼父母生活在一起的青少年比與親生父母生活在一起的青少年更容易出現問題。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詹姆斯?杜布森認為:“讓一個男孩和一個合適的男人在一起,這個男孩永遠不會走上邪路”(這句話振聾發聵。人民日報,你還嚼著李雙江冤枉嗎?)。
2013年心理咨詢師保過班套餐>>> 2013年心理咨詢師一對一雙證保過套餐>>>
2013年心理咨詢師課程免費試聽>>> 2013年心理咨詢師課程報名>>>
最新資訊
- 別再到處找題了!心理咨詢師歷年真題完整版,一鍵獲取!2025-09-17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為什么我們總愛“隨大流”?2025-09-16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容易焦慮的人,常常陷入這個習慣2025-09-15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別被小事氣炸!教你克服“野馬效應”2025-09-13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在職場中感到不開心該怎么辦?如何緩解?2025-09-12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職場實用心理學訓練營2025-09-11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在心理咨詢中,如何處理來訪者的情感反應?2025-09-10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如何在職場中運用心理學技巧提升個人魅力?2025-09-09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如何判斷分裂型人格障礙的情感需求?2025-09-08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什么是焦慮型人格障礙?2025-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