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的離退休的 假期后心理咨詢的老人多了


國慶黃金周過去了,市民們紛紛收拾心情,投入到正常工作、學習中。然而長假剛過,不少人感到的并不是休息過后的精神抖擻,而是覺得這里不舒服,那里不愜意。這不,才上班一個星期,德安醫院醫學心理科的舒京平醫生每天平均要接診20多例心理障礙患者。其中,有上班族,有學生,還不乏老年人。
舒京平醫生反映:長假過后,來心理科咨詢的老年人占到就診人群的20%-30%。隨著社會老齡化的加劇,“銀發浪潮”即將席卷而來,如何保障老人安享晚年,提高其身心健康水平,已成為全社會關切的問題。每年的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今年的宣傳主題是“精神健康伴老齡,安樂幸福享晚年”,讓我們來看看最近心理科老年人的情況。
故事一:“空巢”老人渴望不“空心”
“醫生,我媽媽國慶長假身體還好好的,怎么這兩天就突然覺得頭昏、無力,檢查下來也沒什么大毛病,可還整天嚷著不舒服呢?這不內科醫生建議我們來看看心理科。”長假后上班第二天,舒京平醫生就接待了一位老年患者家屬。原來,這位家屬口中的王阿姨國慶長假后情緒變得比較煩躁,常為了一點小事就和老伴發脾氣,還老覺得頭暈、心慌、無力,睡眠也差。
老師評析:
舒京平表示,國慶長假后,他們已經碰到了好幾例這樣的老年患者,其實這是“空巢”老人常見的現象。
“空巢”,意思是孩子長大離家后,父母獨自在家的空虛、寂寞的狀態。許多老年人以前將大把的精力花在照顧子女上,一旦子女獨立離家了,一直忙綠而有節律的生活破壞了,老年人就感覺生活失去了重心。這種想讓孩子常回家看看的情緒,有些老人并不是通過語言,而是通過“軀體不適”表達了出來,一會兒覺得這里不舒服,讓子女回家瞧瞧,一會兒覺得那里有點酸痛,讓子女帶著去醫院看看。空巢老人最盼望的就是過年過節,一家老小團聚在一起,可節日一過或是臨近節日快結束,就覺得家里的氣氛重歸冷清,心情特別糟糕,并出現失眠、吃不下飯等癥狀。
故事二:讓離退休老人退而不“休”
50多歲的張某是我市某單位的一把手,年前退了二線。長假過后,他來心理咨詢,說自己老是不明原因的失眠,明明工作、生活都很順利,但就是感覺情緒差,頭昏胸悶,說不出的難受。
老師評析:
舒京平告訴我們,“離退休綜合征”也是老年人常見的心理問題,許多老人在離退休后失去了工作,感覺自己失去了自我,失去了人生的目標,特別是失去了與社會的聯系,有的表現出脾氣暴躁,有的則情緒壓抑、苦悶、悲觀。該患者雖然還沒退休,但是工作崗位進行了調整,不負責具體事務了,工作狀態也由忙碌到空虛,感覺自己沒有價值了,別人對自己也沒有以前那么尊重了,產生了非常強烈的心理落差。
特別提醒:幫助喪偶老人擺脫心理陰影
舒京平說,其實在老年人中喪偶后心理調適不好也極易產生心理障礙。這類患者女性居多,因老伴去世后,精神低落,感到壓抑,做什么事都打不起精神,有時一個人偷偷哭,特別在乎周圍人看自己的眼光和對自己的評價,不想出門。總是回想老伴在的時光,頭老低著,不愿意說話,家人和其說話也不愿意搭理。睡眠也差,入睡困難,還易醒,經常發無名火。其實這都是家人去世導致親密感喪失,激發了患者對死亡的恐懼、自責以及懷念。
老師支招:
衰老是人們不可避免的自然規律,它給老人帶來許多的不適、煩惱和困境。同時,由于退休、婚姻變故、獨居、空巢等生活方式的變化,都會使老人產生強烈的情緒波動,出現焦慮、抑郁、孤獨感和被社會拋棄感,進而影響身體健康。老年人要認識到人到老年是人生的一大轉折,但絕不是人生的終點。老年人若出現心理障礙可以到醫院尋求專業幫助,做一次“心理整容”,糾正認知,重新認識和調整角色,規劃生活。老年人還要多走出家門,培養廣泛興趣;多找支持來源,重新塑造自我價值感;加強人際交往,找到生命的意義和樂趣。
2013年心理咨詢師保過班套餐>>> 2013年心理咨詢師一對一雙證保過套餐>>>
2012年心理咨詢師課程免費試聽>>> 2012年心理咨詢師課程報名>>>
最新資訊
- 別再到處找題了!心理咨詢師歷年真題完整版,一鍵獲取!2025-09-17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為什么我們總愛“隨大流”?2025-09-16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容易焦慮的人,常常陷入這個習慣2025-09-15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別被小事氣炸!教你克服“野馬效應”2025-09-13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在職場中感到不開心該怎么辦?如何緩解?2025-09-12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職場實用心理學訓練營2025-09-11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在心理咨詢中,如何處理來訪者的情感反應?2025-09-10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如何在職場中運用心理學技巧提升個人魅力?2025-09-09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如何判斷分裂型人格障礙的情感需求?2025-09-08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什么是焦慮型人格障礙?2025-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