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史上重要人物之班杜拉


阿爾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 1925.12.04],美國心理學家,生于加拿大阿爾伯達省的曼達爾鎮。他是新行為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社會學習理論的創始人。
1949年班杜拉在哥倫比亞大學獲學士學位;1951年在美國衣荷大學獲心理學碩士學位;1952 年獲哲學博士學位;1953年到斯坦福大學心理學系執教;1964年升教授,在這期間,受赫爾學派的影響,他把學習理論運用于社會行為的研究中,由于他的奠基性研究,導致了社會學習理論的誕生,從而也使他在西方心理學界獲得較高的聲望;1972年獲美國心理學會授予的“杰出科學貢獻獎”;1973 年獲加利福尼亞心理學會“杰出科學成就獎”;1974當選為美國心理學會主席,1980年獲美國心理學會頒發的杰出科學貢獻獎。
班杜拉念小學和中學時,生活條件艱苦,教師和財源都很缺乏,那時候的學習主要靠自學,班杜拉后來回憶說:“當時所學的大多數課本中的內容后來都過時了,唯獨期間養成的自我主導性一直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指導著我工作、學習、研究等。”成功成名就的班杜拉用“我能做到!”來解釋“自我效能感”時,他回想起他少年時的經歷,他說這句話正是他自己一生的寫照。沒錯,他能做到,并且,他做到了!
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包含觀察學習,自我效能,行為適應與治療等內容。他把觀察學習過程分為注意、保持、動作復現、動機四個階段,簡單地說就是觀察學習須先注意榜樣的行為,然后將其記在腦子里,經過練習,最后在適當的動機出現的時候再一次表現出來。他認為以往的學習理論家一般都忽視了社會變量。他們通常是用物理方法來進行的動物實驗以此來創建他們的理論體系,這種研究方法對于作為社會一員的人的行為來說,沒有多大的研究價值。因為人是生活在一定的社會條件下,所以他主張在自然的社會情境中來研究人的行為。事實上,人們在社會情境中通過觀察和模仿,學到了許多行為。
班杜拉在 1977 年提出“自我效能”的概念,用以指個體對自己在特定的情境中是否有能力得到滿意結過的預期。他認為個體對效能預期越高,就越傾向做出更大努力。班杜拉指出了四點影響自我效能形成的因素,即:直接的成敗經驗,替代性經驗,言語勸說和情緒的喚起,這四方面的內容影響了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同時也對教育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喚起有很大的影響,自我效能感在教育心理學領域對教師心理的研究和學習動機的研究中頗受關注。
班杜拉理論有著豐富的內涵和外延,他區分了人類學習的兩種基本過程,即直接經驗學習和間接經驗學習;提出了觀察學習是人類間接經驗學習的一種重要形式,它普遍地存在于不同年齡階段和不同社會文化背景的學習者中,他的社會學習理論進一步發展了傳統的強化理論,并且以教育有著重要的價值和實踐意義。但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也局限性和不足之處,它的局限性在于它不適合于解釋和說明陳述性知識的學習和復雜的、高難度的技能訓練的過程,僅適用于解釋和說明觀察,模仿等社會性學習的過程。但有的學者認為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還有被發展、深化的余地,只要加以適當地發展性研究,就可能繁衍出一些適用與解釋特殊社會環境和特殊社會成員的社會性學習的理論.
主要著作:
青少年的攻擊:1959
社會學習與人格發展:1963
行為矯正原理:1969
心理學的示范作用:沖突的理論:1971
攻擊:社會學習的分析:1973
社會學習理論:1977
變化社會中的自我效能:1977
思想與行為的社會基礎:一種社會認知理論:1986
2013年心理咨詢師保過班套餐>>> 2013年心理咨詢師一對一雙證保過套餐>>>
2013年心理咨詢師課程免費試聽>>> 2013年心理咨詢師課程報名>>>
最新資訊
- 別再到處找題了!心理咨詢師歷年真題完整版,一鍵獲取!2025-09-17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為什么我們總愛“隨大流”?2025-09-16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容易焦慮的人,常常陷入這個習慣2025-09-15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別被小事氣炸!教你克服“野馬效應”2025-09-13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在職場中感到不開心該怎么辦?如何緩解?2025-09-12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職場實用心理學訓練營2025-09-11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在心理咨詢中,如何處理來訪者的情感反應?2025-09-10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如何在職場中運用心理學技巧提升個人魅力?2025-09-09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如何判斷分裂型人格障礙的情感需求?2025-09-08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什么是焦慮型人格障礙?2025-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