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老妇人XXXX-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综合网-97SE亚洲国产综合在线-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

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咨詢師 > 心理咨詢師備考資料 > 《精神衛生法》:心理咨詢師不能做心理治療

《精神衛生法》:心理咨詢師不能做心理治療

更新時間:2012-12-25 15:03:40 來源:|0 瀏覽0收藏0

心理咨詢師報名、考試、查分時間 免費短信提醒

地區

獲取驗證 立即預約

請填寫圖片驗證碼后獲取短信驗證碼

看不清楚,換張圖片

免費獲取短信驗證碼

摘要 《精神衛生法》:心理咨詢師不能做心理治療

    今年10月2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精神衛生法》(簡稱《精神衛生法》),將于明年5月1日正式施行。據了解,這是我國首部保障精神障礙患者權益的法律,自1985年啟動立法,已歷時27年。
  
   中國心理評估專業委員會委員、衛生部中國精神疾病治療指南老師委員會委員、市廣濟醫院主任醫師梅其一教授介紹說,《精神衛生法》的最大貢獻是保護患者權利,明確“精神障礙的住院治療實行自愿原則”。據此原則,除非達到危險性程度,精神障礙患者有權拒絕住院。這就要求醫生對疑似患者作出判定,看是否有收治的必要,這也對社區、家庭、公安等有關部門提出了更高要求。老師表示,《精神衛生法》實施過程中,還會遇到一些問題,這就需要公安、社區等承擔相應責任,進一步探索和實踐。
  
   兩者適用對象不同
  
   《精神衛生法》第二十三條明確指出:“心理咨詢人員不得從事心理治療或者精神障礙的診斷、治療。”
  
   心理咨詢是心理咨詢師運用有關心理科學的理論和方法,通過解決咨詢對象的心理問題,來維護和增進身心健康,促進個性發展和潛能開發的過程。梅其一說,心理咨詢師的服務對象是正常人,主要對正常人在學習、工作、家庭等方面存在的不健康心理,進行調適。
  
   梅其一認為,心理咨詢不適合對精神障礙進行診斷和治療,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心理障礙是一種疾病,它的發病因素包括生物學、心理學、社會學三方面,因此,不能簡單看成心理刺激問題;二是,心理咨詢師是以心理學為學習背景,其培訓內容為正常人的不健康心理,在臨床精神醫學方面,了解并不充分;三是,心理咨詢師往往會對咨詢者提出要求,但如果精神病人處發病期間,不能完成所有要求,這將給患者心理帶來負面影響,影響嚴重的,甚至會發生自殺等過激行為。《精神衛生法》對心理咨詢師的工作也作出明確定義,即對正常人心理作調適。
  
   心理治療又稱精神治療,是指以臨床心理學理論系統為指導,以良好的醫患關系為橋梁,運用臨床心理學的技術與理論治療病人心理疾病的過程。簡單來說,心理治療就是如何把病人治療為正常人。心理治療過程涉及許多醫學理念,例如精神動力學的治療、認知行為治療(CBT)、人際心理治療(IPT)。梅其一說,心理治療不是和病人談談說說,就會使病人恢復成正常人,進行心理治療需要一定條件,需要一套操作方式,甚至需要一個團隊的共同努力。
  
   《精神衛生法》第二十五條明確,“開展精神障礙診斷、治療活動,應當具備下列條件,并依照醫療機構的管理規定辦理有關手續:一、有與精神障礙診斷、治療相適應的精神科執業醫師、護士;二、有滿足開展精神障礙診斷、治療需要的設施和設備;三、有完善的精神障礙診斷、治療管理制度和質量監控制度。目前,只有正規的精神病專科醫院才具備這些條件,一般的心理咨詢室還不能達到這些要求。
  
   就醫半年內為治療敏感期
  
   據了解,病人開始求醫治療的半年為治療敏感期,相當比例的精神病人若在早期使用藥物治療,大腦神經完全可以修復,但若過了這段時間再來治療就很困難。也就是說,如果病人在這段時間只是接受心理咨詢而不接受疾病治療的話,患者有可能錯過治療最佳時間,貽誤病情。
  
   那么,如何區分正常心理和精神障礙?梅其一認為,正常人若出現心理問題,一般屬于隱私范疇,不會影響工作學習。而若同事、朋友都發現其心理有問題,或嚴重影響工作學習,就很有可能是精神障礙,需找專科醫生就診,進行心理治療。
  
   據了解,心理治療人員是具有醫學背景和醫學理念,通過正規學習后具有臨床心理學研究生以及相等學歷的醫務人員。心理治療作為精神障礙輔助手段是有效的,病人通過心理治療后病情大多會有好轉。
  
   梅其一在中國臺灣進行學術交流時,中國臺灣榮總醫院醫生也向他介紹了中國臺灣當地的心理治療情況,當病人遇到心理障礙時首先會找醫生,由醫生綜合考慮心理治療對該病人的質量和有效性,爾后開具處方讓患者到醫生簽署的指點地點接受心理治療,否則不能參加醫療保險。
  
   開展心理治療對不同患者也有不同方法和效果。美國大量臨床研究實驗已證明,應用認知行為治療、人際心理治療等心理治療,對輕度抑郁障礙和焦慮障礙等疾病是有效的,需在專業醫療機構進行,由專業心理治療醫生開展,不超過20次,每次治療時間不超過1個小時。若是重性精神疾病,需在藥物基礎上再進行心理治療。

  2013年心理咨詢師保過班套餐>>>      2013年心理咨詢師一對一雙證保過套餐>>>   

  2013年心理咨詢師課程免費試聽>>>    2013年心理咨詢師課程報名>>> 


  
   病例解讀
  
   做了心理咨詢為啥還會自殺?
  
   □市廣濟醫院心理治療師吳正言
  
   病例回放
  
   上個月的一個午后,18歲的思怡(化名)割腕自殺。搶救她的急診醫生說,她先用水果刀在自己的左手腕劃了兩道,爾后覺得血流得太慢,又割開了自己的喉嚨。如果晚來一兩分鐘,就沒有希望了。
  
   怎么也想不到這樣一個18歲、看上去文文弱弱的女孩兒,執刀之手如此決絕。命救回來了,但她眼睛卻總是暗淡無光,嘴角緊閉拒絕進食,經常落淚,對家人的關心詢問不理不睬。
  
   家長心里也納悶,為啥找了心理咨詢師,孩子還會自殺,且先前,心理咨詢師也沒有對家屬做任何提醒。
  
   思怡的父母發現問題嚴重,帶孩子來到市廣濟醫院。該院心理科主任湯臻為她制定治療方案。在藥物治療的同時,心理治療師每天為她進行心理治療。很快醫生便診斷思怡患有雙相情感障礙,這是一種常見的心理疾病,其特征是情緒忽高忽低,興奮時整日眉飛色舞、精力充沛,心情低落時又郁郁寡歡甚至尋死覓活。
  
   思怡的父母回想整個發病過程,的確是這樣。剛開始發現異常時,思怡經常會突然激動發脾氣,老師說她上課坐不住、愛插嘴、老是和同學講話,被批評后還頂撞老師。為此,父母特別帶她,找心理咨詢師進行心理咨詢。一個月后,父母發現她一個人跑出去游蕩的情況愈來愈少,上課也不插嘴了,但她經常嘆氣,流露出“活著沒啥意思”的想法。而正當思怡父母不知該怎么辦時,思怡竟自殺了。
  
   思怡在主治醫生和心理治療師的幫助下,病情逐漸好轉,經過一個半月住院治療,情緒已基本平穩。有一天,思怡詢問心理治療師,手腕、喉嚨傷口拆線會不會痛,會不會留疤。這讓醫生欣喜不已,因為知道痛、怕難看,都是正常心理的表現。
  
   據了解,思怡出院后,還將進行每周一次的心理治療和每月一次的復診,以及一系列社會適應訓練和家庭模式調整練習。
  
   老師解讀
  
   當前我國心理咨詢業入行門檻較低,資質評定缺乏嚴格統一標準。據了解,像思怡這樣,被心理咨詢師貽誤治療的并非個案。
  
   心理咨詢師接受的主要是心理咨詢技術的訓練,治療范圍為一般心理問題和部分輕型心理疾病,對于精神障礙缺乏足夠認識。
  
   據了解,像思怡這樣的雙相情感障礙患者,急性發作期必須靠心境穩定劑藥物控制,同時需要嚴格監護,并定期予心理測量監控其情緒波動情況,否則興奮過頭或悲傷欲絕,都有可能對自身或他人的人身安危造成傷害。

 

  2013年心理咨詢師保過班套餐>>>      2013年心理咨詢師一對一雙證保過套餐>>>   

  2013年心理咨詢師課程免費試聽>>>    2013年心理咨詢師課程報名>>> 

分享到: 編輯:環球網校

資料下載 精選課程 老師直播 真題練習

心理咨詢師資格查詢

心理咨詢師歷年真題下載 更多

心理咨詢師每日一練 打卡日歷

0
累計打卡
0
打卡人數
去打卡

預計用時3分鐘

環球網校移動課堂APP 直播、聽課。職達未來!

安卓版

下載

iPhone版

下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