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詢師考試案例分析:厭學兒童


一、基本資料
張×,男,14歲(1988年4月27日生),江蘇南京市人。初中一年級學生。
求助者沒出世時,父親就去世了,求助者是個遺腹子,在他出生后,其母帶著求助者再婚,與繼父無孩子。目前身體發育正常,本人無重大疾病歷史,家庭無精神病史。平時神態冷漠,憂郁,臉色蒼白,面無表情。
二、主訴與個人陳述:
主訴:進入初中以來,學習成績很不理想,同學們看不起我,老師也不喜歡我,我不想學習,不想來學校。
個人陳述:我出生就沒見過我的親身父親,媽媽對我很關心,但是我的事情她都要管,沒有自由。我和繼父關系怎么也親近不起來,我和他們很少說話,小學老師是個新分來的老師很年輕,由于我學習不好,她經常用難聽的話罵我,所以同學們都看不起我;初中老師也不喜歡我,因為我的學習成績很差。其實我對學習不感興趣,不想學習,不愿意呆在學校,整天想著電腦游戲可以給自己帶來一點快樂。現在父母在外面做生意根本管不了我,我更加放任自己了。
三、觀察與他人反映:
觀察:來訪者始終低頭,眼睛無神,鞋底不停的蹭地面,說話速度慢,短短續續,不連貫。
姑姑:侄子從小很可憐,沒出世沒了父親,大家都疼他,什么事都不要他做,只是希望他能把書讀好,可是小學六年只顧玩,本想到了中學人長大一點能好點,誰知道他比小學更加放任自己,在他媽媽下崗開了小飯館以后,更是經常逃課出去玩,或跑回家玩電腦,學習就不要提了。每次說他,他明確表示不愛學習,不想學習。
四、評估與診斷:
1、心理測試結果:
SDS(標準分):53分,提示有輕微抑郁情緒;
SAS(標準分):57,提示有輕度焦慮情緒;
SCL-90:焦慮因子分2.9,軀體化因子2.0,抑郁因子1.6,其余各因子分均小于1;
EPQ(T分):E40;P50;N73;L38:提示內向,情緒極不穩定。
2、診斷:一般心理問題。
3、診斷依據:
按照診斷病與非病的“三項原則”分析:來訪者主觀與客觀世界是統一的;該來訪者知、情、意是協調一致的,對自己的心理問題有自知力,有主動求醫的行為;無邏輯思維的混亂,無感覺知覺異常,無幻覺、妄想等精神病的癥狀;個性也是相對穩定的。所以不屬于精神疾病。
4、鑒別診斷:
根據軀體疾病歷史、精神病家族歷史以及典型心理與行為異常的表現排除了兒童精神障礙,例如腦器質性精神障礙、早發兒童精神分裂癥、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動障礙、品行障礙、情緒障礙。家庭教育的不當、老師的偏心、同學的嫌棄、社會現實的影響使求助者心理嚴重失衡,產生了自私、懶惰、自卑、脆弱等心理偏差,求助者心理與行為問題表現屬于青少年成長中一般性心理問題的咨詢范疇。心理測驗結果支持上述診斷。
5、其心理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情感缺失性孤獨。沒有了親身父親,缺少父愛;班上同學都看不起他,不愿與他交談。
(2、)厭學。因為上課思想經常開小差,很多時候聽不懂老師講課內容,就不愿意聽,經常受到任課老師的訓斥,所以討厭學習生活。
(3、)怕苦畏難,缺乏意志。整天想著不能吃苦,遇到困難,畏縮不前,班級活動、文體活動都不參加。
(4、)迷戀網絡。妄想在虛擬世界尋求安慰與解脫。
五、咨詢目標:
根據以上診斷與評估,經與家長和本人協商,共同確定如下咨詢目標:
(一)近期目標:改善不良認知觀念,減輕焦慮畏難情緒,減少心身癥狀,能夠正常參加學習。
1、幫助求助者重新認識周圍環境,感受到來自父母和其他親人的關愛與期待。
2、重新樹立學習信心,力爭學習有所進步。
3、提高自控能力,逐步戒掉網癮。
(二)遠期目標:完善個性,實現心理問題的徹底解決,實現在學習、生活、人際關系等方面的自我滿意。
六、咨詢方案的制定:
1、主要咨詢方法與適用原理:
方法:用認知領悟療法、支持療法。
原理:認知領悟療法就是通過反復解釋,使求詢者領悟其心理和行為的幼稚性,進而改變認知,減輕或消除癥狀的一種心理療法。認知領悟療法的治療原理,是把無意識的心理活動變成有意識的,使求治者真正認識到癥狀的意義,以得到領悟,癥狀即可消失。這也是心理分析和心理動力學療法的治療原理。認知領悟療法則是,直接和患者一起討論分析癥狀臨床表現的性質,使他們認識到病態情感和行為的幼稚性,領悟到這些感情與行為是幼年兒童的心理和行為模式,與他的實際年齡和身份不相稱的,從而主動放棄這些想法和行為。
2、雙方權利與義務:
(1)咨詢過程中,求助者及監護人的權利和義務:
權利:
A求助者可以根據個人的意愿選擇咨詢師。
B對咨詢進程不滿意可以要求更換咨詢師。
C對咨詢方案、收費、時間有知情權、協商權、選擇權
義務:
A遵守咨詢機構的有關規定。
B遵守和執行商定好的咨詢方案、收費、時間等方面的規則。
C求助者應尊重咨詢師按照預約時間不失約、不遲到,如有特殊情況提前通知咨詢師。
(2)咨詢過程中咨詢師的權利和義務
A、熱愛本職工作,堅定為社會做奉獻的信念,刻苦鉆研專業知識、增強技能,提高自身素質,遵守國家法律、法規,與求助者建立平等友好的咨詢關系。
B、心理咨詢不得因求助者的性別、年齡、職業、民族、國籍、宗教信仰、價值觀等任何方面的因素而歧視求助者。
C、心理咨詢師在咨詢關系建立前必須讓求助者了解心理咨詢工作的性質、特點、這一工作可能的局限及求助者自身的權利和義務。
D、心理咨詢師在對求助者進行工作時應與求助者對工作重點進行討論,并達成一致意見,必要時(如采用某些療法)應與求助者達成書面協議。
E、心理咨詢師不得與求助者產生和建立咨詢以外的任何關系,盡量避免雙重關系(盡量不與熟人、親友、同事建立咨詢關系)。更不得利用求助者對咨詢師的信任謀取私利,尤不得對異性有非禮言行。
F、當心理咨詢師認為自己不適合某個求助者進行咨詢時,應向求助者作出明確的說明,并本著對求助者負責的態度,將其介紹給另一位適合的心理咨詢師或醫師。
G、心理咨詢師始終要嚴格遵守保密原則。
(3)、咨詢時間與收費
咨詢時間每周一次,每次一個小時。
咨詢收費:每次80元人民幣
心理測驗收費:
《SDS抑郁自評量表》80元《EPQ少年版》100元
《SAS焦慮自評量表》80元《SCL―90癥狀自評量表》80元
七、咨詢過程:
咨詢階段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1、診斷評估與咨詢關系建立階段
2001年10月7日
目的:了解基本情況,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確定主要問題,探詢改變意愿。進行心理測試。
方法及過程:填寫咨詢登記表,攝入性談話,了解情況,傾聽求助者介紹他的日常生活。他在學校里屬于不受的學生,性格內向,不愛說話,人際關系不好,同學們不愛搭理自己。目前生活中最大的樂趣就是上網打游戲。經過引導,他回顧了自己小時侯的生活,那時不知道親身父親的事,過得也還好,上學后,學習成績屬于下游,沒有自己喜歡的科目,經常受到老師的訓斥,媽媽也被老師喊到學校,回來就是哭,埋怨我自己不爭氣。訴說這些的時候,他的表情很無奈,很憂郁,沒有笑容。
作業:把這次與咨詢師的談話感受寫下來,把自己的煩惱和對未來的想法寫下來。下次帶來一起討論。
完成情況:求助者談了自己的感受和現狀,也嘗試找了造成現狀的原因。談話基本符合咨詢師的目的與要求。
2、心理幫助、實踐鍛煉階段,即改變認知、行為矯正階段(三次)
第一次咨詢:2001年10月14日
目的:加強咨詢關系,討論上次談話的感受,幫助求助者改變認知。
方法和過程:認知領悟、支持療法。求助者說“感覺輕松很多”,讓他把自己心理的苦悶說出來,這還是第一次。咨詢師耐心的傾聽讓他很感動,他認為咨詢師的態度很親切。咨詢師的親切態度讓長期缺失現實父愛的求助者產生了移情,求助者感覺就象在爸爸身邊安全、親切,愿意說出自己的煩惱和內心的其他感受。說明建立的咨訪關系既是尊重、信任的,又是溫暖、親切的。咨詢師在良好咨訪關系基礎上,幫求助者分析他的現實處境。現父母對求助者的關心與愛護,姑姑、叔叔等對自己的幫助,如何與他們相處?求助者的學習基礎、學校環境、面臨的壓力與機遇,也討論求助者對未來的打算、想法。設定一個近期和一個長遠目標。
作業:設定目標,實現這些目標有何好處?把目標和好處寫紙上。
第二次咨詢:2001年10月21日
目的:A建立學習信心B學習方法輔導
方法和過程:求助者新理了頭發,表情放松,面帶微笑。姑姑反饋:求助者兩周來回家能主動和家人交流聊天,幫助媽媽做一點家務。支持療法,討論將來要實現的目標,求助者希望自己考上職業中專計算機專業學習電腦知識,然后找一個工作,掙錢減輕媽媽的負擔,讓自己的親人都過上好日子。在此基礎上,求助者還羅列了實現這一目標的許多好處。接著,咨詢師與求助者一起研究實現目標的具體措施。分析求助者目前的學習成績。除了語文成績及格以外,其他都很不理想。尤其英語學科成績差。咨詢師告知了學英語的一些方法,要求回去實踐,下次來時談體會。此外還跟求助者一起制定了日常作息時間表,其中給上網玩游戲留出了他能夠接受的時間。
作業:實踐學習方法,觀察效果;嚴格按照時間表安排作息時間,以便下次來作進一步調整。
第三次咨詢:2001年10月28日
目的:A繼續增強學習信心B學習方法的進一步輔導
方法和過程:姑姑的反饋:求助者幾周來情緒比以前好。在家能主動跟家里人說自己學校里發生的事情,跟以前比較,明顯愛說話了。求助者表情明朗,情緒愉快。自敘一周來用咨詢師的方法學習英語效果很好,時間少見效快,增加了他學習的信心。時間安排上基本上是按照跟咨詢師共同制定的作息時間走。求助者希望咨詢師給予的學習方法上的指導。支持療法,咨詢師充分肯定了求助者的所作所為,鼓勵其繼續實踐人際交往和學習方面的方法,接著又與其一起探討了數學等學科的一般規律和學習技巧,進一步制定了薄弱科目的自學補習的具體計劃,求助者聽得十分用心,都記在了本子上,并表示一定會盡力在短期內把以前落下的學科內容補上來。
作業:把奮斗目標和作息時間表寫在紙上,貼在床頭,激勵自己不斷努力。在學習上繼續嘗試新的學習方法,早晨早點起來跑步,課余時間多跟同學在一起運動,鍛煉體魄,以保證學習時精力充沛,又可以增進與同學的友誼,改變人際關系。
完成情況:求助者配合咨詢師按照要求完成家庭作業,也堅持要學校去上學,主動與家人和同學交流,情緒狀況明顯好轉,表示努力搞好學習。
3、結束與鞏固階段(一次)
2001年11月5日
目的:強化學習信心,指出努力的方向,基本結束咨詢。
方法和過程:支持療法匯報學習成績,期中考試在班級里是第38名(原來是45名,全班人數為45人,他倒數第一)。每天早晨跑步做操,體育課、活動課跟同學一起打籃球。因為補課任務多,時間緊張,本周只玩了一次電腦游戲,而且只有一個小時。求助者表示,以后不想再玩游戲了,感覺也沒什么意思,玩夠了。咨詢師對求助者取得的成績大加肯定和贊揚,對他的改變給予了足夠的欣賞和鼓勵,并與求助者一起暢想未來,表示會一直關注求助者,支持求助者。
由于求助者的學習時間緊,咨詢師建議面詢的周期可以拉長,也可以通過電話溝通。求助者表示會經常給咨詢師打電話,必要時還會拜訪咨詢師。求助者又主動提出一些遇到的新問題以及青春期的煩惱跟咨詢師一起討論,咨詢師都給予了熱心的解答,求助者露出了輕松的笑容。
完成情況:求助者表示,以后不想再玩游戲了,感覺也沒什么意思,玩夠了,而且開始關注青春期的問題,說明求助者的認知發生了改變。
八、咨詢效果評估:
(一)效果:
姑姑:侄子精神狀態改變很大,不再迷戀網絡游戲,學習勁頭比以前主動。父母不在家時,能堅持先寫作業后看電視。回家比以前懂事了,有時也能幫父母做點家務。
師生反映:求助者自覺性提高了,作業基本能按時完成,上課也能堅持聽講,課后也能和同學討論一些問題。
求助者自己:心情很好,不再感到孤獨,大家都很關心我,現在我不怕來上學了,上課也不再覺得無聊了,我覺得老師講的課還是有意思的,期末考試排到第34名。
咨詢師:通過回訪和跟蹤,發現基本上達到了預期咨詢目標,初中畢業時,求助者順利考入南京市同創計算機學校。
(二)反省與思考:
1、從結果來看,這次咨詢基本上是成功的。
2、家庭、學校、環境教育對青少年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提高家長的素質和教師自身的素質尤為重要。
2012年心理咨詢師保過班套餐>>> 2012年心理咨詢師一對一雙證保過套餐>>>
2012年心理咨詢師課程免費試聽>>> 2012年心理咨詢師課程報名>>>
最新資訊
- 別再到處找題了!心理咨詢師歷年真題完整版,一鍵獲取!2025-09-17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為什么我們總愛“隨大流”?2025-09-16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容易焦慮的人,常常陷入這個習慣2025-09-15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別被小事氣炸!教你克服“野馬效應”2025-09-13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在職場中感到不開心該怎么辦?如何緩解?2025-09-12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職場實用心理學訓練營2025-09-11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在心理咨詢中,如何處理來訪者的情感反應?2025-09-10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如何在職場中運用心理學技巧提升個人魅力?2025-09-09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如何判斷分裂型人格障礙的情感需求?2025-09-08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什么是焦慮型人格障礙?2025-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