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詢師新手指南:心理咨詢中如何建立良好的咨訪關系
建立良好的咨訪關系是心理咨詢有效性的核心基礎,需要咨詢師具備專業的能力、真誠的態度和主動的策略。
有關系就沒關系,沒關系就有關系。咨訪關系的重要性可以參見《咨訪關系:心理咨詢的療愈工具與治愈之橋》,今天試著談談如何建立良好的咨訪關系,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啟發。
一、核心原則
1. 羅杰斯的三大核心條件
共情:是指咨詢師體驗來訪者內心世界的能力。就像“穿上來訪者的鞋子”理解其感受,而非僅停留在表面問題。共情不是安慰,而是精準理解(如:“這件事讓你感到被背叛”>“別難過”)。
積極關注:是指咨詢師對來訪者言語和行為的積極、光明、正性的方面予以關注,使來訪者擁有積極的價值觀,擁有改變自己的內在動力。積極關注就是辯證、客觀地看待來訪者。
真誠一致:是指咨詢師對來訪者的態度真誠。保持真實、真誠,避免“專家姿態”的疏離感。
2. 尊重與接納
尊重就是咨詢師在價值、尊嚴、人格等方面與來訪者平等,把來訪者作為有思想感情、內心體驗、生活追求和獨特性與自主性的活生生的人去看待。
尊重來訪者的價值觀、文化背景和自主性,允許其以自身節奏展開話題。
3. 安全性
確保物理環境(如私密空間)和心理環境(如保密性)的安全感。心理咨詢原則上要在專業的心理咨詢場所,就像做手術要在無菌手術室一樣。
二、建立咨訪關系的實踐技巧
1. 傾聽
傾聽的核心是“不急著解決”問題,而是通過提問幫助來訪者自我覺察。
注意非語言信號:保持開放姿態、適度目光接觸、點頭回應。
語言回應:用“嗯”“我明白”等簡短回應傳遞專注,避免打斷。
澄清與總結: “你剛才提到……,我理解的對嗎?” “聽起來這件事讓你感到……(情緒命名)”。
情境:來訪者抱怨:“我老公從來不聽我說話!”
咨詢師回應:“你提到‘他從來不聽你說話’,能具體說說最近一次發生這種情況的情景嗎?比如,當時你們在討論什么?你的感受是什么?”
解析:避免直接追問“為什么”,而是通過具體化(時間、事件、感受)幫助來訪者梳理問題。將模糊的抱怨轉化為可討論的具體互動。
2. 共情
情感反應:幫助來訪者識別被忽視的情緒,如:“這件事可能讓你既憤怒又無力。”
避免過度解讀:用試探性語言(如“或許”“可能”)代替斷言,如:“這是否讓你聯想到過去的某些經歷?”
情境:來訪者因工作壓力崩潰哭泣,但回避談論具體事件。
咨詢師回應:“我能感覺到你現在非常難過(情緒命名),可能有些事壓得你喘不過氣(共情)。如果你暫時不想說細節也沒關系,我們可以先在這里停一停,或者聊聊這種壓力給你的身體帶來了什么感覺?
解析:通過命名情緒(“難過”)幫助來訪者聚焦感受,而非事件本身。允許來訪者控制節奏,降低防御心理。
3.無條件積極關注
無論來訪者的品質、情感和行為怎么樣,咨詢師對其都不做任何評價和要求,并對來訪者表示無條件的溫暖和接納,使來訪者覺得他是一個有價值的人。
情境:來訪者自責:“我總是搞砸人際關系,可能我就是個糟糕的人。”
咨詢師回應:“聽起來你對自己有些失望(共情)。不過,當你這么說的時候,我反而感覺到你內心其實很渴望與他人建立好的關系(積極重構)。這種渴望本身已經是一種力量,你愿意多說說它嗎?”
解析:接納負面自我評價,但通過“積極重構”挖掘資源(渴望連接的力量)。避免直接否定(如“你并不糟糕”),而是引導關注潛在動機。
4. 建立合作性目標
共同制定咨詢目標,如:“你希望我們通過談話解決哪些困擾?”
將問題“外化”(敘事療法):將人與問題分開,如:“焦慮是如何影響你的?”
情境:來訪者迷茫:“我不知道咨詢能幫到我什么。”
咨詢師回應:“或許我們可以一起探索你的困擾。比如,你提到最近睡眠不好、容易發脾氣,你希望我們先從哪個方面入手?是改善睡眠,還是梳理那些讓你憤怒的事情?”
解析:將模糊的困擾轉化為可操作的具體目標(睡眠、憤怒事件)。用“我們”強調合作關系,而非咨詢師單方面主導。
5. 處理阻抗與沉默
接納沉默:允許來訪者停頓,而非急于填補空白。
探索阻抗:用溫和好奇的態度詢問:“談論這個話題是否讓你感到不安?”
情境:來訪者突然沉默,低頭擺弄衣角。
咨詢師回應:(等待10秒后,輕聲問)“我注意到你停了下來,現在你心里可能有些復雜的感受。你是希望再想一想,還是愿意和我分享一下剛才閃過的念頭?”
解析:接納沉默而非強行打破,給予來訪者掌控感。將沉默正常化:“復雜的感受”暗示這是被允許的。
情境:來訪者多次打斷咨詢師:“你說這些根本沒用!”
咨詢師回應:“我感覺到你有些挫敗感,甚至對我有些失望(命名情緒)。或許我們可以暫停一下,聊聊你對咨詢的期待是什么?或者你希望我用什么樣的方式和你溝通?”
解析:將“阻抗”轉化為對咨詢關系的反饋機會。賦予來訪者主動權,共同調整咨詢方式。
6. 適度自我暴露
僅在必要時分享相似經歷(以促進信任),避免轉移焦點到咨詢師自身。
情境:來訪者懷疑咨詢師無法理解自己的痛苦:“你肯定沒經歷過這種事!”
咨詢師回應:“我可能確實沒有完全相同的經歷(承認局限),但曾經有位來訪者也有過類似的感受,后來我們發現,那種孤獨感背后其實是對被理解的強烈渴望。你愿意多說說你的感受嗎?”
解析:通過“他人的故事”間接自我暴露,避免聚焦咨詢師本人。將話題拉回來訪者的體驗,維持專業邊界。
三、特殊情境應對
1. 文化敏感性
關注來訪者的文化背景對溝通方式的影響(如對權威的態度、情緒表達習慣)。
情境:國內來訪者習慣回避眼神接觸,說話簡短。
咨詢師調整策略:減少直接的目光注視,采用側身坐姿降低壓迫感。提問方式從“你感覺如何?”改為“這種情況下,人們通常會感到壓力,你呢?”(通過普遍化降低個體暴露的壓力)。
解析:尊重文化差異(如避免直視可能代表尊重而非抗拒)。通過“普遍化”減少來訪者談論個人感受的羞恥感。
2. 危機干預中的關系建立
快速聚焦安全感:“現在你最需要什么支持?”
用穩定、冷靜的態度傳遞可控感。
情境:來訪者在咨詢室痛哭:“我覺得活著沒意義了。”
咨詢師回應:(平靜而堅定)“謝謝你愿意告訴我這些(肯定勇氣)。現在,我們可以一起想想,接下來一個小時里,做什么能讓你感覺稍微安全一點?是留在這里休息,還是聯系一位你信任的人?”
解析:快速聚焦“當下安全感”,而非深入探討自殺念頭。提供有限選擇(休息/聯系他人),增強來訪者對局面的控制感。
3. 青少年與兒童群體
通過游戲、沙盤、繪畫等非語言方式建立連接,減少“審問式”對話。
情境:14歲來訪者抗拒對話,擺弄桌上的沙盤玩具。
咨詢師回應:(拿起一個小動物模型放在沙盤里)“這只小熊看起來有點孤單,它周圍都是高高的樹。如果是你,會想給它加個朋友,還是讓它自己探索這片森林?”
解析:通過隱喻(小熊的處境)間接探討來訪者的孤獨感。以游戲降低對話壓力,讓來訪者通過行動表達內心。
四、常見誤區
1.過度指導:急于提供建議而非傾聽,削弱來訪者自主性。
2.情感隔離:用理論或技術掩蓋真實互動,顯得冷漠。
3.邊界模糊:過度卷入或試圖成為“朋友”,損害專業性。
五、關系維護與深化
反饋循環:定期詢問來訪者對咨詢過程的感受,如:“我們的對話方式是否讓你感到舒適?”
處理移情與反移情:覺察自身情緒反應,必要時通過督導調整。 具體可以參見《自從學了動力學,再也沒有跟來訪者吵架了》
動態調整:隨著咨詢階段推進,靈活調整關系模式(如從支持性轉向挑戰性)。
以上的例子需要根據來訪者的獨特性調整,靈活運用隱喻、故事、非語言工具,適應不同人群的表達習慣。核心是始終傳遞:“我在這里,我認真對待你,我們共同面對。”
良好的咨訪關系是咨詢師與來訪者共同構建的“安全實驗場”,需要技術、人性化與專業倫理的結合。關系的質量往往比技術本身更能預測咨詢效果,因此需持續反思與精進。
編輯推薦:
點擊查看>>2025年心理咨詢師證書怎么考?全國統一報考方式、條件及費用說明!
點擊查看>>2025年心理咨詢師考試時間安排出來啦!報考條件及流程速看!
點擊查看>>已公布!2025年心理咨詢師證書考試時間(全年共考六次)
以上就是“心理咨詢師新手指南:心理咨詢中如何建立良好的咨訪關系”相關內容,更多心理咨詢師的考試信息請持續關注本頻道。環球網校還為大家準備了心理咨詢師考試精講知識點、思維導圖、模擬試題等備考資料,點擊下方免費下載即可領取資料,希望考生們好好復習!預祝大家考試順利~
最新資訊
- 2025年心理咨詢科目報考費用官方規定!(視頻版)2025-08-26
- 2025年9月批次心理咨詢考試報名費用多少?2025-08-25
- 2025年心理咨詢科目報考費用多少?官方收費標準2025-08-21
- 2025年報名心理咨詢科目需要準備哪些材料?2025-08-20
- 2025年國家承認的心理咨詢師證書有變化嗎?最新政策2025-08-12
- 2025年心理咨詢師“新考規”:題型分值變化+通過率實況分析2025-08-10
- 2025年心理咨詢師證書含金量如何?值得考嗎?2025-08-08
- 9月考心理咨詢師更容易?政策/時間/難度三維度對比分析2025-08-08
- 國家承認的心理咨詢師證書有效期多久?2025-08-07
- 2025年最新批次心理咨詢師考試難度如何?2025-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