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詢師課堂:如何克服“拖延癥”



考生須知:2020年5月份的心理咨詢師考試因疫情延遲到8月份進行(點擊查看通知詳情),考生可以 免費預約短信提醒,及時獲取心理咨詢師新的報名時間和考試時間。
圖片源自網絡
“明天再說!”對于有拖延癥的人來說,這句再熟悉不過了。我們想要拖延的,往往是那些現在就要花力氣,但要以后才能看到好處的事,比如更美滿的夫妻感情、更成功的事業、更大的成就感等等。怎樣做才能避免目光短淺,讓自己去做待辦事項上難做的事?想辦法改變大腦感受到的好處與壞處。如果讓大腦自行決定,它的感受是,“現在要做事很麻煩”要比“長遠來說能完成一件事”重要,“我們得讓自己覺得‘采取行動帶來的好處’大過‘現在要花的力氣’”。
戰勝拖延癥的5個建議
1、幻想一下完成目標的好處
怎樣才能讓人們愿意做那些不會立即帶來好處的事,比如怎樣才能讓人儲蓄?
通過研究發現,受試者看見自己未來的照片、對未來更有真實感的時候,就會對存錢會產生很不一樣的看法。研究做了四種實驗,問所有受試者愿意把一千美元中的多少錢存下來,如果受試者看到電腦上自己變老時的模樣,大腦就能真實地感受到未來,他們存的錢是其他人的兩倍。
如果你的待辦事項上有一直拖著不想做的事,只要在心中仔細想像做完的好處,就會有動力去做。
2、給自己能立刻享受的小獎勵
如果你制定了一個長期規劃,需要努力很久才能看到成果,這時可以答應自己,只要完成計劃的一小步,就可以先得到一個小獎品。
3、把踏出第一步變成一件開心的事
當你很怕去做某件事時,可以先找出“最小的第一步”,讓自己鎮定下來,然后開始往前走。如果不害怕,只是拖著不想做,其實也可以用這招,讓大腦覺得短期付出的成本并不高。
此外,還可以把“最小的第一步”和“今天很期待的事”聯系在一起,也就是說把想逃避的事和不想逃避的事綁在一起。這時候可以使用一個“如果……就……”的公式,比如,如果走過了一個能讓自己心情變好、綠意盎然的公園,就花一點時間思考你正在逃避的工作。
我們可以靠著小小的獎勵,讓大腦覺得眼前要做的事,其實是一個個享受的機會。
4、提醒自己不做的話會出現什么后果
人們會評估做一件事的好處與壞處,那不做會怎樣呢?繼續維持現狀會發生什么?人們通常不會去想不行動的結果,這種現象叫做認知偏誤(omission bias),“什么都不做”感覺上要比其他選項更有吸引力,拖延癥就是這樣出現的。
例如,你有一位朋友,這位朋友總會拖延自己的演講稿,于是她想象了自己不準備的結果,發現那是自己最大的噩夢,她可能會在臺上發抖,講得很差。想像完這些,她就有了執行動力。
5、說出口就無法反悔
如果第四條也無法給你行動的動力,可以提前向大家宣布自己要做某件事。研究證實,人們在抵抗誘惑時,提前做一些準備和承諾,要比靠意志力有用。這是因為大腦中的威脅與獎勵系統,十分在意別人對我們的看法。公布自己的計劃,相當于給自己增加不完成計劃的成本,沒有人希望別人覺得自己很好笑或是很懶惰。比如,很多人在報名馬拉松之后,會告訴所有的朋友。
環球網校友情提示:心理咨詢師相關復習資料、模擬試題和歷年真題,請您點擊下面“免費下載”按鈕進入題庫下載學習。
最新資訊
- 別再到處找題了!心理咨詢師歷年真題完整版,一鍵獲取!2025-09-17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為什么我們總愛“隨大流”?2025-09-16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容易焦慮的人,常常陷入這個習慣2025-09-15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別被小事氣炸!教你克服“野馬效應”2025-09-13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在職場中感到不開心該怎么辦?如何緩解?2025-09-12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職場實用心理學訓練營2025-09-11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在心理咨詢中,如何處理來訪者的情感反應?2025-09-10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如何在職場中運用心理學技巧提升個人魅力?2025-09-09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如何判斷分裂型人格障礙的情感需求?2025-09-08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什么是焦慮型人格障礙?2025-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