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老妇人XXXX-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综合网-97SE亚洲国产综合在线-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

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咨詢師 > 心理咨詢師備考資料 > 心理咨詢師課堂:如果有一天什么東西都舍不得扔,說明你“病了”

心理咨詢師課堂:如果有一天什么東西都舍不得扔,說明你“病了”

更新時間:2020-06-03 11:11:19 來源:環球網校 瀏覽44收藏4

心理咨詢師報名、考試、查分時間 免費短信提醒

地區

獲取驗證 立即預約

請填寫圖片驗證碼后獲取短信驗證碼

看不清楚,換張圖片

免費獲取短信驗證碼

摘要 心理咨詢師是一個可以終生從事的職業,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持續發展。心理咨詢師是一個屬于高階層的職業,不僅體現在收入方面,而且在服務的人群方面也是如此。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心理咨詢師課堂:如果有一天什么東西都舍不得扔,說明你“病了”。

考生須知:2020年5月份的心理咨詢師考試因疫情延遲到8月份進行(點擊查看通知詳情),考生可以 免費預約短信提醒,及時獲取心理咨詢師新的報名時間和考試時間。

2020心理咨詢師備考資料

圖片源自網絡

很多人都有收集物品的習慣,他們舍不得扔東西,因為在他們看來,這些東西遲早有一天可以用上,事實上,這一天永遠也不會到來。

囤積行為

心理學上把舍不得扔東西,囤積各種物品的行為定義為為囤積癥,Smith學院心理學教授蘭德·弗羅斯特和波士頓大學社會工作學院教授蓋爾·斯泰吉蒂用了20年時間,對患有囤積癥的人群做了大量的調查和行為動機研究,并在《物品:強迫性囤積和物品的意義》中,對這一現象進行了剖析。

20年的時間里,他們和囤積者們一起工作、生活(包括下水道和垃圾場),結果發現,這些囤積者即使知道自己囤積的東西意義不大,仍然難以舍棄。在囤積行為出現的最初階段,他們表現出了更強的分類意識和專注度。

而隨著雜物的不斷堆積,他們的身體和心理狀態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他們的注意力變得分散,經常處于焦慮不安中,嚴重的患者甚至出現抑郁癥的表現。

斯泰吉蒂(Steketee)教授試圖將囤積行為和強迫行為相聯系,囤積癥是一種神經系統的疾病,這一點和強迫性心理障礙很相似。

囤積癥患者喜歡不停地添置新東西,同時也舍不得扔掉舊東西,對于那些已經壞了無法再次使用的東西還是不愿意扔,這其實已經是一種強迫行為了。

這種強迫的囤積行為是對自己心理創傷的一種彌補,他們有強烈的占有欲,內心的空虛只能通過囤積東西來填補。

但是,這個過程會讓他們深陷焦慮之中,很可能會誘發精神類的疾病,許多的抑郁癥患者早期正是明顯的強迫癥或者囤積癥患者。

那么,如何改善這種癥狀呢?其實,最好的辦法就是從扔東西開始。

極簡主義生活

西方社會有一句名言:“less is more.”其實這是一種典型的極簡主義的生活觀念。許多女生為了消費的快感會選擇“買買買”,但是,等熱情過去了,她們會發現有些東西自己根本用不上。

極簡主義提倡的核心生活觀念就是:雖然少,但是好。在我們經濟能力的承受范圍內,不斷地減少數量,留下自己真正需要且喜歡的東西。

日本作家山下英子在《斷舍離》中詳細的教導了人們怎么扔東西,即只保留最能帶給自己的幸福感的東西。事實上,整理后你會發現,你常用的東西也就那么幾樣。

當你給自己的家做了一個大減法以后,你會覺得無比的放松與舒適,同時你也可以將這種理念運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減少不必要的社交,放棄過多的計劃目標,做到極簡生活。

心理學家喬治·米勒在文章《神奇的數字 7±2 》中明確指出,人類的大腦一次能夠理解的內容和概念的數量是有限度的,在短時間內我們無法容納超過 7±2 的記憶項目,超過界限之后的內容只會讓我們覺得疲憊,從而產生無形的壓力。

學會斷舍離,讓我們明白事情的輕重主次,畢竟,家的空間是有限的,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幾百個手機聯系人和堆滿的衣櫥都不會使我們快樂,而這種好像擁有很多的錯覺才是我們不幸福的根本原因。

環球網校友情提示:心理咨詢師相關復習資料、模擬試題和歷年真題,請您點擊下面”免費下載“按鈕進入題庫下載學習。

分享到: 編輯:環球網校

資料下載 精選課程 老師直播 真題練習

心理咨詢師資格查詢

心理咨詢師歷年真題下載 更多

心理咨詢師每日一練 打卡日歷

0
累計打卡
0
打卡人數
去打卡

預計用時3分鐘

環球網校移動課堂APP 直播、聽課。職達未來!

安卓版

下載

iPhone版

下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