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詢師課堂:如果有一天什么東西都舍不得扔,說明你“病了”


考生須知:2020年5月份的心理咨詢師考試因疫情延遲到8月份進行(點擊查看通知詳情),考生可以 免費預約短信提醒,及時獲取心理咨詢師新的報名時間和考試時間。
圖片源自網絡
很多人都有收集物品的習慣,他們舍不得扔東西,因為在他們看來,這些東西遲早有一天可以用上,事實上,這一天永遠也不會到來。
囤積行為
心理學上把舍不得扔東西,囤積各種物品的行為定義為為囤積癥,Smith學院心理學教授蘭德·弗羅斯特和波士頓大學社會工作學院教授蓋爾·斯泰吉蒂用了20年時間,對患有囤積癥的人群做了大量的調查和行為動機研究,并在《物品:強迫性囤積和物品的意義》中,對這一現象進行了剖析。
20年的時間里,他們和囤積者們一起工作、生活(包括下水道和垃圾場),結果發現,這些囤積者即使知道自己囤積的東西意義不大,仍然難以舍棄。在囤積行為出現的最初階段,他們表現出了更強的分類意識和專注度。
而隨著雜物的不斷堆積,他們的身體和心理狀態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他們的注意力變得分散,經常處于焦慮不安中,嚴重的患者甚至出現抑郁癥的表現。
斯泰吉蒂(Steketee)教授試圖將囤積行為和強迫行為相聯系,囤積癥是一種神經系統的疾病,這一點和強迫性心理障礙很相似。
囤積癥患者喜歡不停地添置新東西,同時也舍不得扔掉舊東西,對于那些已經壞了無法再次使用的東西還是不愿意扔,這其實已經是一種強迫行為了。
這種強迫的囤積行為是對自己心理創傷的一種彌補,他們有強烈的占有欲,內心的空虛只能通過囤積東西來填補。
但是,這個過程會讓他們深陷焦慮之中,很可能會誘發精神類的疾病,許多的抑郁癥患者早期正是明顯的強迫癥或者囤積癥患者。
那么,如何改善這種癥狀呢?其實,最好的辦法就是從扔東西開始。
極簡主義生活
西方社會有一句名言:“less is more.”其實這是一種典型的極簡主義的生活觀念。許多女生為了消費的快感會選擇“買買買”,但是,等熱情過去了,她們會發現有些東西自己根本用不上。
極簡主義提倡的核心生活觀念就是:雖然少,但是好。在我們經濟能力的承受范圍內,不斷地減少數量,留下自己真正需要且喜歡的東西。
日本作家山下英子在《斷舍離》中詳細的教導了人們怎么扔東西,即只保留最能帶給自己的幸福感的東西。事實上,整理后你會發現,你常用的東西也就那么幾樣。
當你給自己的家做了一個大減法以后,你會覺得無比的放松與舒適,同時你也可以將這種理念運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減少不必要的社交,放棄過多的計劃目標,做到極簡生活。
心理學家喬治·米勒在文章《神奇的數字 7±2 》中明確指出,人類的大腦一次能夠理解的內容和概念的數量是有限度的,在短時間內我們無法容納超過 7±2 的記憶項目,超過界限之后的內容只會讓我們覺得疲憊,從而產生無形的壓力。
學會斷舍離,讓我們明白事情的輕重主次,畢竟,家的空間是有限的,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幾百個手機聯系人和堆滿的衣櫥都不會使我們快樂,而這種好像擁有很多的錯覺才是我們不幸福的根本原因。
環球網校友情提示:心理咨詢師相關復習資料、模擬試題和歷年真題,請您點擊下面”免費下載“按鈕進入題庫下載學習。
最新資訊
- 別再到處找題了!心理咨詢師歷年真題完整版,一鍵獲取!2025-09-17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為什么我們總愛“隨大流”?2025-09-16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容易焦慮的人,常常陷入這個習慣2025-09-15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別被小事氣炸!教你克服“野馬效應”2025-09-13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在職場中感到不開心該怎么辦?如何緩解?2025-09-12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職場實用心理學訓練營2025-09-11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在心理咨詢中,如何處理來訪者的情感反應?2025-09-10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如何在職場中運用心理學技巧提升個人魅力?2025-09-09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如何判斷分裂型人格障礙的情感需求?2025-09-08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什么是焦慮型人格障礙?2025-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