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心理咨詢師三級高頻知識點:心理學發展簡史


【摘要】環球網校心理咨詢師頻道為您提供"2018年心理咨詢師三級高頻知識點:心理學發展簡史”,請心理咨詢師考生認真閱讀下文。
最新資訊:各省市2017年下半年心理咨詢師成績查詢時間/查詢入口匯總
第一節 緒 論心理學發展簡史
一、科學心理學的建立
19世紀以前,心理學一直隸屬于哲學的范疇;
19世紀中葉,由于對心理現象的研究引進了實驗的方法,才使心理學成為一門實證的科學,并最終從哲學中分化出來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
科學心理學誕生的標志是德國心理學家馮特于1879年在萊比錫大學建立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
馮特
描述: 馮特(Wilhelm Wundt,1832~1920)1832年8月26日生于德國的曼海姆。從1851年起攻讀醫學,1856年獲醫學博士學位。次年任海德堡大學生理學講 師,1858年受聘作H.von.赫爾姆霍茲的助手,得以受赫爾姆霍茲的指導,從此轉入精神科學領域。1874年應聘擔任蘇黎世大學,1875年又任萊比 錫大學哲學教授。1879年在萊比錫大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1884年創辦《哲學研究》;1905年又出版了《心理學研究》。
1889年任萊比錫大學校長。在萊比錫大學共任教45年,直到1920年8月31日逝世。
馮特說他的心理學是內容心理學,他的某些觀點由他的學生鐵欽納繼承,發展成為構造心理學。馮特以前的心理學實驗大都在生理學實驗室中進行,由于 馮特的努力,才使心理學既脫離了哲學,又不附屬于生理學,在1879年,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由于馮特對心理學的貢獻,學者們都把他看作是現代心理學的創 始人。
馮特認為,心理學是研究人的直接經驗的,因此它和以間接經驗為研究對象的科學不同,應該用能夠測定直接經驗方法,即實驗內省的方法 來進行研究。馮特用內省法研究了感覺、知覺、注意、聯想等心理現象;提出了統覺學說(認為統覺就像是意識域的注視點)和情感三維說(認為情感包括愉快和不 愉快、興奮和沉靜、緊張和松弛三個維度)。
他還主張用民族心理學的方法研究高級心理現象。
馮特一生著作非常多,有代表性的著作有1874年出版的實驗心理學的第一部重要著作《生理心理學綱要》;1889年出版的代表馮特哲學和心理學 思想精華的《哲學的體系》;1896年出版的《心理學大綱》。從1900年起,他用了十年時間出版了有4000多頁的代表他社會心理學思想的10卷《民族 心理學》。1920年寫成自傳《經歷與認識》一書。
二、學派的紛爭(1)
構造心理學派代表人:馮特、鐵欽納
這個學派主張心理學應該采用實驗內省的方法,分析意識的內容,并找出意識的組成部分(如感覺、知覺、思維、情感等),以及它們如何連結成各種復雜心理過程的規律。 他們用所謂內省的方法研究心理現象,想找出構成人的心理的基本元素,人們稱其為構造心理學派。
行為主義學派代表人:華生
這一學派認為,構造主義研究人的意識,而意識是看不見、摸不著的。研究意識很難使心理學成為一門科學。因而他主張心理學要拋開意識,徑直去研究行為。
這一學派的觀點也是一種典型的環境決定論的觀點。
格式塔心理學派代表人:魏特海墨等
德國心理學家魏特墨等人認為整體大于部分的相加,因而反對把心理現象分解為元素,主張從整體上來研究心理現象,建立了完形心理學,或叫格式塔心理學派。
精神分析學派代表人: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認為,人的行為源于本能和原始的沖動,特別是性沖動。如果人的某些本能不能得到滿足,并被壓抑到潛意識中,就會導致精神疾病。把壓抑到潛意識中的體驗和情緒挖掘出來,加以舒發,就能獲得治療的效果。
弗洛伊德還把人的心理結構分為三個層次:本我、自我、超我。
三、當代心理學研究的主要取向(1)
對心理學來說,想要用一個完善的理論模式概括出心理現象的本質,難免具有局限性,爭論是不可避免的;
20世紀30年代逐漸把主要精力轉移到對心理現象規律的探討上,學派之爭自然就結束了;
加強了心理學研究的整合趨勢;
人本主義心理學、認知心理學和生理心理學研究得到迅猛發展。
(一)人本主義心理學
以羅杰斯和馬斯洛為代表的人本主義心理學家認為,這一切不安的根源在于缺乏對人的內在價值的認識;
認為人有自我的純主觀意識,有自我實現的需要;
人本主義重視人自身的價值,提倡充分發揮人的潛能。
(二)認知心理學
60年代發展起來的認知心理學是心理學研究的新方向;
它把人看作是一個類似于計算機的信息加工系統,并以信息加工的觀點,即從信息的輸入、編碼、轉換、儲存和提取等的加工過程來研究人的認知活動;
認知心理學和計算機科學的結合,開辟了人工智能的新領域。
(三)生理心理學
它探討的是心理活動的生理基礎和腦的機制;
它的研究包括腦與行為的演化,腦的解剖與發展及其和行為的關系;
認知、運動控制、動機行為、情緒和精神障礙等心理現象和行為的神經過程和神經機制。
研究心理現象的原則方法
一、研究心理學的原則
(一)客觀性原則
19世紀中葉,心理學引進了實驗的方法,才使心理學從哲學中分離出來,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
20世紀中葉,心理學和先進科學技術,例如和計算機科學結合,使心理學獲得了長足的進步;
今天,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心理學研究有了更多的手段。
研究心理現象的三原則
(二)辯證發展原則
心理現象是發展變化的
心理現象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
研究心理現象的三原則
(三)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環球網校提供心理咨詢師三級高頻知識點)
心理學的研究有其理論目的,這就是探索心理發生、發展和活動的規律,為解答精神和物質的關系提供科學的依據;
心理學還有其實踐的任務,這就是運用心理學的規律為人類的實踐活動服務。
心理學研究的四方法
(一)觀察法
在自然條件下,有目的、有計劃地系統觀察人的行為和活動,從中發現心理現象產生和發展的規律的方法叫觀察法,或叫自然觀察法;
用觀察法所得到的資料比較客觀、真實。
(二)調查法
就某一問題,用口頭或書面的形式向被調查的對象提問,讓他回答,通過對他的回答的分析來了解他的心理活動的方法叫調查法;
用口頭提問進行的調查叫訪談法;
用問卷的方式提問,讓被調查者回答進行的調查叫問卷法。
(三)個案法
個案法是對某一被試者所做的多方面的深入詳細研究,包括他的歷史資料、作業成績、測驗結果,以及別人對他的評價等等,目的在于發現影響某種心理和行為的原因;
個案法又叫個案歷史技術,這種方法強調的是個體之間的差異。
(四)實驗法
實驗研究的方法就是主試者在嚴格控制的條件下,觀察被試者的行為或活動,探索客觀條件和人的心理活動之間的因果聯系的研究方法;
由實驗者選擇用來引起被試者心理或行為變化的刺激變量叫自變量;
由自變量引起的被試者心理和行為的變化叫因變量。
環球網校友情提示:心理咨詢師論壇,將有更多心理咨詢師考友與您一起備考。
編輯推薦:
最新資訊
- 2025年心理咨詢師考試考點記憶:心理健康到底有多重要2025-09-25
- 別再到處找題了!心理咨詢師歷年真題完整版,一鍵獲取!2025-09-17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為什么我們總愛“隨大流”?2025-09-16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容易焦慮的人,常常陷入這個習慣2025-09-15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別被小事氣炸!教你克服“野馬效應”2025-09-13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在職場中感到不開心該怎么辦?如何緩解?2025-09-12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職場實用心理學訓練營2025-09-11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在心理咨詢中,如何處理來訪者的情感反應?2025-09-10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如何在職場中運用心理學技巧提升個人魅力?2025-09-09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如何判斷分裂型人格障礙的情感需求?2025-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