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心理咨詢師三級發展心理學考前復習:童年期


【摘要】環球網校溫馨提示:心理咨詢師考試已進入備考階段,為了大家能更好的系統復習,心理咨詢師頻道為心理咨詢師學員整理了“2017年心理咨詢師三級發展心理學考前復習:童年期”,主要講發展心理學考點。請仔細閱讀。
童年期(6、7歲-11、12歲,小學階段)(環球網校心理咨詢師頻道為您提供發展心理學童年期知識)
一、學習:(1)特點:學習是主導活動;是師生雙向互動過程;逐漸轉向以掌握間接經驗為主(2)基本任務是“學會學習”;學習促進心理積極發展。包括①學會思考②學會合理安排和分配時間③學會學習規則、方法和技巧的學習策略和記憶策略④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二、認知發展
1、記憶(1)復誦策略:有意識地重復、誦讀、育習所要記住的信息(2)組織策略:按其內在聯系,加以歸類進行識記(3)系統化策略:對記憶材料進行信息加工,將相互關聯的信息按體系關系進行整理并條理化,組成知識系統以幫助記憶(4)巧妙加工策略:運用聯想、諧音、拆分、重組等加工方式,將沒有意義聯系的刺激信息變成活生生的“意義”。
2、思維發展(1)特征:具體運算階段。本質特征是依賴具體內容的邏輯思維,完成從具體形象向抽象邏輯的過渡,主導類型發生質變。變化的轉折年齡發生在9-10歲,即小學中年級階段(2)思維形式發展:①概括能力:直觀形象(概括事物外表的直觀形象)、形象抽象(既有直觀形象特征、又有內部本質特征)、初步本質抽象(概括事物本質特征和內在聯系為主,接近科學概括)②詞語概念③推理能力:推理是由一個或多個概念推出一個新的判斷的思維過程a演繹推理(三種水平:①運用概念對直接感知的事實進行簡單演繹推理;②通過語言對表述的事實進行演繹推理;③自覺運用演繹推理解決抽象問題,即根據命題中的大前提和小前提,正確地推出結論)b歸納推理(由個別到一般的推理形式。基本都能完成簡單的歸納推理;歸納推理能力隨年齡增長而提高)c類比推理(根據兩個對象的一定關系,推論出其他也具有這種關系的兩個事物。特點是存在年齡階段的差異,類比推理能力低于演繹推理和歸納推理)。
3、新的思維結構:特點是掌握守恒。守恒能夠抓住事物的本質特征進行抽象概括,透過現象看清本質,使概念掌握和概括能力的發展不再受事物的空間特點等外在因素的影響。守恒概念的推理方式可分為三種:恒等性、可逆推理和兩維互補推理。一般而言,達到數和長度守恒是在6-8歲,液體和物質守恒在7-9歲,面積和重量守恒在8、9-10歲,容積守恒在家1-12歲。
4、自我中心表現和脫自我中心化:童年期處于脫自我中心階段,脫自我中心化是認知發展機制的轉換。4-7歲具有自我中心現象,但不是認知的主要成分;8歲是脫中心化的轉折階段;9歲以后正確認知結果占主導地位,基本擺脫自我中心的影響。
三、個性和社會性發展
1、自我意識:教育和調節兒童與環境的關系起著重要作用(1)自我評價能力特點:①自我評價包括多個方面,如身體外表、行為表現、學業成績、運動能力、社會接納程度②社會支持因素起重要作用,父母和同學的作用最重要③與情感密切聯系④與學業經驗、同伴交往、自信心有密切關系(2)自我控制能力:作用體現在個體對自身發展的能動性影響。延遲滿足是抑制欲望的即時滿足,學會等待。自我控制能力存在顯著個體差異,影響因素包括認知和策略、榜樣作用、家庭教育。民主型家庭的兒童容易形成抗拒誘惑的自我控制能力;獨裁型、懲罰型、溺愛型家庭的兒童因剝奪了兒童練習自我控制的機會和動力,使之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2、道德發展:道德是調整人與人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的總和。道德發展指個體在社會化過程中習得道德標準,并以道德標準指導行為的發展過程。包括(1)情感:是人的道德需要能否得到滿足而引起的一種內心體驗。嬰兒期出現移情、共鳴;幼兒期出現內疚和羞愧感;童年期情感日益豐富,并影響道德行為(2)認知:是個體對社會行為準則和道德規范的認識①前道德階段:只能直接接受行為的結果②他律道德階段:判斷標準受自身以外的價值標準支配。特點:權威人制定不能改遵守③自律道德階段:判斷受其自己的主觀價值標準所支配,外在道德標準內化于已。特點:規則具相對性可改,對好壞判斷重于主觀動機或意圖不是后果(3)行為:是以習得的道德準則為指導的行為①親社會行為(利他行為),指對他人有益、對社會有利的積極行為及趨向,表現為分享、合作、幫助、求助等。所需條件:道德動機的發展(由服從向獨立到自覺道德,由具體事物給予向社會需要)、設身處地為需要幫助者著想的能力、具備親社會的能力②攻擊行為(侵犯行為),指針對他人的具有敵視性、傷害性或破壞性的行為,主要表現為對身體的侵犯、言語的攻擊、對他人權利的侵犯。基本要素是傷害意圖。控制方法是改善環境、教策略、后果了解、榜樣。欺負是一種特殊形式的攻擊行為。欺負的特征:力量不均衡和行為重復發生性。欺負行為的類型:直接身體、直接言語、間接。
3、同伴交往(1)意義:同伴交往①是童年期集體歸宿感的心理需求;②促進兒童的社會認知和社會交往技能發展;③有利于自我概念的發展;④增進良好個性品質和社會責任感(2)按人氣特點,分受歡迎的兒童、不受歡迎的兒童、受忽視的兒童。基本影響因素是兒童本人的社會交往能力。教育者要培養兒童的社會交往技能,指導兒童改善影響同樣接納的缺點,改善人氣特點:直接干預(發現優點長處)、提高學習成績、集體幫助。。受歡迎兒童的特點是①學習成績好;②有主見、獨立活動能力強;③熱情并樂于助人;④善于交往并易于合作。
4、友誼發展:友誼是建立在相互依戀基礎上的個體間持久的親密關系。友誼是同伴關系的高級形式(1)重要性:提供學習上的互相幫助;社會交往中的相互支持;情感上的共鳴;提供解決問題和困難的力量;增加快樂和興趣(2)認識發展過程或階段:短期游戲伙伴關系(3-5歲)、單向幫助關系(6-9歲)、雙向幫助關系(9-12歲)、共享關系(12歲后)(3)影響因素:①相互接近的接觸機會較多;②行為、品質、學習成績和興趣相近,有趨同性;③人格尊重、心理和諧并相互敬慕
環球網校友情提示:心理咨詢師論壇,將有更多心理咨詢師考友與您一起備考。
編輯推薦:
【摘要】環球網校溫馨提示:心理咨詢師考試已進入備考階段,為了大家能更好的系統復習,心理咨詢師頻道為心理咨詢師學員整理了“2017年心理咨詢師三級發展心理學考前復習:童年期”,主要講發展心理學考點。請仔細閱讀。
5、家庭人際關系影響(1)親子關系變化:父母教養關注重點轉移;直接交往時間明顯減少;父母對兒童控制和兒童自主管理的消長變化,分為父母控制(6歲前);共同(6-12歲);兒童(12歲后)(2)親子關系特點:共同調節兒童行為(3)家長素質決定親子關系質量:對家長提出更高要求。(環球網校心理咨詢師頻道為您提供發展心理學童年期知識)
6、兒童人際交往發展變化趨勢①與父母的交往隨年齡增長而下降②與同齡伙伴的交往隨年齡增長而快速上升③與教師的交往小學中年級前上升,之后維持在20%左右。
環球網校友情提示:心理咨詢師論壇,將有更多心理咨詢師考友與您一起備考。
編輯推薦:
最新資訊
- 2025年心理咨詢師考試考點記憶:心理健康到底有多重要2025-09-25
- 別再到處找題了!心理咨詢師歷年真題完整版,一鍵獲取!2025-09-17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為什么我們總愛“隨大流”?2025-09-16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容易焦慮的人,常常陷入這個習慣2025-09-15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別被小事氣炸!教你克服“野馬效應”2025-09-13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在職場中感到不開心該怎么辦?如何緩解?2025-09-12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職場實用心理學訓練營2025-09-11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在心理咨詢中,如何處理來訪者的情感反應?2025-09-10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如何在職場中運用心理學技巧提升個人魅力?2025-09-09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如何判斷分裂型人格障礙的情感需求?2025-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