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愛尋求心理咨詢的原因


【摘要】環球網校心理咨詢師頻道為您提供"中國人愛尋求心理咨詢的原因”。環球網校由紐約時報獲知,中國人愛尋求心理咨詢的原因,請心理咨詢師考生認真閱讀下文,了解尋求心理咨詢信息。
近年來,心理咨詢師成了個熱門職業,書架上也常擺著心理治愈的暢銷書。《紐約時報》的駐京記者Didi Kirsten Tatlow發現,心理咨詢服務在中國越來越受歡迎,而這與美劇、英劇等西方大眾文化的流行不無關系。另外,她還發現,與其它國家的人相比,獨特的儒家思想、父權文化以及普遍存在于中國家庭中的精神創傷,可能都是中國人尋求心理咨詢的動因。(環球網校心理咨詢師頻道為您提供尋求心理咨詢信息)
這位記者稱自己在中國待了13年,觀察到如今心理學和精神分析在這片土地上所受到的歡迎程度,可能是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她還提出,盡管中國對于舶來事物越來越持懷疑態度,但心理學卻很“紅”,很“時尚”。在中國,有數以千計的人通過心理診療室、雜志專欄等渠道,為人們提供面對面或是線上心理咨詢,每所高校也都設有心理咨詢中心。
至于心理治療為什么會在中國流行開來,Tatlow看到了大眾文化的影響力。她認為,這些年來,美國、歐洲的電影和電視劇對中國觀眾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這為心理學在中國的發展壯大提供土壤。人們順利成章地接受心理學的那套話語,渴望更加了解自己。
生活總是變幻莫測的,世界上任何國家的人毫無例外都會有著復雜的社會關系。因此,無數的心理問題接踵而至,心理咨詢并不是什么稀罕事。但Tatlow認為,相比其他國家,中國人尋求心理咨詢服務有一些與眾不同的原因。
Tatlow采訪了一位59歲的中國女性。24年前,她偶然懷上了二胎,但由于不符合國家的獨生子女政策,不得不強制引產。多年來,她一直思念著自己尚未出世的孩子。Tatlow在文中提出,對于許多中國家庭來說,生育政策給中國女性以及整個家庭都來了遺憾,甚至是隱秘的精神創傷。
通過與一位受過精神分析訓練的中國朋友聊天,Tatlow還發現,強調家庭重要性的中國人,在家庭內部卻普遍存在著冷漠和疏離。例如夫妻之間的感情淡漠、婚姻狀況糟糕。另外,由于父母親要赴外地工作,一些孩子過早地與自己的親人分離,不是被送往寄宿學校,就是被放在親戚家寄養。
環球網校友情提示:心理咨詢師論壇,將有更多心理咨詢師考友與您一起備考。
編輯推薦:
【摘要】環球網校心理咨詢師頻道為您提供"中國人愛尋求心理咨詢的原因”。環球網校由紐約時報獲知,中國人愛尋求心理咨詢的原因,請心理咨詢師考生認真閱讀下文,了解尋求心理咨詢信息。
此外,這位紐約時報記者還稱,父權文化是影響到中國人心理狀態的另一個原因。Tatlow認為,在儒家文化中,中國男人對他的妻子和孩子扮演著管理者的角色,這與君王、領導對人民所扮演的角色是一樣的。采訪對象董小姐在大學時選擇心理學作為自己的專業,她回憶自己的童年時,認為自己與父親并不親近。因為她父親常會說:“我是你爸,所以我說什么都是對的。”(環球網校心理咨詢師頻道為您提供尋求心理咨詢信息)
盡管心理咨詢在中國受到歡迎,但成為一個好的心理咨詢師卻是有難度的事。中國政府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對想成為心理咨詢師的人,設立了一套多層次的認證體系。不過Tatlow也提到,也有一些人不具有相關資質,但卻非法營業。
更大的難度可能在于人們難以克服的心理障礙。一位心理咨詢師朋友就向Tatlow抱怨說,讓中國人開口真的太難了。在儒家文化中,一個人的身份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她在家庭、社會中的位置。“禮”的約束可能會嚴重限制一個人說什么或是做什么,甚至會束縛人們有意識或無意識的感知。
那位朋友說,許多中國人知道什么是錯的,但他們并不知道自己是誰,想要什么。
環球網校友情提示:心理咨詢師論壇,將有更多心理咨詢師考友與您一起備考。
編輯推薦:
最新資訊
- 教育部通知:全面加強學生心理健康管理,心理咨詢師迎來新機遇2025-09-04
- 情緒自救時代,心理咨詢師正在成為“心靈擺渡人”2025-09-04
- 一文解釋:學校心理咨詢師每天做什么2025-08-30
- 心理咨詢師核心就業領域大盤點,這些地方最缺人才!2025-08-28
- 心理咨詢師的核心就業領域有哪些?這篇文章告訴你2025-08-27
- 心理咨詢一小時多少錢?2025年最新收費標準出爐2025-08-05
- 2025年心理咨詢師月收入多少?看視頻了解行業實情2025-07-28
- 如何成為一名心理咨詢師?考證后能從事哪些行業?2025-07-23
- 2025年9月心理咨詢師考證政策調整!最新變化解讀2025-07-22
- 資深心理咨詢師分享:為什么你總陷入內耗?從根源解決的5個方法2025-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