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心理咨詢師三級社會心理學復習:態度形成與態度轉變


【摘要】環球網校溫馨提示:心理咨詢師考試已進入備考階段,為了大家能更好的系統復習,心理咨詢師頻道為心理咨詢師學員整理了“2016年心理咨詢師三級社會心理學復習:態度形成與態度轉變”,主要講態度形成與態度轉變考點。請仔細閱讀。
最新資訊:2016年下半年各地心理咨詢師報名專題
態度形成(ABC)與態度轉變(4因素、3理論)
一、概述(環球網校心理咨詢師頻道為您提供態度形成與態度轉變知識)
1、態度:對特定對象的總的評價和穩定性的反應傾向(1)特點:內在、穩定、對象(針對)(2)成分:ABC,情感、行為傾向性、認知。情感A(Affection)、行為傾向性B(Behavioral tendency)、認知C(Cognition)三種成分,也稱態度的ABC模型。一般地說,這三種成分是協調一致的,不協調時,情感成分往往占主導地位,決定態度的基本取向和行為傾向(3)態度與行為:態度決定行為,態度與行為的關系比較復雜,態度是行為的重要決定因素,但個體具體采取什么樣的行為,還受情境、認知因素、過去經驗和行為的影響(4)態度與價值觀:與態度相比,價值觀更抽象一般,更穩定持久,不容易轉變,沒有直接的具體的對象,也沒有直接的行為動力意義。價值觀對行為的作用是間接的,通過影響態度而最終影響行為。價值觀對態度有直接的影響,這種影響通過個體對對象賦予價值來實現。對象的客觀價值對態度有重要影響,但態度的直接決定因素是個體賦予對象的主觀價值。
2、功能(1)工具性:傾向于能給自己帶來利益的態度;態度是個體在社會生活中,按照功利原則進行取舍的結果,是社會交換和社會適應的產物(2)自我防御:有利于確立自我形象和自我價值,減少焦慮和消極情緒(3)價值表現:個體主動表現自己,通過表明態度來顯示社會價值(4)認知:對情境中的客體通過態度來賦予其意義。已形成的態度會影響對新情境的認識。
3、維度:方向(態度的指向,表現形式)、強度(傾向于某一特定方向的程度,大多數人格量表涉及的是態度強度的測量)、深度(個體對特定對象的卷入水平)、向中性(接近核心價值的程度)、外顯度(外露程度)。
4、形成:凱爾曼提出包括依從(表面的、暫時的,是權宜之計,是一種印象管理策略)、認同、內化(最后階段,個體真正從內心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觀點,并將之納入自己的態度體系).
二、態度轉變:是形成一定態度后,由于接受新的信息或意見而發生變化。就是說服的過程。
1、態度轉變模型包括傳遞者、溝通信息、接受者、情境四個方面。
2、影響因素(1)傳遞者:威信、立場、說服意圖、吸引力(2)溝通信息:信息差異、畏懼、信息傾向性、提供方式。對于威信高,信息差異大,引發的態度轉變量較大;威信低,差異適中,引發的態度轉變量較大。能喚起中等強度的畏懼的信息能取得較好的說服效果(3)接受者:原有態度信念、人格、心理傾向(4)情境:預先警告、分心、重復。溝通信息的重復頻率與說服效果呈倒U型曲線。中等頻率的重復,說服效果較好。預先警告和分心的影響是復雜的,可能促進轉變,也可能抑制轉變。預先警告有雙重作用。如果接受者原有態度不夠堅定,對態度對象的卷入程度低,預先警告可促使態度轉變。如果態度與接受者的重要利益有關,那么預先警告往往使其抵制態度轉變。
3、態度轉變理論(1)海德的平衡理論(1958年):遵從“費力最小原則”,即個體盡可能少地轉變情感因素而維持態度平衡。提出P-O-X模型,P:個體;O:他人;X:另一個對象。“三肯定,或兩否定,一肯定,即存在平衡狀態。”。P—0聯系為肯定時的平衡為強平衡,不平衡為強不平衡。而P—O聯系為否定時,平衡為弱平衡,不平衡為弱不平衡(2)費斯廷格的認知失調論(1957年):個體關于自我、環境和態度對象都有許多認知因素,當各認知因素出現“非配合性”關系時,個體就會產生認知失調。失調認知對個體的意義越大,失調的認知成分多于協調的認知成分,則認知失調的程度越大。認知失調給個體造成心理壓力,使之處于不愉快的緊張狀態。之后,通過改變態度的某些認知成分,達到認知協調。認知失調可能有四種原因,邏輯的沖突、文化價值的沖突、觀念的矛盾、新舊經驗相悖。消除、減少認知失調的途徑主要有三種:一改變或否定失調的認知因素的一方,使兩方面的認知因素協調;二引入或增加新的認知因素,以改變原有的不協調關系;三降低失調的認知因素雙方的強度(3)社會交換論:產生的趨向與回避動機的角度解釋態度的形成與轉變。它認為決定個體采取何種態度以及轉變態度的關鍵是誘因的強度。態度持有者不是被動接受環境的影響,而是主動對誘因進行周密的計算。態度是肯定因素(得)與否定因素(失)的代數和。選擇何種態度取決于這種態度能使其獲得什么。失去什么,總收益如何。
環球網校友情提示:心理咨詢師論壇,將有更多心理咨詢師考友與您一起備考。
編輯推薦:
【摘要】環球網校溫馨提示:心理咨詢師考試已進入備考階段,為了大家能更好的系統復習,心理咨詢師頻道為心理咨詢師學員整理了“2016年心理咨詢師三級社會心理學復習:態度形成與態度轉變”,主要講態度形成與態度轉變考點。請仔細閱讀。
最新資訊:2016年下半年各地心理咨詢師報名專題
4、逆反心理:指個體用相反的態度與行為來對外界的勸導做出反應的現象。是一種心理抗拒反應,是個體適應環境的一種正常的心理機能(1)超限逆反:是機體過度接受某種刺激后出現的逃避反應。每天山珍海味倒胃口;父母喋喋讓子女煩(2)自我價值保護逆反:父母站在權威的立場上批評或否定子女,不留面子(3)禁果述反:指理由不充分的禁止反而會激發人們更強烈的探究欲望。某些電影、書籍越禁越暢銷。(環球網校心理咨詢師頻道為您提供態度形成與態度轉變知識)
5、態度測量:①間接方法。有量表法、投射法、行為反應測量法②態度測量始于20世紀20年代。主要測量態度的方向與態度強度兩個維度。前者是對態度對象肯定或否定的反應的測量,后者是對反應的程度的測量③態度量表分單維量表與多維量表。單維量表有瑟斯頓的等距量表,李科特的累加量表等;多維量表有奧斯古德的語義區分量表,博加達斯的社會距離量表④投射測驗的基本假設是,個體會將自己的需要、情感或觀念傾向投射到其他對象上,知覺成對象的實際上為自己具有的特征。著名的投射測驗有摩根等的主題統覺測驗和羅夏的墨跡測驗。TAT主要用于測量成就動機或一些我們關心的態度評價,羅夏墨跡測驗主要用于精神疾病診斷⑤行為反應測量是測謊儀的工作原理。它的理論依據是,個體的心理狀態、心理過程會一定程度上反映到他的外在生理體征和外在行為上,我們可以通過觀察和測量個體的身體距離、生理指標來推測他的內在態度。
環球網校友情提示:心理咨詢師論壇,將有更多心理咨詢師考友與您一起備考。
編輯推薦:
最新資訊
- 2025年心理咨詢師考試考點記憶:心理健康到底有多重要2025-09-25
- 別再到處找題了!心理咨詢師歷年真題完整版,一鍵獲取!2025-09-17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為什么我們總愛“隨大流”?2025-09-16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容易焦慮的人,常常陷入這個習慣2025-09-15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別被小事氣炸!教你克服“野馬效應”2025-09-13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在職場中感到不開心該怎么辦?如何緩解?2025-09-12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職場實用心理學訓練營2025-09-11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在心理咨詢中,如何處理來訪者的情感反應?2025-09-10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如何在職場中運用心理學技巧提升個人魅力?2025-09-09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如何判斷分裂型人格障礙的情感需求?2025-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