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比的心理要素——從心理學角度探析科比


【摘要】環(huán)球網校溫馨提示:心理咨詢師考試已進入備考階段,為了大家能更好的系統(tǒng)復習,心理咨詢師頻道為心理咨詢師學員整理了“科比的心理要素——從心理學角度探析科比”。請仔細閱讀。
NBA球星科比的任性皆知。放眼NBA歷史,似乎也難以找到跟他一樣獨特而又富于爭議的球員——他登上過巔峰,也跌入過谷底;他在場上創(chuàng)造奇跡,卻又總是;有人說他勤奮努力,又有人說他孤僻高傲。即使我們已經看了他19年的比賽,我們依然很難理解他的心理。(環(huán)球網校心理咨詢師頻道為您提供心理學角度探析科比)
弗洛伊德在講性心理形成的時候給性意識分了五個階段,其中第三階段“性器期”的提到,5-6歲的小孩因戀母情結而開始意識到父輩的權威,并且因為對父權的和恐懼,逐漸萌生“超我意識”。對于一個人完格的形成,這個階段異常重要。
1984年,科比的父親——喬·布萊恩特——結束了自己8年的NBA生涯,帶著全家來到了人口不足4萬的意大利城市列蒂(Rieti),繼續(xù)自己的籃球生涯。6歲的科比不得不重新學習一種語言和生活習慣,交流的障礙讓他在這個重要的階段出現(xiàn)了很大的恐慌,于是他更多地沉浸在自己的籃球世界中。
也就是這一年,NBA迎來了歷史上最重要的時刻——大衛(wèi)-斯特恩開始、邁克爾-喬丹進盟,NBA進入新的,作為瘋狂的籃球愛好者,這階段籃球的蓬勃發(fā)展更深刻地印入科比腦中。
我們無法得知科比童年生活的細節(jié),但你是能夠想象:一個外國來的孩子,語言不通,與周圍人溝通不暢,放學后把自己關在屋子里,看著爺爺寄過來的帶,想象自己像“魔術師”、像喬丹一樣世界。
這一切或許是巧合,但是不可逆的過程是:在科比“超我意識”開始萌芽的時候,他的生活中最重要的英雄是魔術師、是喬丹,而不是親情、小伙伴的友情或者懵懂的愛情。這讓他從小就以最高的準則要求著自己。他的“超我意識”在孤獨的童年逐漸著“”。曾經的科比,如同被人謊言后般厭倦人們拿他和喬丹比較,年輕地他一遍又一遍地重復自己要做下一個自己,而不是下一個喬丹。這種,恰巧是他心理的體現(xiàn)——喬丹簡直就是他“超我意識”的具體形象。
我們都熟知勒布朗·詹姆斯的故事,他從小顛沛,但在他的童年,卻有他一生中最好的朋友和良師。但我們很少聽到關于科比童年的故事,他并沒有兒時的玩伴,也沒有老師站出來說:“是我調教出了科比。”
這是因為科比意識萌芽的時候他們一家去到了意大利,他不得不像個新生兒一樣重新學習,而當他熟悉意大利的一切時,喬·布萊恩特又在他14歲的時候將他帶回了美國,他又得從文藝復興重新回到嘻哈朋克。具體表現(xiàn)為,他曾在一場秀中用意大利語演唱Rap,然后被奧尼爾等各歌手嘲笑毫無天賦。這兩個年齡階段的變動,事實上給科比在社交能力和情感認知上造成了很大的障礙。這種障礙在病理心理學上被常常被定義為引向“”的直接誘因。
科比當然沒有“”,但這種障礙造就了科比極端的性格——回到美國的籃球場上,沒人關心他的故事,而他也沒有那么強的社交能力來處理這些人際關系,他通過擊敗每個人來爭取自己的地位。他從來不愿意依賴朋友和伙伴,他把所有情感都投放在自己身上,他習慣于把一切都用自己的方式來解決。就像他在6歲的時候開始學習意大利語和14歲時重新學習美國一樣。
某種程度上,科比簡直就是尼采理論中的“超人”,他從喬丹那里繼承了意志,但是卻又是第一個站出來喬丹的人。“超我意識”讓他無比渴望超越喬丹,用自己獨特的方式重新塑造人們心目中的籃球。
這一切,無時無刻不在告訴他,只有任性地相信自己,他才能更加勇敢。
環(huán)球網校友情提示:心理咨詢師論壇,將有更多心理咨詢師考友與您一起備考。
編輯推薦:
【摘要】環(huán)球網校溫馨提示:心理咨詢師考試已進入備考階段,為了大家能更好的系統(tǒng)復習,心理咨詢師頻道為心理咨詢師學員整理了“科比的心理要素——從心理學角度探析科比”。請仔細閱讀。
科比6大心理要素(環(huán)球網校心理咨詢師頻道為您提供心理學角度探析科比)
1
虛假同感偏差FalseConsensusBias
原理:我們通常會高估一些與自己有關的事情。比如自己喜歡一個東西,就會覺得一定會有很多其他人也喜歡,比如說高估自己在群體中的威信和領導能力,高估自己的吸引力。這在心理學中叫做“虛假同感偏差”。
案例:當他還是一個孩子時,優(yōu)良的基因讓他能夠在同輩中出類拔萃,他可以在球場上輕而易舉地擊敗對手,他可以在訓練中擊敗NBA球員,而當他宣布從高中跳級到NBA時,他被偉大的湖人隊相中,并且很快就被看做是下一個喬丹。這些都讓科比對自己的定位放在了極高的。
童年生活的孤獨更容易讓科比評估失衡,他只關注到自己在籃球場上的表現(xiàn),而從來不考慮其他因素。而這個城市可能是世界上最善于包裝宣傳的地方,從他進盟就開始極力造星。這更給科比產生虛假同感偏差提供了。
1998年全明星,所有人都知道這是喬丹的最后一次全明星(當時的),球迷迫不及待地把還只是湖人替補球員的科比投進了西部先發(fā)陣容,這種過度的“溺愛”讓科比的認知更加偏差。所以科比一進盟就開始跟隊友格格不入,因為他始終覺得自己將要成為球隊。這也是為什么即使他在鹽湖城投出沾,也要最后出手權的原因。
2
羅森塔爾效應PygmalionEffect
原理: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等人于1968年做過一個著名實驗,他們到一所小學隨機抽取一批學生,告訴老師這些人是經過科學驗證具有很高潛力的,他們會有更好地成就。8個月后,再次智能測驗的結果發(fā)現(xiàn),名單上的學生的成績提高非常大,教師也給了他們非常好的品行評語。人們把這種通過對學生心理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使學生取得教師所期望的進步的現(xiàn)象,稱為“羅森塔爾效應”。
案例:1996年,埃迪-瓊斯去到杰里-韋斯特的辦公室試圖這個總經理選擇科比的時候,他就用了“下一個喬丹”的說辭。而進盟之后,、、里不厭其煩地把他和喬丹放在一起比較,的大肆渲染毫無疑問對科比起到了羅森塔爾效應,這讓他更加堅定了自己要成為下一個喬丹——盡管他自己極力表現(xiàn)出喬丹的叛逆,但是他模仿喬丹的每一個動作,甚至模仿喬丹標志性的吐舌。
1996年選秀大會上,湖人用先發(fā)中鋒迪瓦茨從黃蜂隊得到交易權后選擇科比,幾乎就像羅森塔爾博士選中那些孩子。實際上,根據(jù)當時黃蜂隊首先球探比爾-布蘭奇(BillBranch)說,當時黃蜂根本沒考慮過要選擇科比,直到湖人在選秀前數(shù)小時告訴他們要拿下這個高中生。
試想,如果科比在選秀大會上落選,或者僅僅次輪被選中,他的命運很可能也會不一樣。這在很早就對科比的成長和心理給了一個強烈的暗示。而這樣的也讓科比相信自己會有很大的成就,從而更加刻苦的訓練。當然,事實上科比也證明了自己的確擁有這樣的能力。
3
納西索斯情結Narcissism
原理:納西索斯(narcissus)是古希臘中的美男子,他對自己的容貌極為自負,所有女人的示好,并且最終因愛上自己水中的倒影,而溺水而。
案例:童年的科比并沒有太多玩樂的東西,籃球可以說是唯一能讓他跟溝通的元素,所以他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籃球當中,科比是個高智商的人,當他把所有注意力都投入到一件事情當中去的時候,他很容易就形成納西索斯情結——用通俗的話說叫“自戀”。但是這種強烈地心理暗示絕非簡單地自戀就能解釋,而是一種深層次的。
而在進盟之后,各種天之驕子的宣傳、廣告商為科比塑造的“黑曼巴”以及“愛我還是恨我”的對抗全世界的形象,在讓科比全球大熱的同時,又反過來影響了科比,讓自己同樣沉醉于這樣的角色中,給自己必須扮演孤膽英雄世界的心理暗示。
納西索斯情結最直觀的表現(xiàn)就是,當比賽進入最后時刻,即使隊友可能擁有更好的機會,科比仍然愿意相信自己的手感,自己親手來終結比賽。
4
心理防御機制PsychologicalDefenseMechanism
原理:心理防御機制是的一種防衛(wèi)機制,心理防御機制,防御是分析理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在人格結構中它屬于(ego)的功能。當覺察到來自本我的沖動時,就會以預期的方式體驗到一定的焦慮,并嘗試用一定的策略去它,這個過程就是防御,或稱為的防御(defenseofego)。有的人會傾向于防御性的,比如封閉自己。但有的人卻是性的,會選擇主動先對方。
案例:科比毫無疑問屬于后者,我們仍要贅述他們的童年經歷,當他處在意識萌芽階段,他的外部發(fā)生了兩次劇烈變化,在這個的適應過程中,籃球成為他最好的防御機制——他通過自己籃球場上的表現(xiàn),讓新新同伴認可他。籃球說話,也成為他唯一行為準則。
最典型的案例佐證,就是2003年的鷹郡事件,許多明星遇到這樣的負面新聞,都會手足無措,往往開始沉落,開始,或者變得乖張。但是科比卻選擇了條最的道——他把所有場外因素都拋開,每當他出席聽證會的時候,總有一個對手要倒霉,這正是當時非常著名的“趕場”。
2009年2月,科比在與灰熊的比賽中不小心弄了中鋒拜納姆,這樣科比非常懊惱,于是第二天,他在紐約麥迪遜砍下了61分,打破麥迪遜得分紀錄。
很多時候,科比在場上的行為都是氣式的,這些表現(xiàn)都是科比心理防御的一種表現(xiàn):當他自己犯錯時,他會選擇用更狠的形式報復在對手身上,當他在球場上投不進時,他會選擇更多的出手,而不是乖乖收手。
5
馬斯洛需求理論Maslowshierarchyofneeds
原理:需求是人的本能,馬斯洛將需求劃分為五級: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實現(xiàn)需求,從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人的需求在不斷遞進,滿足了上一個需求之后,就會自動尋求下一個需求。
案例:和大多數(shù)NBA天才不同,科比的出身條件可以說相當優(yōu)越,外表出眾,智商卓絕,對于擁有高超籃球技藝的少年來說,他的前幾個需求能夠通過籃球輕松實現(xiàn),所以對他來說,當他還是個孩子,他的最求就直奔最高層次而去。
1996年,科比還不滿18歲,他就選擇了從高中直接進入NBA,以他當時的技術和SAT1080分的成績,他可以上任何一所他想去的大學,但是他沒有這樣做,他選擇跳級,因為這是連喬丹和魔術師都沒有做到的。這就是他實現(xiàn)的需求。
在奧尼爾的自傳《沙克未剪輯》里曾回憶科比新秀賽季時候的故事:有一次,我們坐在大巴上,他對我說:“我要成為湖人歷史上的第一得分手,要奪得五到六次總冠軍,還要成為NBA的最佳球員。”當時我的反應是:“好吧,隨你怎么想。”但是他卻直勾勾地盯著我的眼睛,說:“我要成為NBA里的威爾·史密斯。”
所以當他以一個NBA歷史上年紀最小的菜鳥身份進盟時,他就開始把自己擺在了的上,甚至因為不尊重前輩在訓練中被奧尼爾扇了巴掌。但這恰巧體現(xiàn)了科比對于價值實現(xiàn)的高要求。
2008年,湖人重回總決賽,但是科比在總決賽后的發(fā)布會上說:“亞軍意味著你是第一個失敗者。”對他來說沒有獲得冠軍,跟沒有打進季后賽沒有什么區(qū)別。縱觀科比職業(yè)生涯,他幾乎只以總冠軍作為判斷一切成功與否的標準,他的所有目標都在追逐總冠軍。他在籃球領域如此任性,正是因為他過早的把實現(xiàn)需求作為人生目標,而摒棄其他幾個層次的需求了。
6
認知失調理論CognitiveDissonance
原理:認知失調理論是由費斯廷格提出的。是指個體認識到自己的態(tài)度之間、或者態(tài)度與行為之間存在著矛盾。在費斯廷格看來,所謂的認知失調是指由于做了一項與態(tài)度不一致的行為而引發(fā)的不舒服的感覺,比如你本來想幫助你的朋友,實際上卻幫了倒忙。在一般情況下,人們的態(tài)度與行為是一致的,如你和你喜歡的人一起郊游或不理睬與你有過節(jié)的另一個人。
案例:今年ESPN在賽季開始前曾發(fā)表一篇文章科比,文章稱科比很難合作,嚇跑了很多超級巨星。從而引發(fā)科比是不是一個好隊友的討論。許多球員站出來為科比說話,其中甚至包括當年跟科比勢不兩立的“大鯊魚”奧尼爾。
曾經跟科比做過隊友,又在湖人擔任過助理教練的布萊恩-肖曾經在談論科比的時候說到:“當我還在打球時,我們總是有第二選擇。球隊中有兩個性的球員。所以,如果我們不找科比,而是把球傳給沙克,他能說什么呢?現(xiàn)在,誰是與科比在同一水平上的隊員?如果他們把球傳給拉馬爾(奧多姆)而科比非常生氣,那么他們就不得不多傳球給科比,因為沒有其他隊員和他在同一個水平上。”
這就是典型的認知失調,科比并不是不懂得要分享球,要信任隊友,當隊友都沒辦法達到和他同一水平線的時候,他就會再幾次嘗試之后不再給你球。奧尼爾就曾說,科比并不是不傳球,但是如果連續(xù)投丟兩個球,科比就會不給你傳球了。
所以,當湖人在2009、2010年兩連冠期間,我們看到的時一個樂于分享球的科比,也是一個懂得如何贏球的科比。
環(huán)球網校友情提示:心理咨詢師論壇,將有更多心理咨詢師考友與您一起備考。
編輯推薦:
最新資訊
- 2025年心理咨詢師考試考點記憶:心理健康到底有多重要2025-09-25
- 別再到處找題了!心理咨詢師歷年真題完整版,一鍵獲取!2025-09-17
- 環(huán)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為什么我們總愛“隨大流”?2025-09-16
- 環(huán)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容易焦慮的人,常常陷入這個習慣2025-09-15
- 環(huán)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別被小事氣炸!教你克服“野馬效應”2025-09-13
- 環(huán)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在職場中感到不開心該怎么辦?如何緩解?2025-09-12
- 環(huán)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職場實用心理學訓練營2025-09-11
- 環(huán)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在心理咨詢中,如何處理來訪者的情感反應?2025-09-10
- 環(huán)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如何在職場中運用心理學技巧提升個人魅力?2025-09-09
- 環(huán)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如何判斷分裂型人格障礙的情感需求?2025-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