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好書分享:精神分析引論


編輯推薦:各省市2015年下半年心理咨詢師成績查詢時間/入口匯總
本書是弗洛伊德除了《日常生活精神病理學》(The Psychopathology of Everyday Life)之外,流傳最廣的一部著作,曾被譯成17國文字。以1915年~1917年于維也納大學的課程講稿付印成書,由于是講授的形 精神分析引論(縮譯彩圖本)式,故而對剛學習精神分析理論或從未接觸過的入門者,得以循序漸進且深入淺出的一窺精神分析理論的堂奧。 精神分析是西方現代心理學與醫學心理學的主要流派之一,產生于19世紀末,現已擴展到各種不同的社會科學領域,如文學、歷史和哲學等等。本書幾乎涵蓋了精神分析理論所關切與探討的各項層面,特別是精神分析的三大基本理論:潛意識論、夢論,以及性欲論。 全書分成三個部份:第一篇“失誤動作”,針對一般正常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失誤動作來分析表面行為下的深層含意,這可視作是某種預兆或訊號;第二篇“夢”,則試圖由釋夢的技術去探索夢的顯意與隱意,并推演出夢的作用;第三篇“神經癥通論”,結合前兩篇對失誤動作與夢的分析,以確證支配神經癥患者的癥狀與其經歷相關,并探索精神分析的治療方法。全書共計28講,對精神分析理論具有全面且系統的概括性論述。
《精神分析引論》是現代精神分析心理學派的創始人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5-1939.9的主要著作之一。它比較系統地深入淺出地介紹了精神分析的一般理論。弗洛伊德的傳記作者歐內斯特?瓊斯認為它是研究精神分析的一本好書。本書中文譯本可看《精神分析引論》,高覺敷譯,商務印書館1984年版。
弗洛伊德生于摩拉維亞現屬捷克,4歲時隨父母移居維也納。他上中學時就對達爾文的科學理論很感興趣,1873年入維也納大學學醫,1881年獲醫學博士學位。由他創立的精神分析心理學理論在當代心理學和思想文化界有很大的影響。1938年,希特勒德國占領了奧地利,弗洛伊德因是猶太人被迫離開維也納,前往英國避難,1939年在英國去世。 精神分析引論本書是弗洛伊德1915-1917年兩個冬季在維也納大學講授精神分析理論的三部分講稿,因而全書也分為過失心理學、夢和神經病通論三編。在前兩部分,他假定聽者沒有精神分析學的知識,因而從入門講起。第三部分討論了比較復雜的問題,即神經病的精神分析和治療。
在第一編第一講中,弗洛伊德就指出,精神分析不同于別的醫藥方法,它是治療神經錯亂的一種方法,主要靠談話。對自我的分析和研究是精神分析的入門。他提出了精神分析的兩個基本命題:第一,心理過程主要是潛意識的,意識的心理過程是整個心靈的分離部分,他由此否定了傳統的觀點:“心理的即意識的”;第二,性的沖動,無論是廣義的,還是狹義的,都是神經病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并且性的沖動對人類最高的文化的、藝術的和社會的成就做出了最大的貢獻。
弗洛伊德認為,過失常常被當作微不足道的心理現象,它的起因是由于機體的或心理的原因而引起的注意的擾亂。其實,過失如舌誤、筆誤等是有意義的,在它的背后隱藏著某種“意向”或“傾向”。過失是由兩種傾向同時引起的的結果。一種是干涉的傾向,另一種是被干涉的傾向。如在把“開會”說成“散會”這個舌誤中,“要開會”是被干涉的傾向,“散會”是干涉的傾向。干涉的傾向是由于某種原因被藏在心底不愿說出的,不易被認出的傾向。對干涉的傾向的壓制是造成舌誤的不可缺少的條件。當然,并非所有過失都有意義,但對過失的意義的研究可以使人們深入到對潛意識的心理活動的認識。
弗洛伊德認為,與過失一樣,夢也是健康人所具有的、被忽視的心理現象。夢也是有意義的,夢的研究不但是研究神經病的最好的準備,而且,夢本身也是一種神經病的癥候。夢有顯義和隱義兩種。記得的、可以說出來的夢是夢的顯義,被偽裝了的、由釋夢的工作所揭示出來的是夢的隱義。記得的夢并不是真的,只是一個化了裝的代替物,我們順著這個代替物所引起的觀念,就可以知道夢者原來的思想,將隱藏在夢內的潛意識內容帶入意識中。夢的隱義常常是被壓抑的,他通過種種偽裝才能在夢中表現出來。兒童的夢未經化裝,其顯義和隱義一致。由此看來,夢是欲望的滿足。 精神分析引論本書第三部分討論神經病,弗洛伊德指出,神經病的癥候背后都有意向,癥候是有意義的,與病人的內心生活有密切的關系。他討論了神經病癥候的意義,癥候和潛意識欲望的關系;討論了心理歷程中潛意識、前意識和意識問題;討論了精神分析學對性的認識,性的沖動與精神病、文化的關系;討論了性本能和自我本能的關系,它們各自的特點;討論了神經病治療中的一些技術問題等等。
在本書中,弗洛伊德用淺顯的語言和豐富的事例說明了精神分析的一般理論和方法,使比較復雜的內容容易理解,這是一個優點。
精神分析學派的創立和發展是人類科學史上的大事。在本書所講的內容中有許多合理的引人入勝之處。當然,也有不少局限和錯誤之處,有些在精神分析的發展中逐漸得到克服,有些是引起爭論的問題,如在精神分析學內部,象阿德勒、榮格等人對弗洛的伊德的性本能說有尖銳的批評。在弗洛伊德用以性本能說明宗教、道德和文化的起源和發展的學說中,很多觀點失之偏頗。對此,在閱讀時特別要加以具體分析。
《精神分析引論》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說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在這部著作中,他以“心理沖突”和“泛性論”觀點對日常生活中人們的過失行為、夢及神經病三項專題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系統的闡述。在作者看來,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過失現象是有意義的。它是心靈中兩種相反的傾向相互牽制而趨調和的心理行動。同樣,夢也不是一種神渝或毫無意義的生理現象,而有其背后的“隱意”;夢是遭到壓抑的潛意識欲愿的變相滿足。釋夢的工作便是激發夢者的“自由聯想”、由夢的“顯意”推知其“隱意”的過程。相反,夢的隱意轉變為顯意的過程叫做“夢的工作”,它有四個成就:“壓縮”作用、“移置”作用、將思想轉變為視像、“潤飾” 作用。此外,夢還能回溯到童年時期的景物和欲望,成為這些景物和欲望的象征。最后,弗洛伊德分析了神經病。他認為神經病癥候也是兩種相反的心理傾向相沖突的結果:其中一方是被壓抑的性本能的潛意識欲望,另一方是壓抑它的自我本能的理性規范。一旦這種受壓抑的性本能欲望被導入意識層面,神經病癥候即可消除。《精神分析引論》是弗洛伊德在1915一1917年在維也納大學講授的三部講稿的匯編。全書分三編,二十八講,約二十六萬字。中譯者為高覺敷,商務印書館 1984年出版。
正如書名所示,《精神分析引論》乃是了解研究弗洛伊德學說的一部入門性讀物。該書,由弗洛伊德1915--1917年二個冬季在維也納大學介紹精神分析的講稿組成,是其著作中除《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學》 作品插圖外流傳最廣的一部,也是其思想在經歷了早期發展后逐漸向后期過渡的一部代表作。在撰寫此書之前,弗洛伊德先后出版了《癔癥研究》(1895)、《釋夢》(1900)、《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學》(1901)、《詼諧及其與潛意識的關系》(1905)、《性學三論》(1905)、《精神分析五講》(1910)、《圖騰與禁忌》(1913)等著作,確定了精神分析的兩大理論前提即潛意識論和泛性論,對夢、失誤動作、神經癥等亦提出了精神分析的解釋。精神分析學說在經歷了人們最初的冷落、批評和敵視后已逐漸為人們所接受、歡迎,并轉化為精神分析運動。榮格、阿德勒也以因與弗洛伊德觀點相左而分道揚鑣。1914年《精神分析運動史》的出版乃弗洛伊德思想進入后期發展的分水嶺。《精神分析引論》則真實再現了這一轉變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狀況。它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全面而系統的介紹了精神分析的早期研究成果,同時也展示出弗洛伊德此時正在醞釀著的一些新觀念,如對自我的分析、對現實原則的強調,以及對“潛意識”一詞的多重含義所造成的困難的認識等。正是這些觀念,預示了此后弗洛伊德的《超越快樂原則》(1920)、《群體心理學與自我的分析》(1921)、《自我與本我》(1923)、《精神分析引論續編》(1933)、《精神分析綱要》(1940)等著作的出版,進而完整地提出了本我、自我、超我的三部人格學說及對夢、神經癥的新解釋。顯然,《精神分析引論》并未詳盡無疑地展現弗洛伊德的全部思想,但不可否認的是,它是我們了解、研究弗洛伊德思想之不可不讀的著作之一。
《精神分析引論》共分三編。第一編《失誤動作》介紹的是精神分析的失誤動作觀,指出失誤動作絕非偶然,而是有自己的意義;第二編《夢》講的是弗洛伊德的夢理論,系統闡述了夢的實質、內容、工作原理、釋夢的技術等;第三編《神經癥通論》在闡明精神分析有關神經癥的理論與治療技術之余,還深入討論了精神分析心理學的基本原理。所有這三編,均立足于精神分析的二大“觸怒了全世界”的理論前提:一是“心理過程自身是潛意識的,并且整個心理生活只是某些個別的活動和部分才是意識的”,二是“可被描述的性的本能沖動--包括廣義和狹義的--都是神經性疾病和心理疾病的重要起因。進一步講,這些同樣的性沖動為人類精神最高度的文化、藝術和社會創造做出了不可低估的貢獻”。精神分析的要旨正在于透過失誤動作、夢、神經癥等現象的考察與分析,揭示被壓抑于潛意識內的本能欲望,使之以合理的途徑得到宣泄或滿足,使精神疾病獲得治療。
在西方心理學發展史上,弗洛伊德是一個毀譽參半、爭議最多的人物。一般來說,人們贊賞他執著、勇敢的科學開拓精神,肯定他對心理學研究領域與方法的拓展及對心理學事實材料的積累。但對于其精神分析的基本原理,特別是潛意識論、泛性論以及由此衍生出的人性論、價值論、機械決定論、社會文化觀等,人們往往褒貶不一。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結合現代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完整把握與評價精神分析學說,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真正做到“洋為中用”,或許才是我們在閱讀《精神分析引論》時應持有的態度。
編輯推薦:
最新資訊
- 2025年心理咨詢師考試考點記憶:心理健康到底有多重要2025-09-25
- 別再到處找題了!心理咨詢師歷年真題完整版,一鍵獲取!2025-09-17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為什么我們總愛“隨大流”?2025-09-16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容易焦慮的人,常常陷入這個習慣2025-09-15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別被小事氣炸!教你克服“野馬效應”2025-09-13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在職場中感到不開心該怎么辦?如何緩解?2025-09-12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職場實用心理學訓練營2025-09-11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在心理咨詢中,如何處理來訪者的情感反應?2025-09-10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如何在職場中運用心理學技巧提升個人魅力?2025-09-09
- 環球網校心理知識小課堂:如何判斷分裂型人格障礙的情感需求?2025-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