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稅師:通過公益性群眾團體的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有關事項明確


近日,財政部及稅務總局發布了《關于通過公益性群眾團體的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有關事項的公告》,就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的具體條件和資格進行了進一步的明確和補充。什么是公益性捐贈?什么樣的團體可以享受到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呢?來一起看看吧!
什么是公益性捐贈?企業通過公益性社會團體或者縣級(含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門,用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規定的公益事業的捐贈。
公益性捐贈的具體范圍包括:
1、救助災害、救濟貧困、扶助殘疾人等困難的社會群體和個人的活動。
2、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事業。
3、環境保護、社會公共設施建設。
4、促進社會發展和進步的其他社會公共和福利事業,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以及其他組織捐贈住房作為公租房的視同公益性捐贈按上述規定執行。
公益性捐贈注意事項
納稅人捐贈時應該及時索取由財政部或省、自治區、直轄市財政部門印制的公益性捐贈票據,并加蓋接受捐贈單位的印章,其他收據或白條是不可以稅前扣除的。
納稅人應該在規定的時間內申請公益性捐贈的稅前扣除,申報稅前扣除時應提供接受捐贈的公益性社會團體的捐贈稅前扣除資格證明材料,由具有捐贈稅前扣除資格的公益性社會團體和縣及縣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組成部門和直屬機構出具的公益性捐贈票據以及主管稅務機關要求提供的其他資料。
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標準
根據此前《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規定:
個人將其所得對教育、扶貧、濟困等公益慈善事業進行捐贈,捐贈額未超過納稅人申報的應納稅所得額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從其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國務院規定對公益慈善事業捐贈實行全額稅前扣除的,從其規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五十一條、五十二條和五十三條,企業發生的公益性捐贈支出,不超過年度利潤總額的12%的部分,準予扣除。
也就是說,除了國務院另外發文規定可以全額稅前扣除的情形外,個人進行公益性捐贈最高可以享受應納稅所得額30%的稅前扣除,企業最高可以享受年度利潤總額12%的稅前扣除。
以下捐贈為特殊情形,可享受100%稅前扣除:
1、直接向承擔疫情防治任務的醫院捐贈用于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物品
根據《財政部 稅務總局關于支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有關捐贈稅收政策的公告》規定:企業和個人直接向承擔疫情防治任務的醫院捐贈用于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物品,允許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全額扣除。
2、向福利性、非營利性老年服務機構捐贈
根據《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對老年服務機構有關稅收政策問題的通知》規定:
對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個人等社會力量,通過非營利性的社會團體和政府部門向福利性、非營利性的老年服務機構的捐贈,在繳納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稅前準予全額扣除。
政策原文財政部 稅務總局
關于通過公益性群眾團體的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有關事項的公告
財政部 稅務總局公告2021年第20號
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現就通過公益性群眾團體的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有關事項公告如下:
一、企業或個人通過公益性群眾團體用于符合法律規定的公益慈善事業捐贈支出,準予按稅法規定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二、本公告第一條所稱公益慈善事業,應當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第三條對公益事業范圍的規定或者《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第三條對慈善活動范圍的規定。
三、本公告第一條所稱公益性群眾團體,包括依照《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規定不需進行社團登記的人民團體以及經國務院批準免予登記的社會團體(以下統稱群眾團體),且按規定條件和程序已經取得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
四、群眾團體取得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應當同時符合以下條件:
(一)符合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五十二條第一項至第八項規定的條件;
(二)縣級以上各級機構編制部門直接管理其機構編制;
(三)對接受捐贈的收入以及用捐贈收入進行的支出單獨進行核算,且申報前連續3年接受捐贈的總收入中用于公益慈善事業的支出比例不低于70%。
五、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的確認按以下規定執行:
(一)由中央機構編制部門直接管理其機構編制的群眾團體,向財政部、稅務總局報送材料;
(二)由縣級以上地方各級機構編制部門直接管理其機構編制的群眾團體,向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財政、稅務部門報送材料;
(三)對符合條件的公益性群眾團體,按照上述管理權限,由財政部、稅務總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稅務部門分別聯合公布名單。企業和個人在名單所屬年度內向名單內的群眾團體進行的公益性捐贈支出,可以按規定進行稅前扣除;
(四)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的確認對象包括:
1.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將于當年末到期的公益性群眾團體;
2.已被取消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但又重新符合條件的群眾團體;
3.尚未取得或資格終止后未取得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的群眾團體。
(五)每年年底前,省級以上財政、稅務部門按權限完成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的確認和名單發布工作,并按本條第(四)項規定的不同審核對象,分別列示名單及其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起始時間。
六、本公告第五條規定需報送的材料,應在申報年度6月30日前報送,包括:
(一)申報報告;
(二)縣級以上各級黨委、政府或機構編制部門印發的“三定”規定;
(三)組織章程;
(四)申報前3個年度的受贈資金來源、使用情況,財務報告,公益活動的明細,注冊會計師的審計報告或注冊會計師、(注冊)稅務師、律師的納稅審核報告(或鑒證報告)。
七、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在全國范圍內有效,有效期為三年。
本公告第五條第(四)項規定的第一種情形,其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自發布名單公告的次年1月1日起算。本公告第五條第(四)項規定的第二種和第三種情形,其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自發公告的當年1月1日起算。
八、公益性群眾團體前3年接受捐贈的總收入中用于公益慈善事業的支出比例低于70%的,應當取消其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
九、公益性群眾團體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應當取消其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且被取消資格的當年及之后三個年度內不得重新確認資格:
(一)違反規定接受捐贈的,包括附加對捐贈人構成利益回報的條件、以捐贈為名從事營利性活動、利用慈善捐贈宣傳煙草制品或法律禁止宣傳的產品和事項、接受不符合公益目的或違背社會公德的捐贈等情形;
(二)開展違反組織章程的活動,或者接受的捐贈款項用于組織章程規定用途之外的;
(三)在確定捐贈財產的用途和受益人時,指定特定受益人,且該受益人與捐贈人或公益性群眾團體管理人員存在明顯利益關系的;
(四)受到行政處罰(警告或單次1萬元以下罰款除外)的。
對存在本條第(一)、(二)、(三)項情形的公益性群眾團體,應對其接受捐贈收入和其他各項收入依法補征企業所得稅。
十、公益性群眾團體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應當取消其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且不得重新確認資格:
(一)從事非法政治活動的;
(二)從事、資助危害國家安全或者社會公共利益活動的。
十一、獲得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的公益性群眾團體,應自不符合本通知第四條規定條件之一或存在本通知第八、九、十條規定情形之一之日起15日內向主管稅務機關報告。對應當取消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的公益性群眾團體,由省級以上財政、稅務部門核實相關信息后,按權限及時向社會發布取消資格名單公告。自發布公告的次月起,相關公益性群眾團體不再具有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
十二、公益性群眾團體在接受捐贈時,應按照行政管理級次分別使用由財政部或省、自治區、直轄市財政部門監(印)制的公益事業捐贈票據,并加蓋本單位的印章;對個人索取捐贈票據的,應予以開具。
企業或個人將符合條件的公益性捐贈支出進行稅前扣除,應當留存相關票據備查。
十三、除另有規定外,公益性群眾團體在接受企業或個人捐贈時,按以下原則確認捐贈額:
(一)接受的貨幣性資產捐贈,以實際收到的金額確認捐贈額;
(二)接受的非貨幣性資產捐贈,以其公允價值確認捐贈額。捐贈方在向公益性群眾團體捐贈時,應當提供注明捐贈非貨幣性資產公允價值的證明;不能提供證明的,接受捐贈方不得向其開具捐贈票據。
十四、為方便納稅主體查詢,省級以上財政、稅務部門應當及時在官方網站上發布具備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的公益性群眾團體名單公告。
企業或個人可通過上述渠道查詢群眾團體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及有效期。
十五、本公告自2021年1月1日起執行。《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通過公益性群眾團體的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有關問題的通知》(財稅〔2009〕124號)同時廢止。
為做好政策銜接工作,尚未完成2020年度及以前年度群眾團體的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確認工作的,各級財政、稅務部門按原政策規定執行;群眾團體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2020年末到期的,其2021年度——2023年度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自2021年1月1日起算。
特此公告。
財政部
稅務總局
2021年6月2日
2021年第三季薪稅師報名時間暫未公布,考生可 免費預約短信提醒服務,屆時會及時提醒大家2021年第三季度各地區薪稅師報名時間提醒,抓緊時間預定吧!
以上內容是薪稅師:通過公益性群眾團體的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有關事項明確,小編為廣大考生上傳薪稅師真題及答案,備考資料等,點擊“免費下載”按鈕后即可領取!
最新資訊
- 薪稅師熱點:醫保繳費年限延長、居民醫保可轉職工醫保2023年6月1日起執行2023-02-17
- 薪稅師:2022年上海市4、5月份申報納稅期限延長至5月31日2022-04-26
- 薪稅師:勞務派遣4個涉稅實務問題案例2022-04-25
- 薪稅師:2022年增值稅留抵退稅60問60答2022-04-24
- 薪稅師:新職業教育法5月1日起施行2022-04-22
- 薪稅師:《中華人民共和國印花稅法》2022年7月1日施行,印花稅有哪些變化2022-04-14
- 薪稅師:工傷保險和商業“意外傷害險”有哪些不同?2022-04-14
- 薪稅師:全國各地區最低工資標準情況截止2022年4月2022-04-12
- 薪稅師的證值不值得考2022-04-08
- 薪稅師:特困行業實行階段性緩繳養老保險費政策2022-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