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內科主治醫師考前沖刺復習:嘔血的出血量與活動性判斷是什么?
更新時間:2020-09-16 09:53:47
來源:環球網校
瀏覽
收藏


內科主治醫師報名、考試、查分時間 免費短信提醒
摘要 嘔血是上消化道疾病(指屈氏韌帶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腸、肝、膽、胰疾病)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經口腔嘔出。常伴有黑便,嚴重時可有急性周圍循環衰竭的表現。下面則是2020年內科主治醫師考前沖刺復習:嘔血的出血量與活動性判斷是什么?
1.大便顏色和隱血試驗
①出血量5~50ml,大便隱血試驗陽性;
②出血量50~100ml 以上黑便;
③出血量500ml以上嘔血伴柏油樣便。
2.嘔血的出血量的臨床癥狀
①出血量少于400ml:可無自覺癥狀;
②急性出血在400ml以上:出現頭暈、心慌、冷汗、乏力、口干等癥狀;
③出血在1200ml以上:有暈厥、四肢冰涼、煩躁不安、尿少等休克癥狀,如果不能及時補充血容量,可危及生命;
④急性上消化道出血達2000ml以上:除暈厥外,尚有氣短、無尿癥狀。
3.脈搏和血壓
①出血量800ml以上(占總血量的20%):心率加快,脈搏快而弱,收縮壓可正常或稍升高,脈壓縮小。
②出血量800~1600ml(占總血量的20%~40%):脈搏快而弱,每分鐘增至100~120次以上,收縮壓可降至70~80mmHg,脈壓小,多已出現休克癥狀和體征。
③出血量已達1600ml以上(占總血量的40%):脈搏細微,甚至摸不清。收縮壓可降至50~70mmHg,更嚴重出血,血壓可降至零,迅速導致失血性休克死亡。
4.休克指數
休克指數=脈率/收縮壓,正常值=0.58,表示血容量正常,指數=1,失血 800~1200ml(占總血量20%~30%);指數>1,失血1200~2000ml(占總血量30%~50%)。
5.其他嘔血的出血量判斷指標
血象、尿素氮。
以上關于考試的內容是2020年內科主治醫師考前沖刺復習:嘔血的出血量與活動性判斷是什么?希望能對各位考生的復習有所幫助。提醒準備報考2020內科主治醫師考試的考生及時進行復習,點擊下方按鈕,免費下載2020內科主治醫師考試復習資料!
最新資訊
- 2023年內科主治醫師考試考情解讀2023-05-02
- 2022年內科主治醫師考試視頻免費分享2022-04-03
- 2022年內科主治醫師免費視頻講座2022-04-01
- 2022年內科主治醫師考試視頻2022-04-01
- 2022年內科主治醫師考前必背【心絞痛及腹腔積液】考點合集2022-03-22
- 2022年內科主治醫師考試必考點2022-03-16
- 2022中醫內科主治醫師考試復習記憶知識點的方法2022-03-08
- 2022中西醫內科主治醫師考生必背:解表劑歌訣2022-03-07
- 2022年中醫內科主治醫師重要考點預測2022-02-23
- 2022年內科主治醫師考試復習考點及練習題(36)202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