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兒科主治醫師備考資料:新生兒寒冷損傷綜合征的病因


一、新生兒寒冷損傷綜合征的病因
新生兒體溫的平衡是通過調節產熱與散熱來維持的,新生兒中樞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調節功能差,體溫易隨環境溫度變化而改變。新生兒體表面積相對較大,皮下脂肪薄,血管多,容易散熱大于產熱。新生兒肝臟儲備的糖原量不足,肌肉不發達,如果熱量攝入不足,糖原耗竭,易受內外環境影響出現低體溫。
主要病因
(1)寒冷的影響
當環境溫度降低而保暖不夠時,特別是冬春季節,溫度極低的情況下,如果寒冷時間長,則儲備的能源耗盡,棕色脂肪耗竭,產熱能力劇降,導致新生兒低體溫。
(2)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
在寒冷應激狀態下容易消耗熱量,喪失產熱能力。同時早產兒體溫調節能力低下,缺乏寒戰的產熱機制以及產熱代謝的內分泌調節功能。故早產兒、低體重兒易發生低體溫。
(3)疾病的影響
新生兒由于疾病導致新生兒熱量攝入不足,消耗增加。缺氧、酸中毒、感染性疾病等使神經反射調節抑制,棕色脂肪不能有效利用,可容易使新生兒發生低體溫。
(4)熱量攝入不足
新生兒母乳不足或其他原因不能進行母乳喂養,且患兒未積極進食糖水和其他代乳品也可造成熱量攝入不足,新生兒糖原儲備少,產熱來源受限,可引起低體溫。
二、新生兒寒冷損傷綜合征的流行病學
低體溫主要發生在寒冷季節,尤以我國北方各省發生率和病死率較高,但也可發生于夏季和南方地區。多侵犯生后1周內的嬰兒,特殊是早產兒。低體溫所導致的新生兒硬腫癥患兒中產熱良好者占絕大多數(91.7%),產熱衰竭者僅占9.3%。且產熱良好者病程短,預后好。胎齡越小,體重越低,發生低體溫的風險越大。有報道當體溫<32℃時,易伴多臟器功能衰竭,病死率可達20%~50%。
編輯推薦:2020年兒科主治醫師備考資料(新生兒寒冷損傷綜合征的治療方法)
以上就是小編搜集整理的關于“2020年兒科主治醫師備考資料:新生兒寒冷損傷綜合征的病因”的備考資料,希望能幫助各位考生更好的掌握相關考試重點,也希望大家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環球網校小編預祝大家2020年兒科主治醫師考試成功!更多考試資料,請點擊下方按鈕免費下載。
最新資訊
- 2022年兒科主治醫師備考知識點:急性腎衰竭2022-03-15
- 2022年兒科主治醫師備考知識點:血吸蟲病2022-02-21
- 2022年兒科主治醫師備考點:衣原體感染2022-01-25
- 2022年兒科主治醫師考點:沙門氏菌感染的臨床表現2022-01-24
- 2022年兒科主治醫師考試資料:病毒性食物中毒2022-01-14
- 2022年兒科主治醫師考試資料:早產兒視網膜病的預防與預后2022-01-12
- 2022兒科主治醫師精選考點:新生兒敗血癥的臨床表現2022-01-06
- 2022年兒科主治醫師考點:多發性大動脈炎的臨床表現2021-12-14
- 2022年兒科主治醫師復習資料:病毒性食物中毒2021-12-13
- 2022年兒科主治醫師考點精講:體格生長2021-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