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外科主治醫師備考知識點:腸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的診斷與治療
更新時間:2020-08-05 13:46:33
來源:環球網校
瀏覽
收藏
外科主治醫師報名、考試、查分時間 免費短信提醒
摘要 腸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是一類疾病的總稱,是由各種原因引起腸道急性或慢性血流灌注不足、回流受阻所致的腸壁缺血壞死和腸管運動功能障礙的一種綜合征。下面則是2020年外科主治醫師備考知識點:腸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的診斷與治療。
腸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的病理病因
可由下列原因引起,如:①腸系膜上動脈栓塞,栓子多來自心臟,如心肌梗塞后的壁栓,心瓣膜病、心房纖顫、心內膜炎等.也可來自主動脈壁上粥樣斑塊;栓塞可發生在腸系膜上動脈出口處,更多見于遠側較窄處,常見部位在中結腸動脈出口以下。②腸系膜上動脈血栓形成,大多在動脈硬化性阻塞或狹窄的基礎上發生,常涉及整個腸系膜上動脈.也有較局限者。③腸系膜上靜脈血栓形成,可繼發于腹腔感染、肝硬化門靜脈高壓致血流淤滯、真性紅細胞增多癥、高凝狀態和外傷或手術造成血管損傷等。
腸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的疾病診斷
本病的診斷主要依靠病史和臨床表現,腹部x線平片顯示受累小腸、結腸輕度或中度擴張脹氣,晚期由于腸腔和腹腔內大量積液,平片顯示腹部普遍密度增高。選擇性動脈造影對診斷有重要意義,早期可有助于鑒別血管栓塞、血栓形成或痙攣,并可同時給予血管擴張劑等治療。
腸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的治療方法
應及早診斷,及早治療,包括支持療法和手術治療。腸系膜上動脈栓塞可行取栓術。血栓形成則可行血栓內膜切除或腸系膜上動脈-腹主動脈“搭橋”手術。如果已有腸壞死,應作腸切除術。腸系膜上靜脈血栓形成需施行腸切除術,切除范圍應包括全部有靜脈血栓形成的腸系膜,否則術后靜脈直栓有繼續發展的可能。術后并應繼續行抗凝治療。急性腸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臨床常因認識不足而誤診,一旦發生廣泛的腸梗塞壞死,預后兇險,死亡率很高。
希望各位考生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復習方法,保持良好的備考心態。更多考試動態的及時了解,可以點擊 免費預約短信提醒,各位考生也可以點擊文章下方下載按鈕,免費下載備考資料。關于“2020年外科主治醫師備考知識點:腸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的診斷與治療”的內容僅供參考,希望對大家順利備考有所幫助。
編輯推薦
最新資訊
- 2022年外科主治醫師備考知識點:腸外瘺2022-03-10
- 2022年外科主治醫師精選考點:腸外瘺2022-01-28
- 2022年外科主治醫師考點分享:直腸肛管周圍膿腫2022-01-25
- 2022年外科主治醫師備考知識點:膽道出血2022-01-24
- 外科主治醫師基礎知識真題考點匯總2022-01-12
- 2022年外科主治醫師模擬試題(12月13日下)2021-12-13
- 2022年外科主治醫師考點分享: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2021-12-09
- 2022年外科主治醫師考點分享:上消化道出血2021-12-08
- 2022年外科主治醫師重要考點:外科治療的適應證2021-12-07
- 2022年外科主治醫師復習考點:胰腺內分泌腫瘤2021-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