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心理咨詢實操課案例:恒河猴實驗之代母實驗


2020年心理咨詢實操課案例之恒河猴實驗是怎樣的呢?快跟著小編一起排排坐學案例吧。考生可以關注 免費預約短信提醒服務,獲取報名時間和考試時間的相關信息。
實驗內容
1959年,美國心理學家哈洛及其同事報告了一項研究成果:讓新生的嬰猴從出生第一天起同母親分離,以后的165天中同兩個母親在一起——鐵絲媽媽和布料媽媽。鐵絲媽媽的胸前掛著奶瓶,布料媽媽沒有。雖然當嬰猴同鐵絲媽媽在一起時能喝到奶, 但它們寧愿不喝奶,也愿同布料媽媽呆在一起。哈洛由此得出結論,身體接觸對嬰猴的發展甚至超過哺乳的作用——只有有飲食需要時,它們才去找鐵絲媽媽,其余大部分時間則依偎在布料媽媽的身上。雖然這個實驗的對象是猴子, 許多心理學家認為, 它對人類嬰兒同樣適用。
實驗結果
哈洛從這個“代母養育實驗”中觀察到了一些問題:那些由“絨布母猴”撫養大的猴子不能和其他猴子一起玩耍,性格極其孤僻,甚至性成熟后不能進行交配。于是,哈洛對實驗進行了改進,為嬰猴制作了一個可以搖擺的“絨布母猴”,并保證它每天都會有一個半小時的時間和真正的猴子在一起玩耍。改進后的實驗表明,這樣哺育大的猴子基本上正常了。
哈洛等人的實驗研究結果,用他的話說就是“證明了愛存在三個變量:觸摸、運動、玩耍。如果你能提供這三個變量,那就能滿足一個靈長類動物的全部需要。
實驗啟示
哈洛等人的研究發現給了我們很多有意義的啟示,它對改變傳統的育兒觀產生了積極的影響。父母對孩子的養育不能僅僅停留在喂飽層次,要使孩子健康成長,一定要為他提供觸覺、視覺、聽覺等多種感覺通道的積極刺激,讓孩子能夠感到父母的存在,并能從他們那里得到安全感。“粘人”的寶寶有時讓人心煩,但是這恰恰說明他具有一種積極的情緒--對親人的依戀。為孩子建立安全的依戀是保障他心理健康發展的基礎。兒童與依戀對象之間溫暖、親密的聯系使兒童既得到生理上的滿足,更體驗到愉快的情感。
與喂食相比,身體的舒適接觸對依戀的形成起更重要的作用。父母與孩子之間要保持經常的肌膚接觸,如抱抱孩子,摸摸孩子的臉、胸、背等讓孩子體味著“接觸所帶來的安慰感”,對大一些的孩子也應如此。
盡量避免父母與孩子的長期分離。長期分離造成的“分離焦慮”對孩子心理的正常發展有明顯的消極影響。父母應盡量克服困難,親自擔當起撫養、教育孩子的責任。如果必須分離,應與孩子做好溝通并堅決離開。
父母對孩子發出的信號要敏感地作出反應,使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價值;做親子游戲時,父母應保持愉快的情緒與孩子玩耍,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孩子有了安全感,才能逐漸形成堅強、自信等良好的個性品質,成為一個對人友善、樂意探索、具有處事能力的人。
以上為“2020年心理咨詢實操課案例之恒河猴實驗”。小編為您的備考送上整理的2020年心理咨詢師考試大綱、教材變動、模擬試題、真題解析等備考資料,可以點擊下方按鈕免費下載。
最新資訊
- 2021年心理咨詢師實操案例分析練習:和女兒吵架,溝通困難2021-05-13
- 2021年心理咨詢師實操案例分析練習:女性,18歲,大專學生2021-05-13
- 2021年心理咨詢師實操案例分析練習:MMPI-2結果分析2021-05-11
- 2021年心理咨詢師實操案例分析練習:測驗結果分析2021-05-11
- 2021年心理咨詢師實操案例分析練習:同學跳樓自殺自己焦慮2021-05-10
- 2021年心理咨詢師實操案例分析練習:擔心自己患上心臟病2021-05-10
- 2021年心理咨詢師實操案例分析練習:母親去世痛苦2021-05-09
- 2021年心理咨詢師實操案例分析練習:覺得老師和自己過不去2021-05-08
- 2021年心理咨詢師實操案例分析練習:乘電梯恐懼2021-05-06
- 2021年心理咨詢師實操案例分析練習:情緒低落,經常失眠2021-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