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詢師實操案例:給別人留個好印象 ——阿希的人的特征描述實驗


給別人留個好印象——阿希的人的特征描述實驗
如果你發現周圍的人都犯了錯誤,你敢跳出來堅持真理嗎?阿希Solomon Asch在1951年設計的從眾實驗會告訴你,很可能你也會隨大流的將錯就錯了。
當志愿者來到實驗房間時會發現,屋子里的七個座位已經坐了6個人,只有最后一把椅子空著。你會以為別人都來得比你早,但是你肯定沒想到那6個人其實都是阿希的助手,來當托兒的。接著好戲就上演了,如同圖片顯示的那樣,測試的答案都是及其簡單的,只要是智商正常沒有喝多的人都不太可能答錯。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被試們是按座位順序一個接一個回答問題的,這樣每次志愿者總是最后一個回答。在18次測試中,實驗助手有12次故意出錯,當然他們是一起給出相同的錯誤答案。
結果,這項測試志愿者們的最終正確率為63.2%,而沒有干擾單獨測試的對照組正確率是99%。而且,75%的人至少有一次從眾行為,也就是選擇了跟助手們相同的錯誤答案。有5%的人甚至從頭到尾跟隨著大部隊一錯到底。只有25%的人可以一直堅持自己的觀點,同時也是正確的觀點。
阿希認為,人們從眾的行為應該還和人群數量有關,所以他又進一步改進了實驗,分別將志愿者同一名到多名實驗助手組成小組。當只有志愿者和實驗助手組成的兩人小組進行測試時,當助手故意回答錯誤時,志愿者的最終成績幾乎和單獨回答時一樣好。但是當助手增加到兩人時,志愿者的錯誤率上升到13.6%。當助手增加到3個人時,志愿者的錯誤率就到了31.8%。再繼續增加助手數量時對志愿者的錯誤率已經沒有顯著改變。
阿希做這項研究在當時是有現實意義的,因為五十年代人們還在對二戰進行反思,不明白為什么整個德國可以在納粹的帶領下做出那么多令人發指的反人類罪行。阿希的實驗證明個人會屈從與集體的壓力,即便他明白集體的行為是錯誤的。人的從眾行為對于文化的形成和文化認同感的建立是有益處的,但是在進行決策時,從眾行為很可能會導致集體決議成為個人意見的結果,而正確的意見卻在盲從中被掩蓋。
報名2020年心理咨詢師考試的考生,要抓緊時間去備考(報考方面有不懂的疑問,可以 免費預約短信提醒,心理咨詢師方面專業老師會為你報考提供答疑協助)。
環球網校友情提示:心理咨詢師相關復習資料、模擬試題和歷年真題,請您點擊下面”免費下載“按鈕進入題庫下載學習。
最新資訊
- 2021年心理咨詢師實操案例分析練習:和女兒吵架,溝通困難2021-05-13
- 2021年心理咨詢師實操案例分析練習:女性,18歲,大專學生2021-05-13
- 2021年心理咨詢師實操案例分析練習:MMPI-2結果分析2021-05-11
- 2021年心理咨詢師實操案例分析練習:測驗結果分析2021-05-11
- 2021年心理咨詢師實操案例分析練習:同學跳樓自殺自己焦慮2021-05-10
- 2021年心理咨詢師實操案例分析練習:擔心自己患上心臟病2021-05-10
- 2021年心理咨詢師實操案例分析練習:母親去世痛苦2021-05-09
- 2021年心理咨詢師實操案例分析練習:覺得老師和自己過不去2021-05-08
- 2021年心理咨詢師實操案例分析練習:乘電梯恐懼2021-05-06
- 2021年心理咨詢師實操案例分析練習:情緒低落,經常失眠2021-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