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詢師實操案例:嬰兒視崖實驗
小心視崖——嬰兒視崖實驗
實驗原理
實驗設計的要點為排除過去經驗對被試的影響,如果在排除過去經驗的情況下,被試的結果和未排除時一樣,那么即可證明知覺無需以往經驗的支持,證明深度知覺和避免從高處跌落的能力是自動生成的,而非經驗的產物。
實驗裝置
裝置的中央有一個能容納會爬的嬰兒的平臺,平臺兩邊復蓋著厚玻璃。平臺與兩邊厚玻璃上鋪著同樣黑白相間的格子布料。一邊的布料與玻璃緊貼,不造成深度,形成"淺灘";另一邊的布料與玻璃相隔數尺距離,造成深度,形成"懸崖"。
實驗說明
實驗時,讓嬰兒的母親先后站在裝置的"深"、"淺"兩側招喚嬰兒,觀察嬰兒是否拒絕從有深度錯覺的"懸崖"一邊爬向母親,借以研究嬰兒的深度知覺的發生。實驗證明,出生六個月左右(甚至更早些)的嬰兒,盡管母親向他(她)招手呼喚,誘導其爬向母親,但均被拒絕。這說明他們已經具有了深度知覺的能力。動物實驗表明,凡是一出生就會行走的動物,生后不久就能看出深度而躲避"懸崖";而生后尚需經過一定時間才會行走的動物,則和人類的嬰兒一樣,要到會爬一段時間以后,才能看出深度而躲避"懸崖"。
吉布森和沃克(Gibson& Walk,1961)對36名6.5~14個月會爬的嬰兒進行了視崖測試,結果表明:有足夠大的視崖深度時(大約90cm或更多),只有不到10%(3名)的嬰兒會越過懸崖爬向母親,而有27名嬰兒從中間爬向淺灘。當深側的方格圖案距離玻璃板越來越近時,就有越來越多的嬰兒爬過深灘;當視崖深度是26cm時,有38%的嬰兒爬過深灘;而1m時只有8%(主要是年齡較大的嬰兒)。
沃克(Walk,1979)研究發現,當視崖深度為26cm時,68%的7~9個月的嬰兒爬過深灘,而10~13個月的嬰兒只有23%。其結論是:1.嬰兒很早就有了深度知覺;2.嬰兒深度知覺的能力隨著年齡的遞增在不斷發展;3.9個月以前的嬰兒的深度知覺閾限為26cm。對嬰兒視崖研究還發現,嬰兒存在著深度恐懼。
報名2020年心理咨詢師考試的考生,要抓緊時間去備考(報考方面有不懂的疑問,可以 免費預約短信提醒,心理咨詢師方面專業老師會為你報考提供答疑協助)。
環球網校友情提示:心理咨詢師相關復習資料、模擬試題和歷年真題,請您點擊下面”免費下載“按鈕進入題庫下載學習。
最新資訊
- 2021年心理咨詢師實操案例分析練習:和女兒吵架,溝通困難2021-05-13
- 2021年心理咨詢師實操案例分析練習:女性,18歲,大專學生2021-05-13
- 2021年心理咨詢師實操案例分析練習:MMPI-2結果分析2021-05-11
- 2021年心理咨詢師實操案例分析練習:測驗結果分析2021-05-11
- 2021年心理咨詢師實操案例分析練習:同學跳樓自殺自己焦慮2021-05-10
- 2021年心理咨詢師實操案例分析練習:擔心自己患上心臟病2021-05-10
- 2021年心理咨詢師實操案例分析練習:母親去世痛苦2021-05-09
- 2021年心理咨詢師實操案例分析練習:覺得老師和自己過不去2021-05-08
- 2021年心理咨詢師實操案例分析練習:乘電梯恐懼2021-05-06
- 2021年心理咨詢師實操案例分析練習:情緒低落,經常失眠2021-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