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級健康管理師考試高頻考點及例題剖析:中醫基礎理論


報考了2019年三級健康管理師考試的考生們想必都在緊張的備考復習中,我們在復習中如果想要提高復習效率就應該緊扣高頻考點,有針對性的復習。環球網校健康管理師頻道通過高頻考點和例題解析相結合的方式為您整理了“三級健康管理師考試高頻考點及例題剖析:中醫基礎理論”,幫助大家進行復習備考,請各位考生認真記憶以下內容。
一、中醫基礎理論的概述
中醫理論的基礎是中國古代的陰陽五行學說和精氣學說。兩千多年前的中醫典籍《黃帝內經》奠定了中醫學的基礎。
二、中醫學的基本特點
中醫理論的主要特點是整體觀和恒動觀。
三、整體觀念的表現
整體觀念:按照中醫理論,人與自然界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即“天人合一”、“天人相應”。人的生命活動規律以及疾病的發生等都與自然界的各種變化(如季節氣候、地方區域、晝夜晨昏等)息息相關,人們所處的自然環境不同及人對自然環境的適應程度不同,其體質特征和發病規律亦有所區別。因此在診斷、治療同一種疾病時,應注重因時、因地、因人制宜。“整體觀”的另一方面,是指人體各個組織、器官共處于一個統一體中,互相聯系、互相影響,因而應從整體的角度來對待疾病的治療與預防。
恒動觀念:人是自然界的一個組成部分,由陰陽兩大類物質構成,陰陽二氣相互對立而又相互依存,并時刻都在運動與變化之中。在正常生理狀態下,兩者處于一種動態的平衡之中,一旦這種動態平衡受到破壞,即呈現為病理狀態。治療疾病,主要是糾正陰陽失衡。
四、中醫學基礎理論中的主要內容
(一)精氣學說
在古代中國哲學理論中,氣被認為是構成天地萬物的原始物質。氣的運動稱為“氣機”,有“升降出入”四種形式。由運動而產生的各種變化,稱為“氣化”,如動物的“生長壯老已”,植物的“生長化收藏”。氣是天地萬物交感相應的中介。如:“人與天地相參,與日月相應”。天地之精氣化生為人。但氣可養人,亦可傷人。人體生病,是因為感受邪氣。氣的升降出入失調也可致病。
(二)陰陽學說
陰陽是宇宙中相互關聯的事物或現象對立雙方屬性的概括。陰陽最初是指日光的向背,向日光為陽,背日光為陰。陰陽的交互作用包括:陰陽互生、陰陽交感、對立制約、互根互用、消長平衡、相互轉化。中醫采用陰陽學說解釋人體的組織結構、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并指導疾病的診斷、治療和預防。例如,按中醫理論,五臟為陰,六腑為陽;五臟之中,心、肺為陽,肝、脾、腎為陰;心肺之中,心又為陽,而肺為陰;從病理上來說,認為陽盛則熱,陰盛則寒,陽虛則寒,陰虛則熱;從診斷上,望診時黃、赤為陽,青、白、黑為陰,脈象浮、數、洪、滑為陽,遲、沉、細、澀為陰;從藥物上,認為藥有四氣五味、升降浮沉的特性,寒熱溫涼四氣中,溫熱屬陽,寒涼為陰等。
(三)五行學說
五行學說認為,世界萬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行構成,而事物和現象的發展變化,都是這五種物質不斷運動和相互作用的結果, 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現象也都可按照木、火、土、金、水的性質和特點歸納為五個系統或類別。五行的交互作用包括:相生、相克、制化、勝復、相侮、相乘、母子相及。
(四)藏象學說
藏象,也稱為臟象。藏,指人體內的五臟六腑,通稱為臟腑。象,其義有二:指“形象”,即臟腑的解剖形態;二指“征象”,即臟腑表現于外的生理病理。透過外在“象”的變化,以測知內在“藏”的生理病理狀態,稱為"從象測藏”。即"視其外應,以知其內臟”。“臟腑”包括五臟六腑和奇恒之腑。五臟,指肝、心、脾、肺、腎,一般籠統功能為“化生和儲藏精氣”。六腑,指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一般籠統功能為"腐熟水谷、分清泌濁、傳化糟粕”。奇恒之腑,指"腦髓、骨、脈、膽、女子胞”,其中膽既屬六腑之一,又為奇恒之腑。
(五)氣血精津學說
氣、血、精、津液是構成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氣的生成源自先天與后天。稟受于父母的精氣,稱為“先天之氣”。肺吸入自然的清氣,與脾胃運化水谷產生的水谷之氣,合稱為"后天之氣”。氣有推動、溫煦、防御、固攝、氣化、營養等作用。人體的氣可分為元氣、宗氣、營氣、衛氣、臟腑之氣、經絡之氣。氣的"升降出入”運動失常,稱為“氣機不調”。其表現形式有氣滯、氣郁、氣逆、氣陷、氣脫、氣閉等。血、精、津液皆由氣所化生。血為脈道中運行的紅色液體;精為由氣化生的精微物質;津液則可理解為體內一切正常水液的總稱。
(六)經絡學說
經絡是經脈和絡脈的總稱。經絡是人體運行氣血、聯絡臟腑形體官竅、溝通上下內外的通道。經絡系統包括十二經脈、十二經別、奇經八脈、十五別絡、浮絡、孫絡、十二經筋、十二皮部等。其中,十二經脈是經絡系統縱行的主干,大多循行于人體深部,有確定的循行路徑,而絡脈是經脈的分支,循行于較淺部位,網絡全身,無處不至。
十二經脈包括:手三陰經(手太陰肺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陰心經) 、手三陽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陽三焦經、手太陽小腸經) 、足三陽經(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足太陽膀胱經) 、足三陰經(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 。
(七)中醫病因學說
病因即導致疾病發生的原因,又稱病原、病源、病邪等。《黃帝內經》將病因分為陰陽兩類: "生于陽者,得之風雨寒暑”, "生于陰者,得之飲食、居處、陰陽、喜怒”。漢代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把病因分為三類: "經絡受邪人臟腑,為內所因”, "四肢九竅,血脈相傳,壅塞不通,為外皮膚所中,另把“房室、金刃、蟲獸所傷”歸為第三類。宋代陳無擇提出“三因學說":外所因、內所因、不內外因。近代則將病因分為:外感病因,包括六淫(風寒暑濕燥火)和癘氣;內傷病因,包括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 、飲食失宜、勞逸失度。繼發病因,包括痰飲、瘀血等;其他病因還有外傷、寄生蟲、胎傳、諸毒等。
1.一般來說,陽代表事物具有動的、活躍的、剛強的等屬性的一方面,下列事物具有陽性屬性的是
A.靜的、不活躍、柔和的
B.抑制、消極、晦暗
C.動、剛強、活躍、興奮、積極
D.有形的、物質的、下降的
答案:C
第1題解析
陽代表事物具有動的、活躍的、剛強的等屬性的一方面,選C
2.按照中醫五行學說說法正確的是()
A.耳屬水
B.赤色屬金
C.苦味屬火
D.腎屬土
E.怒屬木
答案:ACE
第2題解析
腎屬水,赤色屬火
3.下列哪部著作為后世中醫的理論體系奠定了基礎
A《黃帝內經》
B《傷寒雜病論》
C《神農本草經》
D《新修本草》
答案:A
第3題解析
兩千多年前的中醫典籍《黃帝內經》系奠定了中醫學的基礎
4.下列()不是“陽”代表的事物
A.興奮
B.安靜
C.上升
D.增長
答案:B
第4題解析
陽代表事物具有動的、活躍的、剛強的等屬性的一方面
5.脾胃被中醫稱作()
A.先天之本
B.君主之官
C.后天之本
D.華蓋之臟
答案:C
6.中藥的“五味”指()
A.寒熱溫涼平
B.辛甘酸苦咸
C.喜怒悲恐驚
D.相需相使相畏相殺相惡
答案:B
7.“命門之火”是指()
A.心陽
B.脾陽
C.肝陽
D.腎陽
答案:D
8.五行學說指導診斷,面見赤色,脈見洪象,口舌生瘡,則病位在
A.肝
B.心
C.脾
D.肺
E.腎
答案:B
第8題解析
赤色屬于心
9.治療血虛證時配伍補氣藥的理論依據是()
A.氣能生血
B.氣能行血
C.氣能攝血
D.血能載氣
答案:A
第9題解析
血、精、律液皆由氣所化生
環球網校小編溫馨提醒:以上內容就是環球網校健康管理師頻道為您整理匯總的“三級健康管理師考試高頻考點及例題剖析:中醫基礎理論”,更多復習資料、模擬試題和歷年真題,請您點擊下面按鈕進入題庫免費下載。
最新資訊
- 2023年健康管理師高頻考點:現代醫學主要診斷方法和技術2023-12-05
- 雙11狂歡!2024年健康管理師課程優惠大放送2023-11-10
- 健康管理師的常考易考公式匯總19個2023-05-22
- 2023年健康管理師考試部分重要知識點整理2023-04-19
- 2023年健康管理師理論知識考試內容是什么2023-04-11
- 2023年健康管理師五個模塊重點內容梳理2023-04-05
- 2023年健康管理師《技能操作》思維導圖2023-03-18
- 2023年健康管理師《基礎知識》思維導圖來了2023-03-16
- 2023年健康管理師理論知識考試包括哪方面2023-02-16
- 2023年健康管理師理論知識考試考什么2023-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