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級經濟基礎章節習題及答案第三十一章


1、 在奴隸制社會和封建社會法律對經濟關系的調整模式是( )。
A諸法不分,刑、民合一
B民商法主導模式
C行政法主導模型
D民商法、經濟法主導,環境法、勞動法、社會保障法等輔助模式
答案:A
答案解析:法律對經濟關系的調整階段如下:
第一個階段是在奴隸制社會和封建社會,法律對經濟關系的調整是諸法合一,刑法、民法不分。 第二個階段始自封建社會末期和自由資本主義階段,從最初諸法合一發展為刑法、民法分離;以后又分為民法、刑法、行政法,以致發展到十幾個法律部門。這個時期對經濟關系調整起主導作用的是民商法。 第三階段是進入當代社會,法律體系重新整合,民法、商法和經濟法共同對經濟關系進行調整,同時社會保障法、環境保護法等新興法律部門也成為調整經濟關系的輔助性法律部門。
2、調整和規制政府的宏觀經濟管理活動的法律是( )。
A金融法
B政府采購法
C 反壟斷法
D反不正當競爭法
答案:A
答案解析: 經濟法對市場經濟的調整主要包括如下內容:
(1)調整和規制政府的宏觀經濟管理活動。如企業的市場準入、計劃法、財稅法、金融法、會計法、銀行業法、金融監管法律制度、土地法等。
(2)調整和規制政府對市場的管理活動。如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價格法、產品質量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食品安全法等。
(3)調整和規制國家直接從事的經濟行為。如政府采購法、國有資產管理法等。
3、 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發揮著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在對市場經濟進行規制的法律體系中,處于基本法地位的是( )。
A經濟法
B憲法
C 刑法
D民商法
答案:D
答案解析:強調“在對市場經濟進行規制”,所以應選擇民商法。見教材266頁。
4、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頒布的經濟法律、法規,都是經濟民主和經濟集中( )。
A相輔相成
B 融會貫通
C對立統一
D相互妥協
答案:C
答案解析:暫無
5 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行政法是權力本位法
B 經濟法是社會本位法
C民法是個人權利本位法
D 經濟法以私人利益為最高準則
答案:D
答案解析:經濟法是社會本位法,以社會利益和社會責任為最高準則,立足社會整體,以大多數人的意志和利益為重。
6、 (多選題) 經濟法基本原則是經濟法宗旨和本質的具體體現,具體包括( )。
A平衡協調原則
B維護公平競爭原則
C有限干預原則
D權責利相分立原則
E權責利相統一原則
答案:A, B, C, E
答案解析:暫無
7、 (多選題) 有限干預原則要求,政府對市場的干預必須( )。
A有所為,有所不為
B政府對市場的干預為合法干預
C政府對市場的干預為合理干預
D政府對市場的干預必須合乎經濟規律 E應當在有能力干預的條件下采取干預措施
答案:A, B, C, D
答案解析:有限干預原則要求,政府對市場的干預必須有所為、有所不為,有限干預原則要求政府對市場的干預合法、合理、合乎經濟規律。
8、 (多選題) 市場管理關系是經濟法的調整對象之一,市場管理關系包括( )。
A維護公平競爭關系
B產品質量管理關系
C消費者權益保護關系
D經濟管理關系 E組織管理性的流轉和協作關系
答案:A, B, C
9、 (多選題) 經濟法是與民法、商法、行政法、刑法等部門法并列的一個法律部門,下列關于經濟法的表述正確的有( )
A經濟法作為一個部門,集中體現為經濟法是社會本位法
B經濟法是由經濟的社會化所導致的國家干預、參與經濟之法
C經濟法的制定及實施各環節都應體現經濟自由與經濟秩序的統一、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一等
D平衡協調原則是經濟法反映社會化市場經濟內在要求和理念的一項核心的、基礎性原則
E經濟法是系統綜合調整法
答案:A, B, C, E
10、 (多選題) 經濟法即調整( )的法律規范總稱。
A經濟管理關系
B市場管理關系
C 平等主體之間的交易關系
D 組織管理性的流轉和協作關系
E 刑事責任關系
答案:A, B, D
最新資訊
- 2020年初中級經濟師每日一練(10月23日)2020-10-23
- 2020年初中級經濟師每日一練(10月22日)2020-10-22
- 2020年初中級經濟師每日一練(10月20日)2020-10-20
- 2020年初中級經濟師每日一練(10月19日)2020-10-19
- 2020年初中級經濟師每日一練(10月16日)2020-10-16
- 2020年初中級經濟師每日一練(10月9日)2020-10-09
- 2020年初中級經濟師每日一練(10月8日)2020-10-08
- 2020年初中級經濟師每日一練(10月7日)2020-10-07
- 2020年初中級經濟師每日一練(9月29日)2020-09-29
- 2020年初中級經濟師每日一練(9月27日)2020-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