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西醫醫師考試易考點輔導:中國醫學倫理學的歷史發展
中國醫學倫理學的歷史發展
1、古代醫學道德思想的形成時期:
(1)醫學的發展促進了醫德的進步,醫學人道主義成為這一時期醫德發展的主流。儒家的“仁”是其倫理思想的核心,“醫乃仁術”被奉為職業倫理原則,提倡“濟世救人”、“愛人、行善、慎獨”,強調醫生自身的道德修養和自我規范。
(2)成書于戰國時期的《黃帝內經》,不僅是我國第一部醫書,而且還是我國第一部有專門論述醫德內容的醫書,在“疏五過論”、“征四失論”和“師傳”等篇章中對醫德進行了專門的論述,是我國歷史上最為重要的醫德經典。“天覆地載,萬物悉備,莫貴于人”的人命至重思想,“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重視預防思想,“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的醫生素質要求等豐富的醫德思想。
2、古代醫學道德思想的發展和完善時期:
(1)東漢張仲景《傷寒雜病論·自序》主要的醫德思想有:“精究方術”,“上以療君親之疾,下以救貧賤之厄,中以保長全,以養其生”;醫病不能“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自非才高識妙,豈能探其理致哉?”應當“勤求古訓,博采眾方”。
(2)隋唐時期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敘述:“人命至重,貴于千金,一方濟之,德逾于此。”書中的“大醫精誠”篇是祖國醫德史中的一塊瑰寶。孫思邈主張醫家必須具備“精”和“誠”的精神。
(3)明代陳實功在《外科正宗》中概括的“醫家五戒十要”被美國1978年出版的《生命倫理學百科全書》列為世界古典醫藥道德文獻之一。
(4)清代喻昌結合臨床診治論醫德,寫出《醫門法律》一書。他把臨床診治的法則稱為“法”,把針對臨床診治中易犯的錯誤提出的禁例稱為“律”,對臨床醫生的醫療行為進行評價。
3、中國醫學道德的優良傳統:
仁愛救人,赤誠濟世的行醫宗旨。不圖名利,清廉正直的道德品質。普同一等,一心赴救的服務態度。尊重同道,謙和不矜的醫療作風。注重自律,忠于醫業的獻身精神。
4、1932年由宋國賓主編的《醫業倫理學》是我國第一部較系統的醫學倫理學專著,表明中國已由傳統的醫德學進入到近代醫學倫理學階段。
【例】古代醫家把醫學稱作是
A、醫術
B、仁術
C、人術
D、技術
E、藝術
【答案】B
最新資訊
- 2020年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備考要做好心理準備2020-03-17
- 2020年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復習時間一定要保證!2020-02-19
- 2020年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考試備考技巧2020-02-18
- 2020年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考試如何科學備考2020-02-13
- 2020年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考試復習要持之以恒2020-02-12
- 2020年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考試復習四條要訣2020-02-04
- 2020年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考試怎么復習才有用?2020-01-21
- 2020年中西醫結合醫師考試各單元考察重點及復習指導2019-09-19
- 2019年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考試《方劑學》復習重點匯總2018-09-21
- 2019年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考試《方劑學》復習重點:發熱對應的方劑2018-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