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傳統醫學師承出師考核方劑知識:歸脾湯


【方劑名】歸脾湯,出自《正體類要》
【組成】白術當歸白茯苓黃芪炒龍眼肉遠志酸棗仁炒,各一錢(各3g)木香五分(1-5g)甘草炙,三分(lg)人參一錢(3g)
【用法】加生姜、大棗,水煎服。
【功效】益氣補血,健脾養心。
【主治】
1.心脾氣血兩虛證,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盜汗虛熱,神疲倦怠,面色萎黃,舌淡苔薄白,脈細弱。
2.脾不統血證,便血,皮下紫癜,婦女崩漏,月經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舌淡,脈細弱。
【方解】本方證為思慮過度,勞傷心脾,氣血虧虛所致。心藏神而主血,脾主思而統血,思慮過度,必致心脾氣血暗耗,脾氣虧虛則體倦、食少;心血不足則見驚悸、怔忡、健忘、不寐、盜汗;脾虛統血無權,則便血,皮下紫癜,婦女崩漏下血;面色萎黃、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均屬氣血不足之象。上述諸癥雖屬心脾兩虛,但以脾虛為核心,氣血虧虛為基礎。治宜健脾養心與益氣補血兼施。方中黃芪甘溫,益氣補脾,龍眼肉甘平,既補脾氣,又養心血以安神,為君藥。人參、白術補脾益氣,助黃芪益氣生血;當歸補血養心,助龍眼肉養血安神,為臣藥;茯神、酸棗仁、遠志寧心安神;木香辛香而散,理氣醒脾,與大量益氣健脾藥配伍,補而不滯,滋而不膩,為佐藥。炙甘草補氣調中,為佐使藥。用法中姜、棗調和脾胃,以資化源。全方共奏益氣補血,健脾養心之功,為治療思慮過度,勞傷心脾,氣血兩虛之良方。配伍特點:一是心脾同治,重點在脾,使脾旺則氣血生化有源,方名歸脾,意在于此;二是氣血并補,但重在補氣,意即氣為血之帥,氣旺則自生,血足則心有所養;三是補氣養血藥中佐以木香理氣醒脾,補而不滯。
【臨床運用】
1.用方要點:本方是治療心脾氣血兩虛的常用方。臨床應用以心悸失眠,體倦食少,便血或崩漏,舌淡,脈細弱為辨證要點。
2.現代運用:本方常用于治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出血、功能性子宮出血、再生障礙性貧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神經衰弱,冠心病等心脾氣血兩虛及脾不統血者。
【使用注意】出血屬陰虛血熱者,應慎用。
【本方原載】宋朝嚴用和《濟生方》,但方中無當歸、遠志,至明·;薛己補此二味,使養血寧神之效尤彰。本方的適應范圍,亦隨著后世醫家的臨床實踐,不斷有所擴充,原治思慮過度、勞傷心脾之健忘、怔忡。元·;危亦林在《世醫得效方》中增加治療脾不統血之吐血、下血。明·;薛己《內科摘要》增補了治療驚悸、盜汗、嗜臥少食、月經不調、赤白帶下等癥。
【方歌】歸脾湯用參術芪,歸草茯神遠志宜;酸棗木香龍眼肉,煎加姜棗益心脾;怔忡健忘俱可卻,便血崩漏總能醫。
環球網校為你提供《2018年傳統醫學師承出師考核方劑知識:歸脾湯》一文,歡迎點擊Ctrl+D進行收藏,以便隨時查閱。更多精彩,隨時關注環球網校藥學考試頻道。業內老師,精品課程,環球網校,等你報名。
最新資訊
- 2023中醫醫術確有專長考核模擬試題及答案解析(2月17日)2023-02-17
- 2022中醫確有專長考核重點知識梳理20條(望舌)2022-04-14
- 2022中醫醫術確有專長考核知識點:扳法的操作步驟2022-03-27
- 中醫確有專長報名如何填寫醫術綜述?2022-03-25
- 2022年中醫專長醫師考核:應試技巧2022-02-21
- 2022中醫師承醫案:痹癥-骨痹2022-02-08
- 2022年中醫專長醫師資格證培訓2022-01-28
- 2022年中醫專長醫師資格考試視頻2022-01-27
- 2022中醫專長醫師資格考核考點:行針手法的基本手法2022-01-10
- 2021年中醫專長醫師資格考試指南(全是干貨)2021-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