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老妇人XXXX-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综合网-97SE亚洲国产综合在线-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

當前位置: 首頁 > 初級管理會計師 > 初級管理會計師備考資料 > 企業合并的兩種會計處理方法的分析與比較

企業合并的兩種會計處理方法的分析與比較

更新時間:2018-12-31 09:05:01 來源:環球網校 瀏覽174收藏34
摘要 環球網校初級管理會計師頻道小編整理發布《企業合并的兩種會計處理方法的分析與比較》,為考生發布初級管理會計師考試的相關考試重點等復習資料,希望大家認真學習和復習,預祝考生都能順利通過考試。

企業合并是指將兩個或兩個以上單獨的企業合并形成一個報告主體的交易或事項,或者是一個企業獲得對另一個或幾個企業控股權的行為。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我國越來越多的企業進行了企業合并。企業合并,必然帶來合并企業及被合并企業的會計處理方法問題。

一、購買法和權益結合法涵義及特點

目前,企業合并會計處理方法有兩種:購買法和權益結合法,由于這兩種方法均有其存在的理論依據,國際會計界對這兩種方法的爭論一直在持續著。我國新發布的企業會計準則第20號(CAS No.20)保留了兩種方法并存的格局。但企業合并不能任意選擇這兩種方法,它們各有其不同的適用范圍。

(一)購買法的涵義及特點

國際上不同的權威會計組織對購買法的定義有著不同的表述。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C)的定義是由一個企業(購買企業)通過轉讓資產、承擔負債或發行股票等方式來獲得對另一個企業(被購企業)的凈資產的控制權和經營權。APB在其1970年發表的Opinion No.16中指出購買法是核算一家公司收購另一家公司的企業合并的會計方法,收購公司按照收購成本記錄收購的資產減負債。收購成本與被收購公司的有形資產和可辨認無形資產減負債的公允價值的差額作為商譽記錄。收購公司的報告收益包括被收購公司在收購后的經營業務,以收購公司的成本為基礎。   據以上定義可以看出購買法是基于這樣一種假設:企業合并是一個企業主體通過購買方式取得其他參與合并企業凈資產的一種交易,即將企業合并視為一樁買賣,這一交易與企業直接從外界購入資產并無區別,因此應采用傳統會計處理方法,即對所收到的資產與承擔的負債用與之交換的資產或權益的價值量來衡量。合并后,經濟資源流出方獲得了對經濟資源的控制權,而被合并方則喪失了對經濟資源的控制權。

購買法具有其自身的特點。

1、實施合并的企業,應按其成本進行核算,其成本為所支付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的金額,或交易發生日購買方為了取得對其他企業凈資產的控制權而放棄的其他資產和承擔債務的公允價值,加上其他任何可直接歸屬于該項購買的費用。

2、如果被合并企業喪失法人地位,購買企業收到被并企業的資產和負債應按公允價值入賬,合并成本超過取得凈資產公允價值的差額,確認為商譽。如果是控股合并,則需要在合并資產負債表中確認合并商譽。

3、收益包括合并企業當年實現的收益和合并以后被合并企業所實現的收益,因此企業合并留存收益可能因合并而減少但不會增加,被合并企業的留存收益不得轉入實施合并的企業。

(二)權益結合法的涵義及特點

權益結合法又稱聯營法、股權合并法。IASC的定義為:參與合并的股東聯合控制它們的全部或實際上是全部的凈資產和經營活動,以便繼續對合并后的實體分享利益和分擔風險的企業合并。而且,參與合并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認定是購買者。APB在其Opinion No.16中也指出:這種聯合(指權益法)從形式上看是一個企業獲得另一個企業的控股權,但實質上是兩個企業股東權益的結合;聯合企業集團內難以分辨誰是取得者、誰是被取得者;聯合前后的管理方針、人事安排都沒有實質上的變動。也就是說,這是兩個企業股東權益的對等聯合,不存在購買交易。由于是股權聯合,而非購買交易,因而不存在新的會計基礎,所以合并報表只是參與聯合的公司賬面價值的合并,沒有資產增值,也不會產生商譽。如果合并前公司間存在交易,也應當追溯調整、重新表述,似乎參與聯合的公司起初就是一個企業。

該方法認為企業合并是權益結合而不是購買。當一家企業完全以其普通股去交換另一家企業的幾乎全部的普通股時,其實質不是購買交易,而是參與合并的企業的股東聯合控制了它們全部的或實際上全部的凈資產和經營權,是兩個或兩個以上企業經濟資源的聯合,合并企業所有者權益繼續存在。因此,任何一方都不能認定為購買方。權益集合法不認為參與合并的一方購買了另一方,合并各方沒有經濟資源的流入與流出,無所謂購買價格,因而也就不存在新的計價基礎,還是用賬面的歷史成本來反映,也不應當確認商譽。

權益結合法的特點如下:

1、不論合并發生在會計年度的哪一個時點,參與合并企業的整個年度的損益都要包括在合并后的企業中;參與合并企業的整個年度留存收益均應轉入合并后的企業。

2、所發生的與股權聯合有關的支出均應在發生的當期確認為費用。

3、參與合并的企業的資產和負債仍按賬面價值反映,而不應反映為公允價值,也不確認商譽。

4、已登記入賬的發行股本的金額加上現金或其他資產形式支付的額外價款,與賬面登記的購買股本的金額之間存在差額,應調整股東權益。

二、購買法與權益結合法的分析比較

購買法與權益結合法是企業對合并中出現的不同情況而采取的不同的處理方法,各有一定的合理性,都有其存在的經濟業務基礎,就其某一項合并業務來說,這兩種方法的選用應保持互斥關系,不可以任意選用。其理論基礎和會計處理均存在重大差異。

(一)理論分析的比較

從國際會計準則對購買法的定義中,可以看出購買法是將企業合并看作一個企業取得另一個企業凈資產的交易行為,這種交易與企業在市場上購買資產并無差異,即使采用股票交換形式,也是為了購買而付出的代價,因此公允價值是購買法的計價基礎。權益結合法認為,企業合并是一個企業用自己的普通股與對方幾乎全部股份交換的行為,股票交換不是為了購買,而是股東之間為實現聯合而進行的交換,這種交換并未發生企業之間經濟資源的流動,因此會計核算應保持原有的記錄,即以賬面價值作為計價基礎,權益結合法主要適用于股權互換的合并行為。

(二)會計假設的比較

購買法認為,企業合并雖然不一定改變目標的法律主體,但它已被主并企業所控制,如資產的使用、經營活動等,并且主并企業也為此付出了代價,即發生了經濟資源的流出。另外,通過合并使被并公司的資產收益能力和價值發生變化。這些都表明,被并公司的持續經營也受到很大影響。

而權益結合法認為,當通過交換股票實現合并時,對被并公司的經濟資源未產生任何影響,所有者權益繼續存在,各自資產仍保持不變,且繼續從事以前的經營活動,故不影響各自會計主體的持續經營,也就不應該改變它的計價基礎。

(三)會計處理過程的比較

1、合并過程中會計處理中是否產生新的計價基礎。計價基礎即對被并企業的資產和負債是按其賬面價值入賬還是按其公允價值入賬。產生不同的計價基礎是由于其所依據的會計假設不同:購買法認為被并公司的持續經營受到影響,該假設已經不適用了,所以要對資產和負債進行重新估價,按其公允價值入賬;權益結合法認為被并公司的所有者權益仍然存在,所有者沒有變化,持續經營的假設仍然適用,因此不改變計價基礎,按原始的賬面價值入賬。

2、確認購買成本和商譽不同。購買法下,將合并視為一項如同購買普通資產一樣的購買交易,因此,合并方必須確定購買成本作為支付購買價款的依據,并據此確認反映企業合并的交換價值。購買成本與所取得的凈資產的公允價值的差額確認為合并后企業的商譽;權益結合法下,企業合并被視為一種股權的聯合,而不發生購買交易,自然無購買成本可言,因此對投資沒有反映。同時因為無購買成本,故權益結合法下不存在商譽的確認。

3、合并前收益及留存收益的處理。在購買法下,被并企業在合并之前的收益及留存收益作為合并企業購買成本的一部分,而不納入合并企業的權益及留存收益。在權益結合法下,對于被并企業的收益及留存收益不分合并前后均反映在合并后企業的報表中。

4、合并費用的處理。對于在合并過程中發生的各種直接和間接費用,在購買法下,直接費用增加購買成本,間接費用計入期間費用。而在權益結合法下,不管是直接費用還是間接費用一律計入期間費用。

(四)會計信息質量的比較

1、會計信息的相關性。購買法根據凈資產的公允價值計入合并報表,提供了關于資產和負債的公允價值的信息,便于投資者預測未來的現金流量,使決策的相關性大大提高。權益結合法按資產和負債的原始成本反映,與公允價值比較,明顯缺乏決策相關性。

2、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在市場不完善、資產的公允價值無法確切計算時,權益結合法貫徹持續經營的假設,使用歷史成本反映合并后的主體信息,具有較高的可靠性。而在購買法下,由于使用公允價值,往往會產生大量的諸如商譽的準備賬戶,給人為的調節利潤留下了很大的空間。另外資產和負債的價值不能可靠地計量,使當期和未來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大大減弱。

3、會計信息的可比性。可比性是指兩個或幾個信息之間關系的特征。對于購買法所編制的合并報表所提供的信息在科學的確定公允價值的前提下,合并信息與按市價取得資產和產生負債所采用的會計處理是一致的,這有利于企業之間的橫向比較,但同時新的計價基礎使得它與合并前的會計數據的比較變得困難。權益結合法則由于未改變計價基礎而有利于會計報表前后期的比較,但對于不同企業間的橫向比較則顯得困難。

4、會計信息的成本效益。在購買法下由于公允價值和購買成本的確定及分攤均需花費較高的代價,所以購買法的信息成本較高。權益結合法不使用公允價值,只需要確定必要的股權交換比例并按賬面價值記錄凈資產,因此報告主體的成本較低。

(五)經濟影響的比較

由于購買法與權益結合法的會計處理截然不同,因而對合并企業引起的經濟后果也存在差異。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從合并資產負債表的角度看。購買法按照被投資企業凈資產的公允價值予以合并,這樣合并資產負債表上的資產、負債實際上是投資企業資產、負債的賬面價值與被并企業資產、負債公允價值的和。權益結合法下,被并企業的資產、負債仍按賬面價值反映。一般情況下,被并企業凈資產的公允價值要高于其賬面價值,因此,購買法下合并后的資產往往要高于權益結合法。在購買法下,無論是用支付現金的方式還是用發行股票的方式來取得被并企業的股權,合并后的股東權益即為投資企業的所有者權益,而且,被并企業的留存收益不能并入。而在權益結合法下,購受企業在記錄合并業務時,并不按被并企業的股本、資本公積等所有者權益項目的賬面數記賬,而是按換出股票的面值和股票溢價發行收入記賬,被并企業的留存收益通常直接加到購受企業的留存收益。這可能引起合并后股東權益的變動,被并企業的留存收益包括在實施合并的企業中,可用來發放股利。

2、從合并利潤表的角度看。對合并當年利潤的影響結果不同。在合并當年,權益結合法將被并企業整個年度的損益納入合并企業的利潤表,而購買法僅僅將合并日后被并企業所實現的收益納入利潤表,因而只要合并不是發生在年初而被并企業又有收益,權益結合法處理所得的收益總是大于購買法。由于合并企業的利潤包括被并企業合并時整個年度所實現的利潤,而不問實際的合并日是哪一天,因此,合并企業能在增加利潤上起到立竿見影的作用。

權益結合法不僅對合并當年能夠產生迅速增加利益的效應,還能使合并企業未來期間受益。其原因在于:購買法下,由于受到通貨膨脹的影響,合并資產的公允市價常常大于賬面價值,則有較高的折舊基礎和商譽的出現,其折舊費用和商譽的攤銷就會增大,從而減少合并后公司的利潤。如果采用權益結合法,按照被并企業凈資產的賬面價值入賬,將導致較高的收益。權益結合法按賬面價值而不是按其收購成本計價,會形成秘密準備,較低的折舊,無須攤銷商譽為企業帶來較高的收益。合并后企業如果按公允價值出售賬面上低估的資產,會取得一筆即時的收益,達到迅速增加利潤的結果。

從上述分析可知,權益結合法對實施合并企業的財務報表產生了有利影響,它避免了較高的資產折舊基礎和商譽的出現,避免了因資產價值重估所引致的每股收益的稀釋,合并后各期的收益相比購買法下的收益要高,給報表閱讀者以企業效益增長的感覺。

3、從現金流量表的角度看。在權益結合法下,因為其沒有現金支付,故合并后的現金流量表是合并各方的現金流量表的匯總,合并前的現金流量表需追溯重編,以實現可比。購買法下,與合并有關的現金流量的凈額反映在現金流量表中,所獲凈資產的公允市價作為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合并中采用的支付作為籌資活動所采用的現金流量。購買法下,還可能歪曲反映合并當年以及以后各年的經營活動現金流量。例如存貨在取得時不是通過經營活動,然而在銷售時所取得的價款卻計入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這樣就虛增了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如果存貨流轉較快,則歪曲程度會減少些,因為購買新存貨的現金支出會抵銷銷售原有存貨的現金流量。因此在財務分析時,應考慮對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虛增的影響。

4、從股東的角度看。Stephen R.Moehrle對合并會計報表方法的選擇對股東支付目標公司股票溢價的影響進行了實證分析。他選擇了從1995年11月到1998年6月采用權益結合法的39家公司,并以同期采用購買法的公司作為控制樣本。作者使用了合并宣告前1日和合并宣告前5日的數據,并分別計算了采用購買法和權益結合法公司的購買溢價。除了數據調查之外,作者還與這些公司的CFO進行了面談。結果如下:總的來說,采用權益結合法的公司需要比采用購買法的公司支付更多的并購溢價。也就是說,權益結合法下,目標公司股東的股票價格更高。對同樣一筆交易,采用權益結合法使收購公司的股東付出更高的代價,這對收購公司的股東顯然是不利的。

5、從財務分析的角度看,Benjiman C.Ayers認為合并會計方法的不同選擇將會對企業財務比率產生顯著的影響,盡管影響程度因行業不同而有所差異。實證研究指出,如果將商譽按17年攤銷,同時取消權益結合法,公司只能采用購買法進行合并會計處理,則權益報酬率將下降13%(金融行業)到65%(旅館和服務行業);對每股收益而言,下降的幅度也將高達8%(金融行業)到42%(食品、紡織和化學工業)。市價與賬面價值比同樣有巨幅下降,金屬采礦業、食品、紡織等行業其下降幅度超過30%,而金融業只有6%的下降幅度。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首先,權益結合法提供的信息在決策有用性上不如購買法。因為在權益結合法下,可能由于合并前的資產負債沒有得到確認,導致合并后的利潤高估,從而缺乏相關性。購買法則記錄了被購買方資產的公允價值,使之對未來的現金流量更具有預測價值。其次,權益結合法不是按照交易時的公允價值計量,此有悖于歷史成本會計模式,對合并后企業財務報表的可靠性產生長遠的影響。

三、建議

綜上所述,購買法與權益結合法各有利弊。采用兩種方法時,很難區分兩種方法的使用情況。購買法與權益結合法在使用中必須保持互斥關系,在符合權益結合法時,就不允許使用購買法,反之亦然,以避免企業任意選擇而破壞提高會計信息可比性。另外,IASB 在IFRS No.3中指出,權益結合法僅限于為權益對價的企業合并。

分享到: 編輯:環球網校

資料下載 精選課程 老師直播 真題練習

初級管理會計師資格查詢

初級管理會計師歷年真題下載 更多

初級管理會計師每日一練 打卡日歷

0
累計打卡
0
打卡人數
去打卡

預計用時3分鐘

環球網校移動課堂APP 直播、聽課。職達未來!

安卓版

下載

iPhone版

下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