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呼吸系統解剖生理特點-2018初級護師兒科護理學考試重點


本文為環球網校提供“小兒呼吸系統解剖生理特點-2018初級護師兒科護理學考試重點”,希望能幫助準備參加2018年初級護師考試的考生復習。更多內容敬請關注環球網校護師頻道,我們會竭誠提供更多有價值的初級護師考試動態及復習資料。
相關推薦:2018年初級護師兒科護理學考試重點歸納
呼吸系統的環狀軟骨為界劃分為上、下呼吸道。上呼吸道包括鼻、鼻竇、咽、咽鼓管、會厭、喉;下呼吸道包括氣管、支氣管、毛細支氣管、呼吸性支氣管、肺泡管及肺泡。
一、解剖特點
(一)上呼吸道
嬰幼兒鼻腔比成人短,無鼻毛,后鼻道狹窄,黏膜柔嫩,血管豐富。感染時,黏膜腫脹,易造成堵塞,導致呼吸困難或吸吮困難。鼻腔黏膜與鼻竇黏膜相連續,且鼻竇口相對較大,故急性鼻炎時易致鼻竇炎,其中以上頜竇和篩竇最容易感染。嬰幼兒鼻淚管短,開口接近內眥部,且瓣膜發育又全,故鼻腔感染時常易引起結膜炎癥。嬰幼兒咽鼓管寬且短,顯水平位,故上呼吸道感染時易引起中耳炎。嬰幼兒咽部狹窄且垂直,扁桃體包括咽及腭扁桃體,前者6個月已發育,后者1歲末才逐漸增大,4~10歲發育達高峰,因引扁桃體炎常見于年長兒。小兒喉部顯漏斗形,喉腔較窄,聲門狹小,軟骨柔軟,黏膜柔嫩而富有血管及淋巴組織,故輕微的炎癥即可引起聲音嘶啞和呼吸困難。
(二)下呼吸道
嬰幼兒的氣管、支氣管較成人短且較狹窄,軟骨柔軟,缺乏彈力組織,支撐作用差;黏膜柔嫩,血管豐富,纖毛運動較差,清除能力弱,易因感染而充血、水腫,分泌物增多導致呼吸道阻塞。左支氣管細長,由氣管側方伸出,而右支氣管短而粗,為氣管直接延伸,通常異物較易進入右支氣管。嬰幼兒肺泡數量少,彈力纖維發育差,血管豐富,間質發育旺盛,所以肺的含血量多而含氣量少,故易發生感染,且易引起肺間質炎癥、肺氣腫、肺不張等。
(三)胸廓和縱隔
嬰幼兒胸廓短,呈桶狀,肋骨呈水平位,膈肌位置較高,胸腔小而肺臟相對較大,呼吸肌發育差。因此呼吸時,肺不能充分地擴張、通氣和換氣,易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出現發紺。小兒縱隔體積相對較大,周圍組織松軟,在胸腔積液或氣胸時易致縱隔移位。
二、生理特點
(一)呼吸頻率和節律
小兒呼吸頻率快,年齡越小,頻率越快。新生兒40-44次/分,1歲以下30次/分,1~3歲24次/分,4~7歲22次/分,8~14歲18~20次/分,嬰兒期呼吸中樞調節能力差,易出現節律不整。測量呼吸頻率須在小兒安靜或睡眠時測量,因為在活動、哭鬧、發熱等情況下,易使呼吸增快。
(二)呼吸類型
嬰幼兒呼吸肌發育不全,呼吸時胸廓活動范圍小而膈肌上、下移動明顯,呈腹式呼吸;隨著年齡增長,呼吸肌逐漸發育成熟,站立行走后,膈肌和腹腔臟器逐漸下降,肋骨由水平位逐漸傾斜,出現胸腹式呼吸(混合式呼吸)。
(三)呼吸功能特點
肺活量小,約50~70ml/kg。按體表面積計算成人大于小兒3倍。年齡越小潮氣量越小。氣道阻力與管道半徑4次方成反比,由于管徑細小,小兒氣道阻力大于成人,嬰兒更甚,在呼吸道梗阻時尤為明顯,氣管管徑隨發育而增大,阻力隨年齡增大遞減。
(四)血氣分析
三、呼吸道免疫特點
小兒呼吸道的非特異性免疫功能和特異性免疫功能較差。新生兒、嬰幼兒咳嗽反射弱,纖毛運動功能差,難以有效的清除吸入的塵埃和異物顆粒,肺泡巨噬細胞功能欠佳。嬰幼兒的
SIgA、IgA、IgG和IgG亞含量低微,此外,乳鐵蛋白、溶菌酶、干擾素、補體等的數量及活性不足,易患呼吸道感染。
編輯推薦:
環球網校友情提供:小兒呼吸系統解剖生理特點-2018初級護師兒科護理學考試重點。歡迎點擊Ctrl+D進行收藏,以便隨時查閱。更多資訊敬請關注環球網校護理學考試頻道。如果您在此過程中遇到任何疑問,請登錄護師/主管護師考試論壇,隨時與廣大考生朋友們一起交流!
最新資訊
- 2020年初級護師、主管護師考試大綱各科目匯總2019-12-20
- 2019主管護師考試常考點:腦血栓急性期的治療原則2019-02-07
- 2019主管護師考試精華輔導:慢性支氣管炎的臨床表現2019-02-07
- 2019主管護師考試輔導:缺鐵性貧血患兒的護理2019-02-07
- 2019主管護師考試重要考點:新生兒評分具體標準2019-02-06
- 2019主管護師精華輔導:燒傷病人的護理措施2019-02-06
- 2019主管護師考試重點輔導:股靜脈注射操作方法詳解2019-02-06
- 2019中級主管護師考試常考點:壓瘡發生的原因2019-02-05
- 2019年主管護師考試考點復習:小兒洋地黃中毒2019-02-05
- 2019主管護師考試輔導:急性肺炎護理要點2019-02-05